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微信里和父亲提到南怀瑾,忽然一阵难过,我说,好几个类似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已经无法复制了。几个原因。
请不要和我争,我没有全盘否定王家卫,但他就是文艺界里装高雅十分严重的一位,而且开了个很坏的头。出演他电影的明星们经常抱怨——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些什么。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一时间、同一剧组拍摄的《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两部电影。当时是为了前者组的班子,把一帮史无前例的大牌明星诸如张国荣、林青霞、梁朝伟、张曼玉、王祖贤、张学友、刘嘉玲、叶玉卿、钟镇涛、梁家辉……等,全部集中到一部剧里,是不是史无前例?
都抑郁症了。开机之后一个月,王导演还在琢磨拍摄开机当天的戏,怎么样才够“艺术”,大明星们一个个闲得头上长绿毛。但是投资电影的那些大老板们要看活儿呀,怎么办?这时候王的朋友,影艺圈里老被diss、被不耻、被拿不到奖、被大众喜爱的刘镇伟就来了,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拍出搞笑片《东成西就》。据说是导演和演员们一同完成的编剧,现编现拍的,权当消磨时间。
上映后2346万港币的票房,那可是九十年代初。然后拿这部电影赚来的钱反过去帮助《东邪西毒》完成制作,可谓以战养战,令这部艺术片也取得了票房多少俺不知道反正是“巨大的成功”。
你可以说,支持艺术!支持精雕细琢!我倒觉得你是走火入魔。马克吐温也同意我的意见。
“My books are water; those of the great geniuses is wine. Everybody drinks water.” ~Mark Twain
大作家您太谦虚了,但“就是这么个意思”(这句是郭德纲的口头禅)。并不是只有马克吐温这么认为,西方文学界里好多人对“文风”,style这种东西,是怎么看的呢?
“People think that I can teach them style. What stuff it all is! Have something to say, and say it as clearly as you can. That is the only secret of style.” ~ Matthew Arnold
你心里想什么,你就把它明白无误的表达出来,这本来就是文学里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可以说,这是写作的only purpose. “写作不是因为我们想要说点儿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有东西要说。”这句也是个英文作家说的,还有好多他们的话我就不仔细引用了,大意就是——
小说,首先要好好讲个故事。
文艺,首先是种沟通。
只有你自己明白大家都不明白的东西?我怎么觉得,你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呢。
金庸文学的亮点,首先是有趣的故事。倪匡首先是故事。南怀瑾关于历史和佛学的典籍里,到处都是故事,这是他和其他那些让人读不下去的老学究们最大的差别。
艺术手法、现实意义那些,这些大咖都有,我也能总结出来,可以开篇和你连扯三天三夜,信不信?但是这些大咖们明白,首先要把一个故事讲好,这是承载一切的根本。在这之上,它的艺术性、它的大道理自然会体现出来。
而且,做人要老实。说什么?说你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你认为的别人想从你这里听的”。
我不是鄙视短视频。我就是鄙视短视频。这倒不是我的发现,是读了别人的分析文章,长时间刷短视频能让人丧失注意力、大脑内存低下,等等。
我倒一点儿都不鄙视影视文学,就如上面举的例子。我甚至认为,好的电影和电视剧(后者也不比前者低级),对文学和文字的创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自己在描写一些打斗、科幻场景的时候,脑海中都是电影镜头,想着怎么把电影院里的感觉拿文字体现出来。所以就“艺术形式”而言,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关键是你花了多少心思,你有多诚实。看,我也是推崇精雕细琢的。
为啥说开头那三位不可复制?南怀瑾的佛学书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他们是否知道,南怀瑾是真的拜了师,皈了依,在峨眉山里面闭关修行过的?他关于静坐禅定的好多说法,是自己亲证的心得。金庸、毛泽东、莫言,都做过图书管理员,海量的阅读是他们文笔和思想的基础。
我为啥说“不可复制”?这也不能全怪现代人。早些年啊——我这话是穿着棉袄盘着腿坐在炕上和你说的——社会动荡,人和人的经历可以截然不同。我自己有幸在年幼时候经历过几年。有时候你的时光就是在大片高粱地里度过的,你吃哪种知了的幼虫(叫结溜鬼),吃树上的槐花。你能在批发市场(那时候叫自由市场)看急躁的年轻人怎么把牛仔裤摆摊,把羊肉串成串儿。因为某种原因住宅楼附近的空地被临时堆满沙子,居民们晚饭后人人提着烧水的壶赶来,用沙子把壶底上的黑灰擦掉,顺便聊天。为了追猫而爬树,翻邻居家的墙。把拉裤子臭不可闻的低年级小孩送回家。
这些都见不到了。现代人的一生被规整得一模一样,读书,毕业后工作,在家就是刷短视频,出去旅游也都差不多路线,照的照片分不出是谁照的。那些不可复制的人,不可复制的思想与才华,源自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
在文学城发连载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及时收到读者和其他作者的反馈意见,那么这些意见应不应该接受呢?我觉得要分情况对待。
凡是在写作手法上提的意见,都应该考虑。比如,你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够细,你的故事情节有漏洞,浸入感代入感不够强烈,等。
凡是在具体情节走向、人物性格、结局,这方面提的意见和想法,基本都不要听。甚至可以说,“知道别人想要啥的目的就是和他反着来”。举个例子,如果读者真的对你的主要人物共情了,那么他们自然会希望人物少受点儿罪,早些和爱人表明心意,早点儿能和爱人在一起。你真的这么做了?故事就完蛋了,接下去你写啥?
