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这里的春天更美丽

(2024-06-18 16:44:18) 下一个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这里的春天更美丽

─回忆刘达书记来闽记几件事

黄桂源(6006)

 

按语:本文作者黄桂源,科大 6006 学长。1965 年毕业后留 校,在校长办公室一科(秘书科)任职。1975 年调回家乡福 州市工作,曾任科大福建校友会会长,为校友会建设作出了卓 越贡献。本文于 2003 年 9 月 23 日发表在科大校友总会的“校 友文稿”上。本书略有修订。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榕城的春天更加妍丽。

1984 年 4 月的一天,接到好友来电,说 “清华校长、中 国科大原党委书记刘达来闽调研,要见见您” 。我放下手边 工作,即刻到刘书记下榻的温泉宾馆。寒暄后,才知道他应时 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邀请来闽,也是第二次来闽(第一次是 30 年前在林业部任职时来闽检查林业工作)。作为清华大学 校长,省政府办公厅找了清华在榕校友一起去机场接他,一见 面,刘达就问这位清华校友: “你认识黄桂源、吴仲超吗? 我要见见他们” (吴仲超系福州三中 1963 年高二超长生,刘书记破格批准录取入学,目前在国外)。这是我们自 1972 年我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回福州前到牛棚向他告别后的第一 次相逢,劫后余生,感慨万千。 

因刘达书记在榕时间很短,活动安排很紧,经多方商定于次日上午在宾馆会议室召集部分科大校友见面会,出席的有 郭鼎生老师(原外语系)、张家坤、刘富祥、陈新、陈世奇、 林钟光、林东钦、孙建嵩、何其允、吴善宝等十多位。会上, 大家畅叙了拨乱反正后母校第二次创业的巨变和师生近况,根 据刘达书记的建议,酝酿成立福建校友会,以便更好联络校 友、关心母校、融入社会。中国科大福建校友会有今天的发 展,就是刘达书记此行奠定的基石。现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 主任张家坤校友在 2003 年校友迎春茶话会上提议明年(2004 年)福建校友会成立二十周年时,要好好庆祝一番,也寄托大家对刘达书记的缅怀,这是后话。

座谈会进行了一个上午,在将结束时,刘达书记还特别提到请在闽校友帮助母校机械厂师傅陈乃木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动的事。恰好张家坤校友时任省委组织部青干处长,党组成 员,将此任务接下了(陈乃木不久调回老家漳州市直机关车 队,现已退休)。

会后,在省人事厅任职的 1960 级校友侯振刚找我,想单独找刘书记征询他儿子报考大学的事情。刘书记在临离福州的前一天晚上,在住处会见了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振刚校友开门见山说他儿子不久将考大学,请教报考清华还是中国科大? 刘书记回答说:我刘达从来不讲假话,今晚李秘书(清华毕业生)也在场,我认为两个大学都好,但建议你儿子报考中国科 大,道理有三,一是中国科大年轻人多,不复盖人才,更加有朝气;二是教员肯教有冲劲,学校采取特殊政策,实行国外进修来去自由等,人才辈出、学风好,学生勤学好问;第三,是杨振宁先生说的,中国科大下迁对合肥是件好事。侯振刚回去跟夫人潘仁庆(也是 1960 级科大校友)合计,接受了这个意 见,把大儿子送到母校,现在美国硅谷,事业有成。不仅如此,后来也把小女儿送到母校读书,现在女婿、媳妇都是母校 校友,“一家两代六人皆科大人”,传为佳话。

我在母校时就熟悉刘书记一手好书法,送别时,我大胆地向他索字墨,他高兴地答应回京给我写。遗憾的是,他很忙,后来身体欠佳,生病卧床。尽管有一次我出差抽空看望了 他,但再难启齿请他提笔赐字。现回忆此事,甚感遗憾。但他生前给冯斐老师(钱志道副校长夫人)的墨迹“虽不尽如人 意,但求无愧我心”,是对她一生的写照,也是对我的叮嘱。 每次看到这幅字画,我就感到没有遗憾了。

 刘达书记永远活在我们科大人的心中! 

 

 

1960 级科大校友黄桂源写于 2003 年

本文网上来源

http://keda626.blog.163.com/blog/static/987794412 00912721258160/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9015 | 林菁 861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科大校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回忆,感动得我差点两行泪。黄桂源老师的文字充满了真诚和温暖,期待更多这样美好的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