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国如其人--体育强国是如何炼成的?

(2021-08-07 20:49:08) 下一个

东亚人是世界上最好强的一群人,国际教育比较上中学生数学前七名被东亚包揽就是最好的例子。就体质而言,黄种人在三大人种中是最没优势的,比白人和黑人小很多。体质的局限使东亚人在体育上不能象在数学上那样霸气。中日韩的GDP世界排名是第二、三、十,而八月七日的奥运金牌榜排名是一、三、十五,基本吻合。考虑到黄种人相对于白人的体质劣势,东亚人的奥运排名已经是超常发挥了。本文分析什么使中国和东亚人在体育上超常发挥。

一、在优势项目上志在必得

       东亚人体型小、体重轻,在多数奥运项目上不占优势,但东亚人的长处是反应快,柔韧性好。乒乓球和羽毛球是速度最快的球,而且不像篮球和足球那样身体接触对抗,东亚人有优势,所以基本上成了黄种人之间的竞赛。柔韧性好的人在体操和跳水上有优势。东亚人苗条的身材使其压水花上占尽便宜。难以解释的是日本和韩国人与中国人有相同的优势,却没有重点开发这个项目,也许是因为难以撼动中国的霸主地位吧。体操对力量的要求也很高,这个并不是黄种人的优势。东亚人的男子体操比女子体操强,就是因为中日男子的力量恰到好处而女子力量不足。艺术体操和蹦床等项目与体操、跳水类似,也适合东亚人。

       射击和射箭这种“静止”项目也使东亚人避开体质劣势。韩国有射箭梦之队而射击从中国金牌第一人许海峰起就是金牌的稳定来源。

二、人弃我取--占领欧裔人不玩的项目

        欧裔人玩的奥运项目基本上是平日玩的项目,多是为了使身体更健更美。举重金牌多,但是举重运动员体型不好,欧裔人大多不会为了金牌而练这个项目。男子练举重还有情可原,女子练举重实在令人费解。举重使人变粗,与女子爱美之心背道而驰。中国抓住这个欧裔人不屑去搞的项目,尤其是女子举重,摘了好多“桃子”。女子的力量型项目(如铅球、柔道、摔跤)往往缺少女人味,尽管也有欧裔人参与,但因为大量的人不喜欢而给中国人以可乘之机。

三、虎口夺食项目

        中国到八月七日为止的38块金牌,有21块来自黄种人优势项目(跳水7块,乒乓球4块,体操3块,羽毛球2块,射击4块,蹦床1块),9块来自人弃我取项目(举重7块,女子铅球1块,女子标枪1块),其余8块属于从欧裔人那里虎口夺食(游泳3块,皮划艇1块,划船1块,帆船1块,自行车1块、击剑1块)。澳大利亚、荷兰和新西兰是欧裔国家里超常发挥的国家,这第三类老虎爱玩的项目正是这些人口少的国家的强项。在欧裔人强项上中国人夺金只有游泳相对稳定,其余常常每届有不同。比如没了刘军霞和刘翔,中国在径赛上今年就没有金牌。

四、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有几个侧面:

1. 通过体校网络发现、训练人才

西方的学龄运动员白天上学,课外训练和比赛,而中国的学龄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是主业,文化课为辅。全红婵不喜欢学习文化课,反而喜欢体校这种安排。上体校的孩子多来自普通甚至贫苦人家,学习中等以下。我的一个邻居是工人家庭,学习一般,小学开始去体校,后来进了国家队,几次出国比赛,是我们同龄人里出国最早的。中国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逐渐分流,上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上技校、中专或者职高。学数理化有困难的高一后分流到文科班。正常高考难上大学的分流到艺术类。体校是分流最早的,在小学就分出去了。

全红婵家的五个兄弟姐妹走了三条路。她的姐姐上了高中,走的是高考路;她的哥哥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是农民孩子走的比较多的一条路;全红婵练出了成绩,进了省队,让她父亲看出这条路更适合他的孩子,于是全红婵的妹妹和弟弟也进了体校。

2. 金牌工厂--中国式的职业化

西方的体育职业化是指运动员签约俱乐部,而中国既有俱乐部式的职业化,也有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运动员。省队和国家队就象一个个综合俱乐部。

中国的高考制度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弊端。走体校路就避开了独木桥,为教育资源不佳的家庭提供了另类选择。有人批评体校“使用童工”,是“金牌工厂”。独木桥他们批,不走独木桥,进金牌工厂他们也要批,很难让这些人满足。世界冠军一般国家会安排上大学,一般读国际贸易这种比较软的专业。郭晶晶读的是人民大学商科。乔丹是北卡大学社会学毕业,一个路子。成绩没到这个水平的就安排工作。我的一个初中体育老师就是从省自行车队退下来的。

3. 国家博弈

国家为了增加新的奖牌增长点,可能会试着投资几个项目,如果皮划艇见了成效,就继续发展,如果马术投资大,见效慢,就下马。

五、印度体育为什么这么不争气?

与中国人口相似的印度一百年拿的奥运奖牌还没有中国一次的金牌多,说明举国体制使中国超常发挥。训练要从娃娃抓起。印度没有体校网络,就埋没了无数体育人才。富国的中小学或者家长为青少年提供训练和比赛机会,穷国需要政府为青少年提供训练和比赛机会。印度政府显然比中国政府做的少得多。儒家的上进要强文化使个人追求光宗耀祖,使国家追求为国争光,搞面子工程。这意味着在东亚人的优势项目上要霸气,在欧裔人不喜欢的项目上博弈捡漏,在欧裔人擅长的项目上投资试错,虎口夺食。印度人则顺其自然,不在乎这点奥运脸皮。中国的政府强力干预和印度的政府无为之间的差距大概相当于中国学生海量刷题备考和美国学生做一套模拟题就上考场的区别。

中国人的入世和印度人的出世也许是中印奥运奖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在个人层面,美国的华人和印度人都是好学生,但在国家层面,中国的一党制使国家象中国人一样好强争先,而印度的民主制使国家不像个体那样有竞争力和竞争意识。国际教育比较上印度学生打狼,后来干脆不参加比较了。

体育在中国人缺乏自信心的八十年代,为中国人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先是通过女排,然后通过奥运金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人已经不需要体育这个激素。现在的体育更多是要与中国的强国地位相匹配。冠军太多了,有几个人能说出所有的名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大球成绩不好,我想是因为中国人的体质在对抗性的项目中处于劣势.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举囯体制肯定能带来金牌,但主要是个人项目,大球除了女排其它都没有什么效果,看看足球搞的一地鸡毛。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股聋' 的评论 : 很多项目上职业运动员的玩法和大众的玩法不一样。哪个老百姓在空中打几个转往水里跳?为了奖牌就得玩那些有难度的花样,只有职业化才弄得出来。如果砸一千万就能砸出块金牌,我想印度会做这个投资,问题是没有哪个项目有这个保证,那就只好厚着脸皮摆烂。
股聋 回复 悄悄话 去过印度,没有金牌成绩主要是群众体育,娱乐为主,没有举囯体制。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半球' 的评论 : 的确,印度人的体质与欧美人类似。他们奥运成绩不好,是组织和意志问题。中日韩奥运成绩好,因为组织性强,好强争胜。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印度人一点不笨,体力也不差,中国和印度的区别主要还是文化造成的。印度人普遍得过且过,好强争胜之心没有那么厉害。他们从甘地开始,就强调本土文明,从来没有想要脱亚入欧,虽然他们比日本更有资格这样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