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数据记录

故事是历史的演义,逻辑是历史的抽象,故事与逻辑的统一,是历史故事的解的最大可能
正文

重读华夏经典6:论语3

(2021-03-14 06:58:23) 下一个

在这重物质感官体验的资本的物欲狂欢的时代,为什么要去读论语?或者说读论语有什么用?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都不存在。极少数的能静下心来对着论语读来读去的,依然脱离不了通常的注释式解读,读后去做一些心灵鸡汤,找一些所谓的做人的道道,恰又落入孔夫子所谓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即便是万中无一的能另辟蹊径的找到孔夫子言语中的真谛,读来读去又有何用?于现实中以实用主义去探寻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则远矣!

然宋有赵中令读鲁论,曾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其虚言哉?论语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被儒家读书人奉为群经之首,期间几多睿智之士对此无疑;孔夫子独占至圣之位,仅靠儒家道统的尊师重道又怎能服众。本公众号相信,读书人一旦读通了孔子之论语,对孔夫子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会一发而不可歇。

孔夫子的论语,以君子行德之行而成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仅从字面去理解,很难感受到孔夫子的英明睿智。孔夫子践行言行合一,言即行行即言,下文简析何为论语中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后再对照现实以让我辈看清以道弘人的现行世界。

论语中,孔夫子弟子多人多次的追问孔夫子何为君子,何为孝,何为仁。简言之,如何去定义概念。而一旦涉及到这些需要定义概念的地方,孔夫子从来不去对君子、孝、仁去做精确的概念定义,而仅从实践的一面给出XX是什么的说明。为何?真如以西哲的浅薄之见所谓的孔夫子不知概念定义为何物?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对以君子孝仁为代表的这些概念,不只是干巴巴的概念定义这么简单,其生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其演化是以历史长河为背景的,一旦抽象出概念定义,就要将其从历史长河中抽取出来,成为脱离历史长河的死的概念。在孔夫子看来,君子、仁、孝这些都依托于君子行德之行,是行德之行过程的具体展现,不能是框定死的概念定义。比如君子之行这种现象,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随着诸多君子于现实中所行而动态的变化,是鲜活的呈现,而不是固定的框架死的定义概念。因此,人能弘道必定和而不同,而以道弘人才会出现同而不和,因为以道弘人的道已经给出了精确的概念定义。

对比传统的西哲,先概念定义,以概念定义为基础搭建逻辑框架,然后再以逻辑框架演绎思想学说,走的便是以道弘人的路。再往上追,以道弘人就走进了本体论的范畴,唯物唯心之分最后只能落入唯心,因为唯物只能在唯心下呈现,因此以道弘人最后的原点就会只剩下精神的自我演化。而人能弘道,往上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演化。

明了此,就能看清现行的舆论中的种种迂腐之论,比如将法制神圣化、民主万能论。任何制度,都是一种死的框架,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能同步于时代的发展,就会出现漏洞。况且制度人定,人可以有意或无意的留出制度的漏洞,以制度治人而包治百病是幻想。而现行媒体舆论中将法制神圣化,等价于对人的矮化。

对比美好的法制的幻象,更应该是人制,法以行道行德之人以完善,又以行道行德之人以施行。现在舆论中对人制的污名化以及将人制称为人治,以及将法制神圣化的舆论,是藏在背后的新兴资产阶级向为政者要求重新分配权力,法制神圣化能让新兴的资产阶级跟为政者在所谓的神圣的法制面前平等而坐。

实践中,法从来都是权力分配的结果,法制是为了维持权力分配秩序的,当然不具备神圣性。从权力分配的原点看,华夏大陆的资产阶级从来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用毛概的话来讲就是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其在枪杆子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没有起到领导作用,其在权力分配的原点处当然就没地位了。这是西方资产阶级和华夏大陆新兴资产阶级的本质差别,西方资产阶级是用铁和血夺取了政权的,在权力分配的原点处占据了制高点,资产阶级分配权力的结果才导致了法制面前资本平等。

于此,孔夫子深明此理。君子行德之行以成有道的社会气象,当然不能奢望于清明的君主,而是君子行德之行必有我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是流行所解释的所谓学人之长,然后克己之短,应以易经之师卦去解。师,众也,三人行对应的是天下君子行德之行,必有众人随而成我师,这跟有道的社会气象是相辅相成的,以成有道的社会气象必然会有我师且以我师为后盾。坐而论道中当然可以将有道的社会气象的所成描绘成温文尔雅的尊礼而行的场面,但孔夫子率众周游列国十多年,不是迂腐之辈,其是要言即行的。君子类行,行德之行,以让善者从之而成我师。善者众,而后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此化育天下。 

宋赵中令豪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诚非欺人也!

 

 

本文原创版权归本博客和历史数据记录所有,欢迎转载,严禁抄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