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艺术家亲述“孺子牛”的前世今生

(2021-12-05 19:35:45) 下一个

原创:熊卫民 张云涵

第129期

从“扭转乾坤”到“孺子牛” —— 雕塑家亲述”孺子牛“的前世今生

熊卫民 张雲涵 访问整理

 

【编者按】

78级校友捐赠母校一座“孺子牛”雕塑的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大人。这 些故事有的来自道听途说,有的来自78级当事人的回忆。今天,我们来听听制 作这座雕塑的知名雕塑家程连昆教授本人的口述,了解当年三十出头、有着科 大学子一样火热激情的他,是如何从最初的雕塑竞标中脱颖而出、创作出科大 第一座雕塑的;而这座艺术精品,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作者导读】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科大”)校史馆西侧草坪,稀松几棵绿树映衬着一座 有点斑驳的雕塑:两头犟劲十足的牛犊相对而立,在竭力旋转一个直径约为一米的大圆球。这个虽 说不上气势磅礴,但充满豪情壮志的雕塑,表达了科大人敢为天下先的锐意进取精神,是科大的象 征之一。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被如何塑造出来的?年已古稀的作品创造者、雕塑家程连昆先生 对此依然记忆尤深、历历在目。我们还吃惊地发现,在这件作品的背后,也隐藏着程先生五味杂陈 的人生和不肯屈服的心。

受访人简介: 程连昆(1947— ),安徽阜阳人,知名画家、雕塑家,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系教授。 197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艺术系,1981-198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学习, 1988-1989年在中国美协基金会城市雕塑研究班深造。1986年成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作品颇 丰,其中《村娃》、《情深》两件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村娃》还获该展览会优 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弈》、《荣誉的基础》和《球之恋》分别入选第一、二、三届中 国体育美术展览。

访谈人: 熊卫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教授) 张雲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2017级硕士生)

访谈时间:2017年11月29日下午16:00-18:00 访谈地点:安徽建筑大学程连昆工作室

中国科大最早的校园雕塑,两头牛双目圆睁,低首蹬足,奋力推动,大有扭转乾坤之势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熊卫民(以下简称熊):程教授您好!昨天咱们边走边聊,已谈过一会,因周围比较喧嚣,了解到 的情况较少,今天我们正式向您请教。主要有两方面的事情想了解:一个是您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事 业发展情况;另一个是您为科大创作“孺子牛”或“牛转乾坤”雕塑的过程,包括创意的由来,是否经 历过竞标,落实雕塑设计的情况,以及后来作品的摆放、陈列等。

程连昆(以下简称程):好的。那我就先讲一下我的个人经历。我实话实说,可能有些地方不适合报道出去......(此处省去1.4万字)

雕塑家程连昆教授三十多年后重看自己的雕塑,感触良多(20171128日,熊卫民摄)

科大学生出题

:那您是何时从中央美院回来的?

:1982年。我回来后不久,合肥市成立了雕塑领导小组办公室,准备做环城公园雕塑,分管这项 工作的是吴翼副市长。于是我就从研究所借调到了合肥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办公室。1983年,我正式 参与城市雕塑创作,完成了合肥环城公园第一件城市雕塑——《醒狮》。后来合肥被评为全国第一 批园林城市,这些动物雕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时全国只有三座城市入选。(1992年评出的全国 第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分别是北京、珠海与合肥。)

雕塑家程连昆和访谈整理人之一熊卫民(20171129日,张雲涵摄)

:当时您是如何得知科大要建雕塑的?

:最早得知这个消息的是韩美林。科大的学生会先找的是他,可他当时不做城市雕塑,他就告诉 学生可以找我们兄弟俩。然后学生们就找了我们。我们跟韩美林关系密切,经常去他那里玩。 结束他刚出狱时,脚上长了疮不能动,我弟弟还陪了他两三天。

我们从学生口中得知,恢复高考后的科大第二届毕业生(:78)要给母校捐献一座雕塑,面向 安徽雕塑家征稿。除了我们兄弟俩,应征的还有安徽省美协的肖哲英,还有在安徽省博物馆工作的 严玉敏。我当时还在研究所工作。雕塑所需经费是由科大的同学们你三块、他两块捐赠的,好像一 共捐了几千块钱。我记得一个人捐的最多的是两百块。

:学生把他们的想法告诉您了吗?

:他们讲自己大学刚毕业,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肩负着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使命——原话 好像是他们要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发展中国科技的重任。

参与雕塑项目的七八级学生会成员. 后排:路阳 (788, 1), 陈一滨 (786, 2,发起此项目的核心人物), 吴景深 (783, 4), 许铭 (789, 1)。中排:王立群 (788, 3), 陈晓明 (786, 2), 王凯宁 (781, 1)。前排:陈蔚 (782,右1) (图片由788路阳提供)

:他们讲了作为科技工作者这类话吗?

