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闺蜜的三个儿子同时进入哈佛大学

(2021-02-05 21:27:47) 下一个

三年前,闺蜜告诉我,终于把南加州五个卧室的家收拾好了,交给中介出租。我问,那你住哪儿?她回答,去波士顿。先前知道她大儿子念完了斯坦福的硕士,要进哈佛念博士。我想当然地说,噢,去陪大儿子啊。她说不是,两个小的同时进了哈佛念硕士。

我问,他俩去年大学刚毕业,不是一个在微软一个在谷歌干得好好的吗?怎么都打算回去读研了?

闺蜜为人低调,不置可否地说,想读研,总是好事。就是哈佛那一带,房租太贵了,我把房子租出去,收到的租金正好够租一个三房的公寓,我就跟他们挤挤吧。

闺蜜是我博士班的同学,台湾人。毕业后在大学教书。一年后,结婚生子,正值先生要去加拿大念博士,就辞了工作,随夫北上。大儿子才两岁,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闺蜜传承了中华传统,定定心心在家相夫教子,虽然物质生活不一定富裕,但是她不在乎,家庭第一。

她先生来自大陆,受她的感化,也把家庭放在首位,认认真真赚钱养家,常年中美两地跑,有时在中国一呆几个月,留下闺蜜一人,照顾三个孩子。

她告诉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她常拖着三个宝宝坐公车去图书馆,两个小的放在推车里,大的拉住她的衣襟,车来了,孩子一个一个抱上去,再把推车搬上去,尿布袋拎上去。她说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出行被她描绘得充满乐趣,其中的辛苦却只字不提。

有一次她带着三个孩子来硅谷看望父母,我去看她。一进门就见三个学龄前儿童满地跑。她父亲是台湾退休的大学教授,笑着向我抱怨,我们家24小时,战事不断,男孩子玩着玩着就打起来,一对一,二对一,打累了,一个去睡了,剩下的接着打,又一个打累了,那个刚睡醒的,精神抖擞地出现了,倒下一个,又来一个,没完没了。

我问,白天这样,晚上呢?

晚上就是下半夜比较安宁,上半夜可以打到十一二点。

如此混乱的生活,我建议闺蜜想法改进改进。她觉得孩子应该由着天性自由生活,她只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健康和道德就行了。

实在说,对她的养儿法,我很怀疑。然而,事实证明她是对的。三个儿子上的都是公立学校,她由着他们自由发展,没特别参加过这班那班的,但是也挺忙,学校的球队乐队,社区的义工服务,还帮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了尽孝,儿子上学后,她就搬去跟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两个老人到了晚年,都需要日夜护理,虽然请了看护,但许多事还得亲力而为。身教言传,孩子学会了尊重,照顾别人。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孩子们没有骄娇二气,性格随和,善于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大儿子本科上的是伯克利,硕士斯坦福,博士哈佛。值得一提的是,本科假期实习去的是高盛。正是高盛一周八十小时的工作,让大儿子认识到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选择了做研究,而不是大公司的高工资。闺蜜完全支持,儿子的人生之路,由他自己决定。

双胞胎,一起进了杜克,本科实习一个微软一个谷歌,表现良好,故此一毕业就被那两家公司聘用。或许是哥哥激励了他们,两人一起放弃了工作,同年报考哈佛硕士,双双被录取。硕士毕业后,两人决定转学麻省理工读博,与此同时,还申请了斯坦福。结果只有一个被麻省理工录取,两人均被斯坦福录取。双胞胎感情好,不愿东一个西一个,干脆同时返回加州,如今正在斯坦福攻读博士。

华人前段时候起诉哈佛耶鲁,指控种族歧视。闺蜜家怎么就逃过了歧视呢?仅仅是运气吗?绝对不是。

本人几次参加过全国性奖学金评委的工作。从中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可能跟大学入学相似。大学和创立已久的奖学金,审评的过程都规范程序化了,多数评委不是终身的,每年调换,这使得开后门作弊相对困难,保证了核审的客观和公平。

申请往往有些基本的条件,比如必须是读完两年本科或必须本科毕业,平均成绩必须在3.0以上等,收到申请材料后,会进行第一次筛选。然后各评委根据选拔或录取的标准一项一项打分。这些标准分得较细,学习成绩,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创造能力,全面能力等等之类。评委一般是独立打分,为的是避免评委间互相影响。现在的惯例是,申请人的名字都由案例号代替,这样很难从名字上看出申请人的族裔和性别,进一步减少了偏见。

就打分而言,光靠成绩单是不够的,一般会借助于个人陈述 statement,  推荐信,或申请人制作的学习研究计划。因此,要得到评委的注意,一定要在个人陈述上花功夫。

