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试答:为什么中国人的逻辑没有如西方一样成为系统方法?

(2023-11-07 13:01:14) 下一个

试答:为什么中国人的逻辑没有如西方一样成为系统方法?

【引】中国人的逻辑没有如西方一样成为系统方法,可能是中国人的逻辑太弱,也可能是中国人的逻辑不弱,只是中国不喜欢这种分析方法。……当然,如果有其他可能原因,欢迎您提出来。如果您能论证别的原因存在,俺愿意收回相关判断并且道歉。”

隔壁薛大爷养了一只猫,他把它关在一个漆黑的小盒子里。他老婆说,老薛啊,你快去听听有喘气声不?没喘气儿猫猫肯定死掉啦!老薛眯起小眼睛一笑,答道:你要跳出小盒子想想,猫猫只有两种可能吗?绝不!

答案我们都知道了。

那么,中国人的逻辑没有西方那样的系统和方法,除了逻辑强弱,还有其它原因吗? 一定有的。

中国古代有不少的强项,比如八卦算命,其理论体系浩如烟海,《易经》自不必提,什么《麻衣神相》、《神相铁关刀》、《相学肇新》、《相学大全》、《神相全编》、《子平遗书》等等等等,举不胜举。另一方面,中国的烹饪举世无双,色香味不输任何国家的菜肴,但除了一些菜品食谱杂乱的记载(如《饮膳正要》《饮食须知》等),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Gastronomy(美食学?)系统。

究其原因,恐怕是中国人不太热衷分析归纳,加上中国人的实用主义,逻辑这玩意儿,不像算命有利可图,至于做饭,那是妇人家的事,君子毕竟要远离庖厨嘛。

第二种可能:中国人的逻辑根本没有遵循西方的线性架构,而是非线性的,其特征是从整体出发,关注相互关系(人际关系,道德伦理,长幼有序等),从天人合一出发将自然现象与人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再就是中国文化服从圣人权威,后世只能为往圣继绝学。

这样的一套体系与西方南辕北辙,当然无法生产如西方那样的逻辑系统与方法。

第三种可能。其实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逻辑的萌芽,比如《墨辩》,也被称为墨辩逻辑。它包含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梁启超和胡适都曾尝试将墨辩与西方逻辑系统进行对接,胡适甚至认为墨辩有类似三段论的推理。

然而,当柏拉图在阿卡德穆学院中为逻辑学奠基之时,墨子却东奔西走,为各路诸侯排忧解难。

春秋战乱,使得那个时代的先贤以及他们的理论都无法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儒学被“定于一尊”后,其余的“旁门左道”都被丢弃在历史的废纸篓里了。所以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是因为墨辩的失传。

还有人认为,逻辑是花朵,语言是土壤,那么汉语的土壤怎么可能结出西方逻辑系统呢?

另外,欧洲有一大批的哲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逻辑,于是形成了一个”学“,正如起源于法国的Cuisine française,除了宫廷美食,还有大批的贵族阶层共同培育了一种饮食文化,才有了美食的鉴赏,形成了Gastronomy。而中国,除了老佛爷能享用满汉全席,老百姓能果腹就不错了,谈何美食”学“呢?所以凭墨子个人之力,也不可能形成西方那样系统的学问。

结论,中国没有西方那套逻辑系统,可能与逻辑的强弱有关,也可能是别的其它原因。

当然啦,我是不指望什么“道歉”的,因为弯弯绕们总会有无数的理由来用车轱辘把你绕昏过去。

中国式逻辑与西方逻辑之间究竟是缺陷还是差异?其实有人早就说过: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另一种叫“中国逻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