:讲了。他们说,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就是要振兴中国科技,为中国的四化奉献他们的青 春。

:这座雕塑的构思是突然想到的,还是酝酿了一段时间?

:有一个过程。我和我弟弟想,世界的发展也即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 步,科技的进步又取决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而科技工作者中最有生机、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 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因此希望在他们身上。我们想,可以用牛犊来代表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 嘛。这是我们兄弟俩最初的创意。我们在北方小城市长大,经常看到牛、马这些动物,从小就对它 们有很深的情感。后来在陶瓷厂创作过很多牛、马等动物雕塑供出口。所以,我们想到用农村老家 的小黄牛的形象来代表青年学生是很自然的。合肥这边也有牛,但都是大个的水牛。

下面的问题是怎么来体现他们推动世界的进步发展。我们就用一个圆球来代表世界,然后用两头牛 来推动着圆球转,这就有了发展进步的寓意,可以体现科大青年学生推动科技进步的雄心壮志和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

有了这个创意,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形式感就会在摸索当中形成。我们送到科大竞选的稿子是用 泥巴做的模型(当时合肥还没有做玻璃钢模型的能力),不是最后稿。后来要正式放大,才重新做 了稿子,科大校园里现在的雕塑就是根据这个稿子做的。

实际上我们兄弟俩也是初生牛犊,应该说和那些青年学生有着同样的精神状态与经历。因为我们年 龄相差无几,命运相同,有共同的感受。他们上大学也不容易,有的是知青,有的是在农村呆了很 多年才考上大学的。

:作品是如何推选出来的呢?

:是通过学生投票产生的。学生会把应征的三座模型放在礼堂里,组织同学投票。(:786 昊回忆:当时是我们联系的合肥的部分雕塑家,记得有超过十件作品,在阶梯教室里投票。)凡是 捐了钱的同学,不论捐钱多少,每人一票,喜欢哪件就投哪件。结果我们的票数最高。肖正英和严 玉敏做的什么我不记得了,因为我们没有到投票现场去。

78级同学在一教的阶梯教室给多件竞标的雕塑样品投票

克服困难做雕塑

熊:雕塑入选以后在哪儿进行放大工作呢?

程:当时没有地方放大,科大找不到场地,我们更没有场地。后来,科大负责后勤的副校长卢岗峰说,地下室有空位,可以到地下室去。因为我们那时年轻,觉得在哪儿都无所谓,就去了地下室。哪知底下潮热难耐,当时正值夏季,遍地都是小蚊子,还有人在地下室里种蘑菇。我们合力整理出一片空地后,才开始和黄泥,搭架子,做雕塑。我和我弟弟从阜阳带了两个徒弟过来,四个年轻小伙子在地下室里一起制作。地下室光线也很差,我们在正顶上装了一只三百瓦的大灯泡,要不了几个小时就爆了,得拿手电筒照着换一个再接着干。

熊:当时有没有想过在外面搭个帐篷筑造?

程:因为天气炎热,帐篷挡不住炽热,而且热风一吹,泥巴很快会干裂,裂了就没法做了。在潮湿的地下室,泥巴就不会马上干掉。况且学校也不会允许我们搭个篷子在校园里干活。

张雲涵(以下简称张):雕塑里也加泥巴吗?

程:雕塑制作需将小稿按成品1:1的比例进行放大。先按此比例焊接内部钢骨架。然后用泥在骨架上塑形,待放大泥稿完成后再用薄薄的金属片插片把泥稿分割成若干块,然后将熟石膏粉调成糊状,泼在泥稿表面,分3——4次进行,其间还要掺入麻丝等材料,同时预埋连接件,等石膏凝固后,再用木棍加固。接下来便是开模,需把一块块外模拉开,清理模内的残泥,用水冲洗干净,涂上凡士林等脱模剂,至此外模加工完成。接下来我们将模具从地下室抬到室外的基座上进行拼接,并同时焊接成品雕塑的内钢架,合模时,模块间不能有缝隙,特别是底层,如果不严实,上面的接缝就会越来越大,到后来模具就合不起来了。合模是一个十分艰苦而细心的过程。模具合好后,便可开始浇灌水泥,浇灌前要先把模缝用石膏补起来,防止漏浆。我们是人工搅拌水泥,拌完一些便向模具里浇灌,一层层一直浇到模具的顶部,如果水泥浆有渗出,有些地方就会出现蜂窝状气孔,需再用水泥补上。孺子牛的球体上有一道深色的痕迹,便是当时补上的。水泥浇灌完成,一个星期后我们敲掉外模,一个完整的孺子牛雕塑便初步完成了。

熊:做雕塑的时候学生应该还没有毕业。要赶在离校之前把这个雕塑做完?

