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4.10 1978 年的第一缕曙光

(2024-01-24 20:58:17) 下一个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1978 年的第一缕曙光

王珊珊(771 严平的家长)

[编者按] 这是 771 严平的母亲的长篇回忆录的一部分。当年科 大顶住了文革余孽的压力,录取了严平同学,本来只是坚持正义、爱 惜人才的科大精神的自然体现,也是科大老师履行的一次正常职责。 但对严平这样一个品学兼优而又长期遭受歧视的学生和他的家长来 说,却是拨开乌云见“青天”的大恩大德,是苦尽甘来,也是绝处逢 生。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科大精神的温暖,还是拨乱反正的灿烂阳 光。

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家庭、个人,公元 1978 年都是一个极不寻常、意义深远的年份。文革浩劫终于成为 过去,“拨乱反正”,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全国大讨论掀开了新时期的伟大序幕。国家的社会政治生 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大转变,我们全家也苦尽甜来,结束了二 十多年的磨难获得新生。

第一缕曙光来自大儿子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一 名全国瞩目的中国科大数学系 77 级的学生。

十年浩劫,教育受害最深。文革一开始,大学停止招生, 学校全面停课。不久中小学虽然“复课”,却是为了“复课 闹革命”;教师无从教,学生无可学,秩序一片混乱。学生 混到中学毕业一律赶到农村去当知青。1977 年下半年,我们 的大儿子在北京念高中二年级,即将面临“上山下乡”的厄 运。

忽然传来大学恢复招生考试的消息,教育界的拨乱反正 开始了。在爷爷、奶奶、姑姑悉心呵护下成长的他,即使全 社会都以不读书为“革命”,以读书为“反动”的那些日子, 也从未放弃过学习。爷爷奶奶言传身教,使他明白黑暗是暂 时的,社会终归要进步、国家终归要走向光明,知识文化是 通往进步光明的桥梁;他也明白总有一天学校教育会重新受 到重视,机会只会属于有准备的人。现在机会终于来临,他 自然不会放弃。在长辈们的支持下,他以高中二年级的学历 提前一年报名参加“高考”,结果成绩十分优异,中国科技 大学准备录取。这使大家倍感欣慰。

但是,事情并不顺利。

消息传到织金,在我们万分高兴的同时,社会上也引起 了很大的震动。好心人向我们祝贺,别有用心者则蓄意破坏。 一天半夜,一个关心我们的学生急急惶惶地跑来敲门,说他 刚才从县政府门前经过,碰见开会的人散会出来,其中科教 办主任张 XX 正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人说:“他家的儿子读 中国科大!这不是右派翻天了吗?我对科大派来外调的人说, 这是休想,绝对办不到!我们县里说什么也不能同意!”这 位学生关切地建议我们赶快找人疏通,设法阻止事态向坏的 方面发展。我们心急如焚,但却无法可想。时间还处在 1977 年下半年,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还没有开始,十一届三中全 会还未召开,“新时期”还没有到来,在织金这样闭塞的地 方,“右派”还是“右派”。我们能到哪里去找人疏通?一 筹莫展,只好听天由命。

出乎我们意料,1978 年 1 月,儿子发来电报说已经接到 中国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过年后便要前去报到。

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我们大喜。看来中国科大根本没有 理睬织金科教办主任的一派谗言,他的破坏计划没有得逞; 在织金以外的世界,“右派”这块整人的法宝显然已经失灵; 暗流涌动,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命运也许 真要改观了。不过,鉴于多年的教训,我们还不敢过于乐观。 儿子和我们约定,他入学后,我们别给他寄钱,别给他直接 去信,只能通过北京的爷爷奶奶彼此联系。这样的约定尽管 使人感到苦涩,但我们完全理解孩子的心情。从童年到上小 学、中学,“右派狗仔子”的阴影一直罩在他头上,让他喘 不过气来:幼时邻居的一群孩子曾经“勒令”他每天跪在毛 主席像前“请罪”;上学后“红小兵”、“红卫兵”、“共 青团”等群众组织一律不许他参加;甚至学校乐队以及许多 集体活动的大门都对他关闭……现在居然“出人头地”考 进了大学,而且是世人瞩目的中国科大,难免触动好事者的 神经。为了避免惹出事端,自然不得不倍加小心。这就是我 们在新旧交替的特定时期特有的心态。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王9015 | 林菁 861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你说说那个县城里的主任贼坏贼坏的。不能行点善积点德吗?而且这种人(兽)还不少!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现在又黄昏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