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刚刚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引来很多人批评计划生育政策。看了东方卫视的四集纪录片《我们的四十年》,发现中国最大城市改开前的人居条件是中国第一惨。人们通常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解释上山下乡、计划生育和改革开放。本文从人口和居住的角度解释这些政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揭示中国人口问题在苏联解体种所起到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几千年的耕作意味着可耕地基本上都利用了,人口规模受可耕地面积的限制。土地分配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动因。土地兼并产生贫民,贫民活不下去就揭竿而起。新王朝重新分配土地,带来几年、几十年的稳定,然后土地兼并又引起新一轮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王朝更替战争减少了人口,所以地理大发现以前中国的人口很少过亿,就是说战争、自然灾害、瘟疫等因素使中国人口不会无限增长。
美洲的发现给中国带来了玉米、土豆和红薯等高产作物,同样的耕地面积可以多养活几倍的人口。中国人口在明清期间过亿,到民国时期号称四万万。新中国成立后,公共卫生措施(例如洁净的饮用水、疫苗接种、赤脚医生)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婴儿死亡率,延长了人口寿命。旧中国降低人口的因素(如战争、自然灾害、瘟疫)被新中国减弱或消除了,人口面临着爆炸的危险。
中国用有限的可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只有几条出路:改良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 (袁隆平),开荒(北大荒,新疆农垦),种植高产作物(少种小麦和水稻,多种高粱和玉米),上化肥,搞配给制(粮票粮本),限制城市人口(户口制度)。这些中国都做了。上山下乡也是解决吃饭问题的一个政策。城市青年下乡,既减少了城市供粮压力,又能开发更多耕地,这是从粮食角度对上山下乡政策的解释。这种理由不够高大上,所以要给它一个政治理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除了从政治、就业和吃饭角度解释上山下乡,还可以从居住角度解释。1949年中共建国,文革时正是第二代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很快要结婚生育,要自己的空间。这给老革命提出了新问题。建新房一要占地,二要资金。中国的耕地要靠票证供应才能勉强养活城市人口,建房就是和嘴争地。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生产建设还是用于改善民生?常年处于战备状态的中国政府常常会选择前者。
中共用一种静止的眼光看待城市,用户口制度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怎奈城市人口通过生育自己也在成长。在别的发展中国家,到了婚育年龄的城市人口会私搭滥建,自己解决生存空间。中国政府要面子,不允许贫民窟的存在,中国市民只好在分配的房子内创新性地腾挪。于是就有了天津贫嘴张大民家的屋中树,就有了上海式的一线天和阁楼立体居住。我家也向立体发展,双人床上架了一个单人床。我有几个邻居把四平米的厨房隔出一个床位。中国政府是无限政府,可以把老百姓当棋子挪来挪去。上山下乡就成了最省事的一步。
上山下乡只是权宜之计。人口照这样膨胀下去,将来农村安置也会有困难,于是七十年代搞起二胎计划生育。上山下乡和计划生育显示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无力应对城市人口爆炸。中共领导人意识到要一定程度上恢复私有制,把吃饭和住房等难题交给市场去解决,于是就有了改革开放。
中国通过全球化把大豆等农作物种植“外包” 给美国、阿根廷等“闲地国” 才勉强解决了粮食的自由供应。改开前的中国被西方封锁制裁,与苏联闹僵,不能搞这种大循环,全靠自己那点儿耕地,结果吃靠票证,住是蜗居,才一代半的时间就在公有制的路上走不下去了。苏联地少人稀,需要奖励生育,老百姓吃住不愁,要是没有中国的改开,完全不至于建国74年后解体。
人们把苏联解体归结为几个原因:清算斯大林使苏共失去合法性,阿富汗战争,被美国的星球大战拖垮,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失败。清算斯大林在五十年代,为什么苏联九十年代才垮?局部战争增加军火生产,刺激经济。美国打的局部战争比苏联多多了,也没垮掉。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比西方差,但算得上小康。这些都只是潜在原因,需要直接原因去引火。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六四才是苏联解体更直接的原因。中国的改开使社会主义阵营开始怀疑自己的经济制度。六四使社会主义阵营怀疑自己的政治制度。波捷匈本来早就有反骨了(五十年代的匈牙利事件、六十年代的布拉格之春、八十年代的团结工会),现在中国同志也起来了,东欧的怀疑主义死灰复燃。很戏剧性的是中国开的头,却没成,苏联和东欧却都被带到沟里去了。
苏联的社会主义挺了三四代,而中国的计划经济一代半就搞不下去了,关键因素就是中国的可耕地不足,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解决十几亿人的吃住问题。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成立最晚,却最早结束全面的公有制。中国根据自己的独特问题所做的调整被看成苏联式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例证。中国的人口问题无意中终结了苏联。
“苏联的社会主义挺了三四代,而中国的计划经济一代半就搞不下去了,关键因素就是中国的可耕地不足,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解决十几亿人的吃住问题。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成立最晚,却最早结束全面的公有制。中国根据自己的独特问题所做的调整被看成苏联式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例证。中国的人口问题无意中终结了苏联。”
很学习了,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