程:是的。因为经费有限,所以只能买灰水泥加瓜子片,跟《醒狮》的基座配方一样。科大雕塑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制作完成的。它还有个闪光的地方——获得了合肥市城市雕塑评比二等奖,而且当时雕塑没有评一等奖,二等奖就是最高奖项。

熊:当时有没有提费用问题?

程:这个项目就是我们总承包的。我们把几个人的吃喝住,材料等等加起来,把预算报给学校,大概是五千多块钱。因为做《醒狮》一共花了七、八千块钱,这个我估计也差不多。《醒狮》是政府投钱,我一分钱没拿,最后给了我七十块钱加班费。这边是包工包料,剩下的钱寥寥无几,但是究竟剩了多少,我现在也没有印象了。不管怎样,我们尽力完成了一件作品,当时觉得很有成就感。

访谈整理人熊卫民和张雲涵(202079日,范乐天摄)

雕塑原名牛转乾坤

:听说科大这尊雕塑一开始并不叫孺子牛”? :先叫扭转乾坤。这个名字也是我们兄弟俩取的,寓意是要改变科技落后的世界。 :学生们也很赞同这个名字?

:学生们很赞成,但学校不同意。马上就要做名字了,卢校长却通知说不行:“扭转乾坤,是要 扭转谁的乾坤?所以这样的名字不妥。雕塑摆放的位置也是他定的,本来是要放在图书馆(东区老 图书馆)前比较重要的位置。结果也不行,他说放哪儿就放哪儿。

:也不能有扭转之意?

:是啊,扭转谁的乾坤?还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比较安全。

:“孺子牛这几个字是谁写的呢?

:我估计是从鲁迅的手稿里摘出来的,放大后交给一个搞雕塑基座的宋工程师做的,最后让工人 雕刻在雕塑的基座上。

:听说当时还想塑成青铜的?

:当然想做成铜像,可是没钱。学校当时大概出了三千多块钱,加上学生捐的,总共大概是五千 多块钱,比《醒狮》造价还要便宜。正是因为钱少,所以用不起白水泥。《醒狮》的基座是灰水 泥,狮身是白水泥。科大雕塑整个都是灰水泥。

:青铜如果做小一点可以吗?

:小了一是没有气势,作为一个校园雕塑,得有大的体量。二是小的雕塑送给学校只能摆在某个 室内。不能像现在这样放于公共空间。

:当时投票的学生们有没有表现出对自己筹款所建雕塑的兴趣,参与进来?

:我们没有接触到同学,只接触到了学生会的干部。有两三个同学负责跟我们联系,其中有个叫 黎昊(:786)的,因为学生毕业,其他同学都走了,而黎昊是合肥人,所以最后是他一直坚持 到雕塑完成。他算是甲方,学生代表,整个过程都由他负责联络,最后由学校验收。

自左至右:黎昊(786),蹇阳(785),团委张依斌老师,美术指导韩美林(),程树深(789),程 连仲(雕塑家),程连昆(雕塑家)。摄于图书馆后孺子牛雕塑摆放地。

:所以有不少同学没能即刻看到雕塑,直到以后返校才看到? :有可能是这样。有的同学可能已经回家了,也有毕业分配去工作的。 :当时像黎昊,还有学校的学生对您的工作是怎么评价的呢? :应该说还是很认可的。紧接着合肥城市就给这个雕塑评了个二等奖。

坚守到雕塑完成的学生代表786黎昊(照片由黎昊提供)

【编者后记】822沈涛同学在校时曾为这座新落成的雕塑写下激扬的文字:“图书馆东南角矗立着的 石雕......能给人以震撼、启示和力量。那两条牛双目圆睁,低首蹬足,用犄角、用阔背奋力推动地 球,大有扭转乾坤之势.....你仿佛感到它周身有奔涌的热血,感到它喘息喷吐的热气,听到它短促而 振聋发聩的咆哮。我惊叹于那惊心动魄的一刹那,折服于那粗犷、神奇的力的美。”

如今的雕塑已历经风霜,面目全非,惟愿科大学子”扭转乾坤“的豪情壮志代代相传!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校友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文图编辑:余明强, 刘扬

排版编辑:俞霄

 

《科大瞬间》编辑部

常务编委: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陈锦雄 812 | 刘扬 815

黄剑辉 815 | 滕春晖 8111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163.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