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人体特异功能是如何在科大热起来的

(2021-11-20 21:19:40) 下一个

【科大瞬间】人体特异功能是如何在科大热起来的

瞬间2季    2020-10-09           第125期

 

编者按:

1978年春天,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了。在这个盛会上,郭沫若作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演讲。随即,人们对科学探索的激情在二十多年的压抑后喷涌而出。在这种热烈氛围中,社会上出现了对各种灵异现象的广泛关注,很多人以为这是新的科学突破口,科大校园也不例外。今天,人们对灵异现象的热情已经回落。但回首八十年代,这个社会现象仍然有值得思索的地方。为什么当年在科大这种以追求科学真谛为使命的中国最高理工学府,没有人站出来公开质疑那些今天看来是明显的骗术勾当?年轻的学子们首先应该掌握的到底是技术捷径还是科学精神?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值得追问。赵国庆校友以他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八十年代发生在科大校园里的各种人体“特异功能”现象。读者不妨带着以上问题,重温当年那段历史。

《科大瞬间》编辑部

 

人体特异功能是如何在科大热起来的

 

——记1986年BME会议

赵国庆 856研

1985年,方校长请来霍金到学校演讲,开启了大师讲座的风气。

霍金(前排右二)在合肥与中国科大学者们,方校长(后排左二)(图片版权归原摄影者所有)

从86年开始,科大走进一个特殊的时期,各系纷纷邀请世界各地的学者名人来学校开讲座,从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除了寒暑假,几乎每天都有讲座。有人统计过,一年有将近300个讲座。于是乎,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教室里有不同的讲座。如果你有时间有兴趣,每天都可以近距离聆听大师名家们畅谈学术。那时的科大秉承了清华梅贻琦校长所言: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科大学校虽小,而且远离科学院,可是方校长掀起的大师讲座热,极大地活跃了校内的学术气氛,开拓了同学们的的视野。

86年的科大可谓神奇,有三对双胞胎入学,其中包括数学家杨乐的双胞胎女儿:杨炎,杨冰。

 

 

 

 

 

 

 

86级的三对双胞胎。左起:郭晓光,郭晓辉,杨冰,杨炎,邵阳,邵海(图片版权归原摄影者所有)

记得当时六系四专业是声学专业,周康源老师在东京大学的合作伙伴,专门从日本来学校开讲座,演讲的主题是超声波成像。那次,制作和张贴海报就是我们几位同学的任务。海报是科大标准格式,只要把题目,演讲人,时间地点填上,再贴出去就好。广告的最后一行是 “参加人员:感兴趣者”。不幸的是,周老师的大弟子李玮同学用毛笔写成了:感性趣者。几十张“感性趣者”海报就这么贴满了图书馆,四牌楼,和几个食堂。转了一圈贴完了,才发现错误。于是,只好带上毛笔去一个个改过来。当年的这个笑话记忆犹新。

 

BME会议起源

86年暑假期间,由电教张作生和生物系老师发起的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在科大召开。记得当时参会的著名科学家有来自南京工学院的韦钰。她刚刚从德国回来,是中国第一个在德国获得工学博士的留学生,在国内的名气如日中天。她后来做了东南大学校长和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教授的讲座自然成为会议亮点。记得她讲的是人体微循环,介绍了通过手指的微循环判断身体的状态,以及各种生理指标透过微循环的显示。张作生老师讲的是《神经元计算机》。听着他的闽南普通话,一直到现在也没明白他是怎么用神经元做成计算机的。

这些严肃的专业讲座大家并不是都感兴趣,真正掀起高潮的是几个关于“人体特异功能”的演讲。8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上很多人对于“人体特异功能”采取了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我们的钱学森教授也常常出现在“特异功能”的报道中,比如“耳朵识字”。对于“特异功能”,当时不仅钱学森认为是存在的,世界上也有一些科学家相信是真实的。带头搞这方面研究的就是苏联与美国,并试图应用在军事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特异功能”被证明是假象,也有少数既无法证伪,也无法证实。到了80年代末,科学界开始从整体上否定灵异现象及相关研究。即使是研究“特异功能”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最终在1995年中止了这类研究。

当年,在科大校园里把人体特异功能这个话题带到高潮的应该是86年的科大BME会议。

这个活动主要是电教、六系和八系的同学们参加组织的。除了接待各位来宾,还专们为此次活动制做了纪念章。来宾和参会者都获得一枚黑底金边有白莲花图案的BME胸章,与校徽上下放在一起,很有一番高大上的神气。

BME胸章(图片由作者提供)

 

会议期间,同一个时间有好几个精彩的讲座,无法每个都听,大家只能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以及晚上在水上报告厅的全体会议。大部分的讲座都安排在一教的教室里。我把給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報告”讲给大家听听。

校图书馆(图片由作者提供)

 