有一种极端的说法(这我原先提过),说文学作品只能描写痛苦,“幸福的故事”其实是没办法用故事来讲的。你能讲的只有两种,如何获得幸福(的艰难道路),如何毁掉幸福。前者是喜剧,后者是悲剧。
我们看历史上和早些年的那些经典,有哪一步不是作家自己埋头从头到尾写完的?这当中基本没有反馈,正因如此,其作品才有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力量。
“It is impossible to discourage the real writers - they don't give a damn what you say, they're going to write.” ~ Sinclair Lewis
由于信息的发展,现代人普遍缺乏自信。井底之蛙固然不好,但因为见得优秀例子太多失去了自信,就本末倒置了啊。所以说,
“Close the door. Write with no one looking over your shoulder. Don't try to figure out what other people want to hear from you; figure out what you have to say. It's the one and only thing you have to offer.” ~ Barbara Kingsolver
“我是奇葩吗?我很怪?”
“这个想法估计全世界的人都没有,就我(跟窝在黑暗里的老鼠一样)会有这么龌龊的想法。”
那我就拿一句话来结尾吧——世界需要奇葩,自信的奇葩。
没啥图片看的啦,那是原先咱俩通信的旧题目,呵呵。
好东西也不早告诉我们啊!非常同意你的观点。Mark Twain的那句话真妙,让我想起曾经饱受非议排挤的Stephen King。
写作和读书看似一个输出一个输入,其实都有个人风格。我也讨厌迎合,无论是写还是读,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心意。有些明珠名著(被认为不读就见不了人的),我读不下去就扔掉。读写都不必附庸风雅。这也是咱们这种不必商业化的作者的优势吧?起码自己舒服。
短视频非但碎片化知识,也碎片化生命,最可怕的是格式化。潜移默化被洗脑。(短视频的AI操作就是不断迎合用户的收看偏好,不断强化)。
最后关于“太吵”,有“吵”就说明有意外,挺好。
“按照这个准则提意见”,不必不必,想提啥意见就提啥,大家都畅所欲言最好。其实你的经历比我丰富多了,之前的少爷上下篇都信息量巨大,应当每个场景当成一集来仔细写,最后30-50集的长篇不在话下,呵呵。
装高雅的, 矫情的,我现在看不下去了,原来年轻的时候,倒是很吃这一套。特爱装,惭愧~~
短视频,最开始是打着利用碎片化时间,进入大家的生活的,然后就成了把整片时间碎片化的破坏者。确实可恶。
“幸福的故事”其实是没办法用故事来讲的。你能讲的只有两种,如何获得幸福(的艰难道路),如何毁掉幸福。前者是喜剧,后者是悲剧。--不能同意更多。
以后我要按照这个准则提意见,支持高妹坚持自己的思路。高妹的小说,有想法,有知识点,有趣,不落俗套,又有生活基础,这些都和高妹有独立思考,认真,严谨,有趣的个性有关。
俺咋没看到高妹的这篇呢(估计是前两天忙着弄自己的,错过了),写得太太太好了!!
我开始还准备把高妹文中的英文摘抄copy下来,为自己日后写作励志,后来看到这句,立马喜新厌旧了:那些不可复制的人,不可复制的思想与才华,源自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
不会写小说,但是挺同意你说的:“凡是在写作手法上提的意见,都应该考虑。比如,你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够细,你的故事情节有漏洞,浸入感代入感不够强烈,等。凡是在具体情节走向、人物性格、结局,这方面提的意见和想法,基本都不要听。甚至可以说,“知道别人想要啥的目的就是和他反着来”,哈哈哈。:)
周末愉快!欢迎多交流!
一个属内在主观装蒜心理,一个属外界客观文化诱导,哎…………我很早之前就不喜欢资中筠的文章,也说不清道理,同样现在不喜欢常挂文学城顶头的李承鹏的文章,因为按照“可否复制”来看,他们的东西其实可以无限复制,在同样一个社会环境中、换用一些时代性语句以及案例…………相比之下刘晓波就属于“无法复制”。
至于王家卫,呵呵,他有捕捉能力,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压抑而导致的“装”,却一直作为首要元素及表现形式充斥在他的作品之中,不仅仅是那个《花样年华》……原因:我们对“民国文化”的幻觉,我们对“魔都上海”的……不说了,阿拉是上海宁。
个人观点啊,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