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1.12 从“不要命的上科大”谈起

(2023-03-24 14:27:15) 下一个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 建校60周年庆

从“不要命的上科大”谈起

阮耀钟(5802)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中科大特设北京班,28 岁美女博导曾想退学》【1】的文章,发现有的家长和考生对“不 要命的上科大”有误解,甚至怕吃苦不想来科大。其实,“不 要命的上科大”,决不是指生活上的苦,现在科大学生冬天 有暖气,夏天有空调,24 小时供应热水,在生活上一点都不 比清华、北大苦。大家不能片面理解“不要命的上科大”, 更不能曲解“不要命的上科大”。"不要命的上科大”指的 是什么呢?今天我想谈谈个人对这一精神的理解,请校友们 指正。

"不要命的上科大”主要是指科大学生勤奋学习的学 风。 科大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新型大学,实行“全院办 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这个政策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 之先河,改变了当时我国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相互割裂的局面。“科学与技术结合”、“理工结合”,是科大开创的先 例。

1952 年院系调整,照搬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过分强 调专业知识而轻视基础课教学,并且理工分家,这种状况不 利于培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这些弊端,严济慈、华罗庚、 钱学森等老科学家看得很清楚,所以要求科大“加强基础, 理工结合”。于是和清华学生相比,我们科大学生要多学四 大力学等理科知识;与北大学生相比,我们科大学生要多学 机械制图等工科知识。所以我们的学习负担比清华、北大都 重,于是当年有了“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之 说。

一所名牌大学,不仅仅是因为它有一流的教授、一流的 设备、一流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它有一流的学习风气。 以前,我有美国绿卡,常去美国,据我所知,我们科大的 学生在一般的美国大学里,几乎都是拔尖的,但是在哈佛、 MIT 这样的顶尖名校中,很难拔尖。在这些顶尖名校里,拔 尖的往往是美国学生。这是为什么?只要读了《哈佛,看一 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2】,便可知道答案。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的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 大学采访。她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两 点,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灯火通明,仿佛是一座不夜 城。餐厅、图书馆、教室里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浓郁的 学习氛围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昼夜 的。在哈佛期间,我们见到最多的画面,就是学生一边啃着 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走在哈佛,甚至到了随处可见睡觉 之人的地步,比如食堂的长椅上就经常有呼呼大睡的人。这 种景象,对食堂来来往往的就餐者而言,早已司空见惯,因 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看书看得太累了,以致 于来到食堂吃饭时倒头就睡。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 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很大。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 的是哈佛学生学得太苦了,但是显然他们也乐在其中。

我在美国曾看过王智弘博士的书,他在书中这样描写他 在 MIT 读书的情形:“在 MIT 这个学校里,学生们很少有 足够的睡眠。大家都在拼命地读书、做实验。有些人甚至于 两天才睡一觉。早上第一节课,时常可看见带着惺忪睡眼、 蓬头垢面、面容疲倦的学生到教室来。他们中,很多人都是 整晚待在图书馆或实验室,清晨直接来上课,有些同学书包 里甚至还有牙刷和牙膏。MIT 的图书馆和电脑资讯室,都附 设有二十四小时开放、通宵营业的点心店和咖啡座,学生们 在开夜车,或半夜饥饿时,可以补充一下体力和精力,考虑 得非常周到,这些设施给了我们不少方便。”

这样看来,哈佛、MIT 的学生比科大学生更玩命,所以 科大学生在那里很难拔尖。 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多少苦。其 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辛苦的。 我在美国时,曾看过一篇哈佛大学华裔大学生的文章。她说, 她还在念高中时,有一次妈妈到学校去看她,见到了她的日 程安排:每天只睡三、四小时,甚至一、二个小时,妈妈心 疼地哭了。

在美国,有“美国是儿童的乐园,年青人的战场,老年 人的坟墓”之说。美国人念小学是最轻松的,但随着年龄的 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而中国 的孩子却相反,上大学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 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一旦过高考这座“独木 桥”到了大学,就一下子放松下来了,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 舒服服地等着毕业。因为我们的大学实行的是“严进宽出”, 大学生上课想上就上,想逃就逃,没人管,考试临时抱佛脚 也就过了,谁也不用担心毕不了业,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才敢 这么舒舒服服地等毕业。

美国的大学则是“宽进严出”,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 20% 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 被淘汰的这 20%的学生的考评也不是学期末才完成的,是每 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 50%,这就要求 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均匀用力,一时都不能放松。这就是中 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的原因。

中美大学生一对比,我们就应该知道,上大学,苦才是 应该的。 在科大,除了“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的 口号外,当年还有一个口号“人才出在 62 级”。之所以有这 个说法的原因,一是 1962 年科大新生的入学分数已超过了 清华、北大;二是学校为 62 级配了最好的老师,寄予厚望。 可惜没等到他们大学毕业(那时科大是五年制),就来了一场 世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们的大学生涯就此夭折。这 场运动直接导致了 62 级同学成才的比例大大降低;后来即 使个别人成才,其学术实力也大打折扣。比如,五笔字型的 发明者王永民,他是科大 62 级学生。有人说“五笔字型” (王码)的发明“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但是我想, 如果没有文革王永民的成就会更大。

我认为就精英培养而言,大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所有的 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 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我特别赞赏爱因斯坦的名言:“教育 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把在学校所 学的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之后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是能力! 科大六十年之所以成功,就因为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郭老 对我们 58 级同学就说过,要培养动手能力。当然,能力不光 是动手能力,还有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交际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大 学阶段。美国大学生是最勤奋的 4 年、玩命的 4 年、积蓄人 生能量的黄金 4 年。而我们的大学生是放松的 4 年、休闲的 4 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对我国 的教育现状十分担扰。我们对社会现状无能为力,人微言轻; 我只能希望科大新生进校后继续拚搏,千万不要放松。希望 你们在科大的四年,是最勤奋的 4 年、玩命的 4 年、积蓄人 生能量的黄金 4 年! (来源:http://yzruan.blogchina.com/876759585.html#article,检索日 期:2017 年 6 月 6 日。

【1】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4-05-15/1014418681.shtml,检索 日期:2017 年 6 月 6 日。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97afbd0100m3np.html, 检索日期: 2017 年 6 月 6 日。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王9015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163.com
公众微信号:USTCMoment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