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在八十年代是个没救的大陆。九十年代起,中国人的大量涌入,使非洲起死回生。为什么“西医”无能为力的“病人” 被“中医” 救活了?本文分析中国如何运用对西方的优势,把非洲这盘死棋做活。
一、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快的地方会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但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低端制造业可以转到内地而不用转到国外。正因为中国的产业立体全面,中国人在落后的非洲国家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建设。西方国家在非洲投资以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往往只能大公司才做得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既有资本密集型的采矿,也有劳力密集型的制衣,门槛可以很低。没有名气的中国中小企业也能在非洲办厂,大大提高了中国在非洲的存在。
二、世界工厂
到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比较当地商品的价格和中国的价格,很容易发现商机。发达国家没有的机会在非洲却有。美国有几家一元店连锁店,每个都有几千家门店,所以中国人除了在华人集中的地方,很少有做零售的。非洲连锁店不发达,华人移民可以开杂货店,在中餐馆之外有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这些门路使中国人容易在非洲站住脚,然后谋取更大的发展。
《第二个大陆》的作者弗兰奇在一所黑人大学的讲座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黑人在非洲做生意应该有优势,但为什么美国人很少在非洲做生意?是黑人缺少企业家精神吗?华人看上去有企业家精神,主要归功于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华人很容易从价格差中看到商机,为中国商品开拓市场。
三、接地气
为什么西方人在非洲很少,而中国人更容易扎根?首先是因为工业体系完整,中国可以到非洲创业的企业的数目比西方要多得多。其次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可以满足非洲的各种需求。第三是中国人吃苦耐劳的文化。华人对生活条件远不像西方人那么讲究,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呆下来。第四,中国本身是发展中国家。三十岁以上的人还有赤贫的经历,所以非洲的苦是很多中国人经历过的。西方人靠和平队和NGO 在非洲镀金,是很难改变非洲面貌的。
四、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虽然是世界工厂,但著名品牌还不够多。西方市场难进,中国人就下乡,到最落后的地方去开拓市场。那里的人不讲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个华为职工说他刚到非洲时一分钟长途到中国要五块钱。华为在非洲建成了通信网络,使非洲穷人也用上了手机,在非洲人眼里成了救星。北汽在南非生产长面包车,结果中国到处可见的招手停(跑固定线路但有出租车味道的面包车)在非洲也有了。这种交通运营方式在美国也应该有市场,可是美国监管严,门槛高,美国人只好继续享用不方便的公交。
五、输血还是造血
西方的援非模式是输血,也就是给钱。这和他们在国内帮助穷人的做法类似。钱可以解燃眉之急,却不能使人自立,结果非洲和西方的穷人一样,成了需要救助的无底洞。中国人的援非模式不是给钱,而是贷款搞基建,办工厂。一条路没有使某个具体的人得到实惠,但整个村庄到镇上的时间缩短了,村民能卖出更多的东西,挣更多的钱。这条路在几十年里将为村民省无数的时间。中国人的援非模式和中国政府在国内扶贫的路子是一样的。贫困的根源可能是交通不便,文化程度低,人多地少,那就针对每一个原因找解法。给大山里的人发钱并不能改变交通不便这个贫困根源。西方人看上去比中国人更慷慨,可是中国人的扶贫方式和援非模式才真正解决问题。中国人知道自己靠什么摆脱贫困,所以比西方人更懂非洲需要什么。
反共的人觉得类似的文章是大外宣,拍马屁。其实你可以把中共看作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用七十年的时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失败国家建设成繁荣稳定的最大工业国,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都应该把中共的经营策略作为案例,让学生研究。作为华人,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奇迹,为什么不把它总结出来呢?这就是我写这个系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