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试论毛泽东的同路人与其既得利益

(2023-12-27 15:50:35) 下一个

只想问一个问题,毛泽东的同路人有什么既得利益呢?以我的观察,怀念毛的都是利益受损的群体。-为人父

说一个身边的故事。发小之一是石传祥的后代,对毛泽东感恩涕零,膜拜有加。这样的人有一大批,毕竟,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群体是大多数。毛泽东看到这一点,利用了贫苦大多数,也是他造反成功的关键。

石传祥们为什么要感谢毛泽东?很简单,没有毛,他们包括他们的后代就拉一辈子大粪,毛来了,他们翻了身(未必就能做主,但不重要,中国人不在乎做主,要的是有人为自己做主),吃上皇粮,住上洋楼(近10家普通工人搬进了资本家的小洋房)。

这种做法完全是红军时代的血淋淋的“打土豪分田地”,底层人过上好日子靠的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财富,而是侵占剥夺他人的合法财产。工人有了工资(没有生产资料),农民有了土地(并无所有权),牧民有了牛羊(为公社放牧),但同时,工厂原来的主人倾家荡产,地主富农失去了所有甚至生命,公平何在?天理何在?

前年有幸随朋友去了趟长沙湘潭,见识了空前的崇拜盛况。乌鸦鸦的人群塞满橘子洲头,花篮花圈随处可见。那大花圈上千元一个,张三买了在毛像前摆好,不一会儿就被收走,转手又卖给李四,再转手到第三个第四个冤大头……

这不是既得利益的一个缩影吗?12月26日那天,长沙湘潭很多饭店免费供应一碗清汤挂面,与其说是纪念毛泽东,不如说是商家的高级广告。大街小巷,充斥着印有毛泽东头像的像章,茶杯,背包,汗衫……毛泽东作为一个广告形象,给长沙,湘潭乃至湖南带来了多少人民币啊!

有些利益受损者也怀念毛泽东,但是,他们利益受损不是毛泽东干的,相反他们原本的利益恰恰是毛泽东给的(如搬进资本家洋楼的工人,他们的‘家’后来还给了资本家,他们自己下岗,子女失业),如今他们的利益被当政者剥夺了,他们怀念毛泽东是对现实的不满,是一种发泄而已。他们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一群人——最好大家都像我一样穷。

444

这些躺平的年轻人只知道,毛时代人人都有工作,但是他们忘了,回到毛时代,你将被发配到新疆内蒙去放羊修地球!

还是重温一下yfz9465网友的话:

毛是个战略家,但永远会是个充满争议的人。而且随着历史发展,他的错误将被人们更清楚地认识。

毛的确是一个战略家,能把一支泥腿子组成的造反力量做强做大,最后自己住进紫禁城,不是一般的战略(谋略)家。至于争议,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事实会越来越清晰,争议会越来越小。

习的所作所为使人想起毛的错误。你文章中的许多逻辑实际上缺乏文明的思考。不能仅仅用民族情感来主导逻辑的展开。人类文明就是要摆脱“讲势不讲理”的丛林法则。

习的所作所为与毛吻合之处很多:个人崇拜,专制,与西方脱钩,违背经济规律……民族情感不能替代简单的逻辑,更不能取代基本的文明准则——要“讲理”,这个理,既是“道”,也是“理”——真理。

 “讲理”就是政治的展开。那么在进入政治前,人们是否从哲学上想一想,有什么“势力”需要被限制。人类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权力与资本。其中对权力的限制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文艺复兴的原动力,最终达成当代的新自由主义潮流。其实质是对个体价值的认可。

非常赞同这一段。对权力的限制,是现代西方政治的最大成就。资本原本是由自由的市场经济加以调节和限制的,但是今天的资本已经发展成一个巨兽,侵蚀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腐蚀着健康的政治。这的确是西方当代面临的大问题。不管怎样,对个体价值的认可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是反文明的,“个体”在他眼里就是一个蚂蚁,是一个不存在价值的符号。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只是这历史潮流中的一个不可持续的支流,而且,它已经失败了。其原因就是,它虽然认可个体价值,但是在实践中却崇尚整体价值来否定个体价值的拓展。失败是必然的,因为本末倒置。

共产主义包括社会主义都是历史潮流的不可持续的支流。一旦个体被集体抹杀,本末倒置,注定失败。人体的细胞一旦死亡,再庞大的身躯都会倒下。

49年的成功证明了民主主义是趋势,并不证明共产主义正确。而49年后的中国,问题很多,直止文革灾难。在斗争哲学下,人人自危。人们在当时有一种对体制的恐惧感。这一切所有都是权力滥用,及对文明的倒退。这其中,毛泽东的错误是明显的。而对这些的反思,恰恰是当代中国走向文明进步的关键。

此处“民主主义”恐怕是“民族主义”的笔误。靠民族主义夺取政权完全不意味着共产主义的正确。文革其实不用多说,任何的粉饰都是对文明的亵渎。谁是文革的直接责任者?

作为对理想主义的实践探索,老一辈的初心无可非议。但是坚持已经被证明的错误就没有任何意义。人们总不自觉地从情怀出发,幻想理想社会。却忘记应该从理出发去做事。圆融于理,圆润于事 比那些伟大目标,伟大人物来的重要。

可惜的是,总有一批人念念不忘那些“伟大目标,伟大人物”,他们对已经被证明的错误视而不见,对“理”置若罔闻。

何其悲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