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语者--斯大林俄国的私人生活》是2007年出版的,由伦敦大学教授奥兰多-菲吉斯利用1991年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材料和口述史写成。书太长,六百多页,只能翻翻,摘录一些有感慨的部分。
中国以苏为师,所以苏联的各种制度和事物中国人都很熟悉:少先队、共青团、集体农庄、出身不好、劳动模范、告密者、筒子楼...
古拉格是斯大林红色恐怖的象征。书中提到一个叫韦佳奇(Vaigach)的地方,是北冰洋上的一个岛。除了土著,苏联人是不会来这个北极圈内的地方的。苏联在这里探矿,于是这里就成了古拉格。地质学家维滕伯格被判十年劳动营,来到这里。作为专家,他有自己的办公室。他的夫人在劳动营做医生。他的女儿叶福金娜在这里上学。她的一封信写道:“我从食堂取了晚餐(两份给义务工人,一份给犯人)。食堂厨师是中国人。他们太棒了,教我如何烘烤。总的来说,食物和我们在列宁格勒的相比算是皇家级别了。” (211页) 中国人怎么跑到北冰洋?大概是在远东犯了错误,被发配到北极圈。维滕伯格曾经被判了死刑,改判为十年,因表现出色,减了六年,最后只呆了四年古拉格,可见苏联的刑法既苛刻又有很大灵活性。维滕伯格刑期满后,继续在韦佳奇劳动营做完地质工作,区别是以自由人身份,可以挣工资了。从维滕伯格的经历来看,古拉格是苏联向艰苦地方派人力的方法。中国青海的劳动营最接近古拉格。中国向艰苦地方输送人力,采用不同的方式,一是兵团戍边(新疆、黑龙江),靠的是命令,二是搞上山下乡,用的是运动。美国人对新疆的“学习营” 大呼小叫,就是用古拉格去想象维吾尔人的生活。
1935年苏联把中东铁路卖给满洲国。作者把从满洲回到苏联的俄国人叫哈尔滨俄国人(Kharbin Russians), 在harbin前面加了个K(240页)。他们象其他少数民族(波兰人、德国人、拉脱维亚人等)一样不受信任。
斯大林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但是著名的1941年红场阅兵是士气的转折点。受阅官兵经过列宁墓之后,直接开赴战场。莫斯科卫戍司令悉尼洛夫说阅兵式之前他收到的信大多数是失败主义的,要放弃莫斯科,阅兵式之后的信多是主张抵抗的。苏联在战争的前四五个月被德国打得站不起来,到了这个阅兵式才直起腰。
战争中有158000个士兵被枪毙,422000个士兵被罚去完成最危险的任务,如排雷或者向德军防御工事冲锋。前线步兵几周内就战死或负伤。苏军士兵打几天的仗就能得勋章而美军士兵通常要六个月。苏军一共发了1100万勋章,比美军多八倍。苏军士兵还能火线入党。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苏军战斗力。苏联的工厂也加班加点,多数工厂在战争期间每周工作70小时。
战争给红色恐怖按了暂停键。一个犹太科学家说战时夜里契卡来敲门,他不害怕。如果在战前契卡来敲门,他会害怕。如果在战后契卡来敲门,他也会害怕 (435页)。为什么呢?契卡平时抓人是整人,是红色恐怖。战时苏联一致对外,契卡没有闲情逸致整人,战时的契卡半夜敲门,不会是来抓人的。
苏联兵看西方就像1812年的沙俄兵看法国一样,意识到祖国的落后。苏联士兵多来自农村。当他们反攻至德国和欧洲其他地方时,他们发现西方住的好,商店里的东西也多。一个中尉到了波兰的死亡营,给国家首脑加里宁写信,要求结束苏联的乱捕乱禁,因为苏联的古拉格和纳粹的集中营有相似之处。
战后苏联人口比例畸形。死去的人中,四分之三是18岁到45岁的中青年男子,结果这个年龄段男女比例为一比二。战争惨烈的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地,这个比例是一比三。农村的男女失衡尤其严重,因为很多农村兵留在城市。
德战区的房子一半被毁掉了,造成住房紧张。第456页有一张Perm市筒子楼的平面图。一个房间住了两家七口人。布书耶夫一家四口住一张大床,叔叔陶力亚一家三口住房间的另一侧,两家中间只隔着一个桌子和三把椅子。这样的居住条件和改开前的中国一样差。
和中国的精英一样,苏联的精英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在这本书是出现了多次,是作者跟踪的主要对象。这个作家有好三处房产: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一个黑海度假房,和莫斯科的一大套公寓。他有两个女仆,一个管家,一个秘书和一个司机。苏联的宣传部比中国的还要狠,叫中央委员会鼓动宣传部,比中宣部多了“鼓动”二字。作家的文字顶得上枪炮,所以党给作家很高的地位。这位《新世界》的主编,1956年拒绝发表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说它反苏。这本书被偷偷送到意大利,于1957年发表,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么快的“审稿”与“通过”周期,令反西方的人不能不慨叹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实为诺贝尔政治奖,就像达赖喇嘛在198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56年赫鲁晓夫刚刚在苏共二十大上否定斯大林,西方马上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反苏作家来支持这个否定。
苏联人对斯大林的态度和中国人对毛泽东的态度一样复杂。里奥尼德-萨尔提科夫的神父父亲1938年被处死。撒尔尼科夫从工人做到工程师,又做到工厂的党委书记。他认为如果俄罗斯再打一次卫国战争,不保险会赢,而斯大林赢了卫国战争。斯大林带领人民修建了工厂和铁路。虽然斯大林给他父亲和其他很多人带来灾难,但是斯大林仍然比任何一个现在的领导人强。一个叫伊莱达-费维索维奇的老太太父母都在1939年被抓到古拉格。她认为斯大林时代人们尽管都很贫穷,但在精神上更富有,那时的人们有理想而现在的人没了理想(644页)。西化者说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有些人就是喜欢被人组织起来为一个事业而奋斗的感觉。小国产想过自己小日子的寡民,而大国盛产理想主义者。这也许就是苏联和中国的领袖情结。全俄公共意见研究中心2005年的民调显示42%的人希望有象斯大林一样的领导人,六十岁以上的人持这种观点的高达60% (641页)。这就是为什么普京受欢迎。
因为斯大林的红色恐怖和赫鲁晓夫对他的否定,苏联1991年解体时,苏联人选择了沉默。俄罗斯人显然后来后悔了。中国既没有赫鲁晓夫,也没有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觉得中国人很幸运,尽管两国的悲剧很相似。
《日瓦戈医生》,其实哪个国家没有呢?只是个数的问题,质多是一样的,我想。人之恶的一面在某种条件下,如同化学反应。怎样制约人之 恶的一面,如今,民主的美国也在伤着脑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