第一轮打分结束后,评委会决定筛选的分数线。比如说有五十个人可以获得奖学金,一千人来申请,第二轮可以选得分最高的一百五十人,评委讨论,再次筛选,也可以通过面试复试的形式,做出决定。

第二轮分数接近的,评委一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个人陈述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评委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具体做了什么,有哪些能力,展现出什么样的潜能,这些都很重要。写的好的个人陈述,是有具体内容的故事。

而要写出故事,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需要这个人有故事。这点,我的闺蜜做得特别棒。拿双胞胎来说,大学一二年级,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一放假,就被送到中国去恶补中文,去贫困地区支教,去美国老人送饭计划Meals on Wheels 义务送饭,去图书馆教小孩读书等等。这时候,活动不一定跟所学专业有关,目的在培养孩子对社会对公益的关心和投入。

双胞胎三年级就成立了一个网店,销售从中国进口的袜子,公司虽小,五脏俱全,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得到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倒也赚到了几千块钱,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留下的是学会了如何跟人交流,如何对待问题客户,如何注意细节,避免犯错,如何管理时间。如果能用几千块钱买到这一切,何乐而不为?大三还需要做的就是开始物色合适的实习公司了,这等于是提前一年为自己找好了工作。这一段办公司的经历无疑让双胞胎引人瞩目。

闺蜜不慌不忙,为孩子们出谋划策,鼓励他们探索创造。一如既往,她的重点是注意他们的安全,健康和做一个好人。她没有很强的功利心,不想把孩子培养成贪婪自大的利己主义者。三个儿子,热心公益,关心他人,善于思考,从容内敛,自带风骨。可以说人见人爱,也难怪哈佛大学一下子收了三兄弟。

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博士之家。一家人家,父母和三个孩子都是博士,不多见吧?

