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_NVWM

用最誠懇的語言,表達最真實的所見
正文

熱錢浮濫需要設置「資金退場機制」嗎?

(2021-05-12 08:46:38) 下一个

伴隨疫苗的普及,大幅抑制了疫情。人們的生活逐步回復原有的狀態,經濟活動也逐漸回歸正常。但是資本市場上過多的資金,是否需要一個資金退出管道,以應付社會無法避免流動商品與服務的快速通貨膨脹?

現今的金融市場可以被形容為亂局縱橫。2008年發生次貸風暴,當時的美聯儲(Fed)以下猛藥方式實施量化寛鬆(QE)三輪,共投入3.81兆美元;等於印鈔票救經濟。這是美國前所未有的以非常規手段介入市場經濟舉措,一時調整了經濟急速下墜的風險;基於美元是世界通貨的地位,3.81兆美元被全世界金融系統吸收。時隔十餘年,2020年發生COVID-19疫情,美國又故伎重施,再次實施量化寛鬆,釋放大量美元到市場上;其他各國亦不惶多讓,日本、中國、歐盟也實施量化寛鬆投入市場。各國央行原本職能被大範圍更改;多在進行憑空的印鈔投入經濟市場挽救經濟。後果造成溢出的資金亂竄,金融體系「錢多就做怪」。大部分國家城市都碰到股市、房地產等金融資產瘋漲狀況。如何調整這種非正常現象,即成為全世界「後疫情時期」都要面臨嚴峻的經濟課題。 

熱錢浮濫,股市、房地產及一些非正規的金融產品(例如比特幣等)因為熱錢效應,會有一段漲幅,快速通貨膨脹也無法遏制。影響所及:貧富不均加劇、所得分配易生衝突(所得固定的人吃虧)、借貸利害關係改變(債權人損失,債務人受益)、投機炒作會一再的發生(儲蓄投資離開產業及商業運作轉向實質資產及股市和商品投機)。

政府是否應該提出一套「資金退場機制」方案減少經濟過熱效應?例如:引導資金向產業及商業運作的方向移動或實行一套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縮減購債等,為過熱金融市場降溫。這是一個見仁見智有爭議的議題,爭議包括政府的行為是否又要介入自由市場運作?如果介入,用什麼方式?介入程度深淺如何?學說紛沓,基於立論不同,莫衷一是。

筆者認知:經濟市場類似一個「有機體」的運作(比擬是有生命的);市場的生命力頑強,可以「死而復生」。任何金融的重創、應該視為經濟狀態的調整,用通俗的話「市場重新洗牌」;政府的行為介入經濟,「理論上」是不應該的行為;如果涉及民生生計,最好限制在「最低限度的救援」,而且只能是暫時性的,就像救助自然災害一樣。過多的救助,弊多利少,打擊群眾的積極性、創作性…。目前的狀況:很多商業都僱不到工作人員,不少人寧願領失業救濟金也不願工作,就是一種反常現象。也就是說:政府的救濟措施應該到此即止。

關於資金退場機制一項,吾人認為政府喊話即可,如有必要只需擺擺姿態或小幅度動作,盡可能避免干預市場。股市、房市等金融資產漲價趨勢,到一個階段就會自然平息;聯儲局憑空印了這麼多的錢投入市場,就應該預期會有這種效應。惟一要關注的是不要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即可。行政干預經濟並不是市場經濟運作的「上策」;資金氾濫的問題,讓市場自己的機能、讓時間去解決去消化吧。

 

撰文:劉大年 2021年5月11日

 

劉大年拉斯維加斯不動產 702-686-234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