还得提一句,常有人建议闺蜜开个升学咨询公司,写本《三个儿子进哈佛》之类的书。闺蜜不为所动,家里成了空巢后,她又去念了儿童心理咨询,做完了一千多小时的实习,六十多岁,开始了事业的第二春。她想帮助更多的儿童健康成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5)
评论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这样的好家庭,是因为有这样的母亲!谢谢分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若敏'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若敏 回复 悄悄话 真是好文!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棒棒' 的评论 : 有人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闺蜜家,有其母必有其子吧。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采菊客' 的评论 : 如果孩子打算读研的,本科的确没必要那么拼,全面发展,身心愉快,准备去研究院好好拼吧。谢谢来访留言。
小棒棒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故事,佩服你的闺蜜。
采菊客 回复 悄悄话 哈佛是本科最难,但是本科教育其实真没那么重要,尤其对孩子要读博士。另外读医学的,哈佛医学院也是研究生学院,很多都不是本科哈佛的。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questrian' 的评论 : 的确不完美。爸爸要养活五口人不容易,这是夫妇俩商量后的分工合作,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跟当下的“应该如此”有差距。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z82000' 的评论 :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宽松。
equestrian 回复 悄悄话 没看出这爸顾家。除了给钱,太太像单亲妈,还要3个成年儿子一起住,不太健康的家庭。
hz82000 回复 悄悄话 这个绝对不是放养,是尽心尽力培育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同感。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绝对属于牛妈牛爸的级别,华人家长的楷模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中之城' 的评论 : 谢谢来访。父母的辛苦,自己知道,为了孩子,心甘情愿。
心中之城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孩子优秀也有着父母的辛劳。只是外人看不到。。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麦禾儿' 的评论 : 托您的吉言,希望牛年步步高!愿我们的后代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能。
燕麦禾儿 回复 悄悄话 完全赞同这个妈妈放养孩子的教育方式。
燕麦禾儿 回复 悄悄话 牛、牛、牛!三个牛字,一个孩子一个!:)牛年步步高!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lidali' 的评论 : 我上学时,也是硕士博士连读的不少。现在学校里一个领域会冒出许多不同的专业,分得更细了。其实并不好,到底有重大突破的是少数,多数还是面宽一些好。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ssci' 的评论 : 的确如此,进了职场,主要看的是办事的能力,不是学历。一味死读书,哪怕在名校死读书,都没用。
pssci 回复 悄悄话 一味的去读高学位,并不一定是好事。关键要看有没有突出的才能。
Dalidali 回复 悄悄话 三个孩子本科一个伯克利,两个Duke,真不错了!
名校本科入学竞争激烈,硕士博士入学相对容易多了。
三个孩子硕士博士都读两个学校? 这种情况比例应当不高,至少我上学那时候是那样。现在变了? 硕士博士时髦分开读了? :)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是啊,特别现在这个拼学历的社会,省了父母不少心。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我也觉得她家有特点,不太一般。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牟山雁' 的评论 : 是的。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孩子读书好,是父母的骄傲。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家庭确实有值得写的东西。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好像是本科更難。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ia' 的评论 : 打算读研的,本科就随便念念,不必去殊死搏斗了,读研时找个好点的学校,念完了博士,很少有人问你在哪儿念的本科硕士。
bia 回复 悄悄话 wodedongxi 发表评论于 2021-02-06 08:05:46
各位不知道有多少人熟悉大学的录取。这些名校难在本科录取。实际上哈佛的很多硕士program,录取率在50%甚至更高,并不难。其他名校也是这样。博士看的是科研能力,愿意读的人并不多,而且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的,我都是建议不读博。我本人在美国做教授,就亲自劝退过几个想读博的国人。很多人对读博抱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实际上据NSF的统计,在美国毕业的博士,最后能拿到tenure track AP职位的只有15%,当然专业不同差别也大。当然不能用找教职来衡量读博,但是现实是:读博真是冒险,不值得羡慕,名校博士也然。
============================================================
名校本科入学难是因为池大,高中阶段真假天才还不易辨别。
去翻翻教这些花大力气大价钱进去学生的老师的简历,本科是名校读的还真不多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的评论 : 如果只是为了兴趣,不在乎学位,社区大学有各种各样的课,上网填个学生注册表,选课,交点学费就行了。当地居民上当地社区大学,学费不贵。比如,旧金山学费全免,只收些学生服务费。如果要学位,就跟一般人申请入学一样,需要学历证明,成绩单,推荐信等等,可跟大学招生办联系,他们会告诉你具体步骤。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odedongxi' 的评论 :谢谢分享您的见解, 深有同感。读博士是让自己走上更窄的桥梁,除非不在乎,就是为了充实自己,但有这样精力财力时间的人,寥寥无几。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名校不一定是成功的标准。家和万事兴。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六十岁后如何去念书?我也有兴趣。
wodedongxi 回复 悄悄话 各位不知道有多少人熟悉大学的录取。这些名校难在本科录取。实际上哈佛的很多硕士program,录取率在50%甚至更高,并不难。其他名校也是这样。博士看的是科研能力,愿意读的人并不多,而且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的,我都是建议不读博。我本人在美国做教授,就亲自劝退过几个想读博的国人。很多人对读博抱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实际上据NSF的统计,在美国毕业的博士,最后能拿到tenure track AP职位的只有15%,当然专业不同差别也大。当然不能用找教职来衡量读博,但是现实是:读博真是冒险,不值得羡慕,名校博士也然。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ikecwu' 的评论 : 跟你同愿,希望健康的年轻人多生孩子。谢谢来访。
mikecwu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有启示的例子。欢乐童年,自由成长,才是人生的关键。
希望这个家庭继续发扬下去,每个孩子都快快结婚成家,继续多多培养更多优秀的后代。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超过一代人。注重后代发展,才有长远未来。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as2004' 的评论 : 谢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北美平民2015' 的评论 : 俗世里的事,难脱俗气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行者陌言' 的评论 : 谢谢,我也觉得闺蜜跟一些管头管脚的家长不一样,而且碰巧成功,就成了故事。
nas2004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赞!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来访。美国读博士的门槛不高,只要坚持,智商一般的都能读下来。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metree' 的评论 : 谢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枕寒流' 的评论 : 有道理,家长需要一定的远见和魄力,才能放手。跟不是独身子女也有关系。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llowNature' 的评论 : 我也佩服闺蜜,里边的辛苦一言难尽。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购物不狂' 的评论 : 是啊,先天基因好。我还忘了写,三个儿子都一米八以上,体育也很棒。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tong999' 的评论 : 的确如此,本科竞争最厉害。
Xitong999 回复 悄悄话 赞这三个孩子。听专家说真牛的是能上大藤的本科,华人前段时间起诉哈佛种族歧视也主要是指本科入取,硕博入取不歧视的!
购物不狂 回复 悄悄话 这一家人应该是智商极高。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这些孩子们培养的真好。妈妈辛苦啦。
枕寒流 回复 悄悄话 看似俗,实则雅。我也推崇放养。这种孩子成长中有踏实的经历,不错过窗外的风景,有做人的主见。有您闺蜜这样难得淡定的家长是孩子们的福气。
limetree 回复 悄悄话 太赞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行者陌言' 的评论 : +1多谢分享,记得原来读过一本《The Color of Water》里面也是有好几个博士:)
行者陌言 回复 悄悄话 不错的故事
北美平民2015 回复 悄悄话
这种故事很俗。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