太极云手

那天我来到一个教室,里面早已挤满了学生,连黑板前面的地上都坐着学生,我只好在边上找了地方蹲了下来。为了能看得清楚一些,教室后面的同学是站在课桌上,中间的坐着,到了前面就只能跪在地上了。主讲嘉宾是山东医学院的一位教授,讲述他的功法,并现场展示其功力。这位教授满头银发,红光满面,全程一口济南话。他说他的这套功法来自于太极拳的云手,抱球的功力。他说在10年动乱里,除了开批斗会,扫厕所,他坚持每天练太极拳,一天不落,而且一有空就开练。所以,尽管失去了十多年的工作教学机会,他却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悟到了一種特殊功夫,他稱之為“云手”,“抱球”;而且这个球居然有着跨越距离的能量,可以“远距离進行”实现能量的传递。他说,文革结束后,跟他一起练太极拳的另外一个老师體驗過他的雲手,推球,而且这个力量很令他震撼。老教授说的故事是这样的,他的同事从济南到广州出差,几天不见,他就开始想念这位常跟自己一起练功的老朋友。于是他就云手,抱球朝着广州的方向甩了出去。此时,他的朋友正在广州搭乘公共汽车。在车子上,他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他从长长的公共汽车的一头推到了另外一头。他开始以为是车子的惯性导致,但发现其他乘客也没有这样夸张的颠簸。带着疑问,这位同事回到济南,和老教授再次相聚在学校操场时,教授问他有没有感受到自己的问候。这时,他的朋友才恍然大悟,是教授的功力让他踉跄地从公共汽车的一头走到另外一头,事情发生的时间也正对得上!这个发现,使老教授意识到他的太极云手是带能量的!于是他继续向朋友发功,每次他的朋友都有不同的感受。他甚至开始用能量测试仪器去检测自己的功力有多大能量,可惜没有任何一个仪器可以测到,但是作用在人体上却可是感知的。学生里马上就有人提议:现场表演一个吧,眼见为实!

老教授说,我可以表演一下这个功力,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可以表演。他说他很难用球打击对方,但是他可以发功,让学生的手抬起来。于是,他随机请一位同学站在黑板的一头,教授自己站在另一头,学生背对着教授。这时教授告他不要回头,如果他感受到任何力量,请他不要控制,随那个力量而动。那个同学个子不高,穿个白色短袖,露出双手,下面穿着短裤,一双拖鞋。于是教授在这边开始太极拳的动作,精心凝气。整个教室安静极了,几乎可以听到那个学生的心跳。教授的手开始向上抬起,慢慢地,一步步抬起,这时,学生的双手像是被磁铁带着,一步步扩展,抬平,直到教授加大力度把学生整个双臂举到空中!整过程也就十几秒钟,每一步看在眼里,惊叹在心里!直到双手指空,全体学生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前面几排坐在地上的同学也坐不住了,我也跟着站起来,为眼前的表演震撼,击掌庆贺!

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不像是那个同学在作假配合,真的是眼見為實!我当时是信了,云手,抱球,推掌!

 

”气功大师“ 张宝胜

另外一个表演是在水上报告厅。这个表演者是位“气功大师和人体特异功能大师”:张宝胜。他是中国大陆曾经喧嚣一时的特異功能者和气功大师,被视为是中国“特异功能”的代表人物。香港不少賭片裡的角色都取材于他。因为他的到来,让水上报告厅被围得水泄不通。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早早吃完了晚饭,到水上报告厅里面抢了个前面的位置。等了很久,各位领导们入场了,电视上开始放一段介绍。但介绍的并不是张宝胜,而是比他名气更大的超级气功师,也是“特异功能”的超人:严新, 严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他首创了气功带功报告这一方式。使得数千万人同时在开阔的场地进行练功,并使部分人产生自称奇特的生理反应。1987年,严新号称使用了气功参与大兴安岭火灾的灭火工作。

90年代末,严新气功成为中国首批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注册的气功功法。他曾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合作,进行气功在物理、化学中应用的研究。因为严新这个时候去日本表演去了,这个重大的BME会议,他未能亲自参加。不过,这段视频似乎充分展示了他的功力。第一个片段是他用意念把一个古老的机械钟分解,移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靠着意念,把闹钟重新组合在一起。有点像科教片,看不出是气功。但是第二个表演就是“特异功能”了。在一个空旷的室内,除了一位老人坐在一个沙发上,整个室内几乎没任何家具,显然是为了证明没有藏器之地。镜头拉近,这位老人不是别人,而是国家副主席王震。他笑时露出的大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表演开始, 严新走到王震的前面,看到他手里搓着的一对健身球,严新说,好吧,我们就来把这球变走。于是,他把手放在王震手上,王震的手下就是一个金属球。严新在他手上按下去,不到一分钟,球不见了。摄像机扫整个房间,除了一个暖水瓶以外,什么都没有。于是严新说,你们看看热水瓶里有没有。于是服务员把水到出,最后,一个健身球从里面滚了出来。王震伸出大拇指,赞佩不已!

八十年代的水上报告厅书签(838叶碧蕙提供)

 

这两个节目播放完了,可是眼前的张宝胜大师还没有到场。又过了一阵大家放眼望去,几个人陪着张宝胜走进水上报告厅。因为现场十分喧闹,我又在主席台附近,不知道后面的入口处发生了什么。后来听说,因为门口被挤得水泄不通,张宝胜举步维艰,他于是用手指点到一位同学的衣服上,他的领子居然就烧了起来。于是大家闪开一道,让大师入场。

走到主席台上,张宝胜的助手开始介绍张大师的功夫。今天表演的是《隔瓶取药》,就是从一个封闭的药瓶里取出你要的几粒药,如果对了,表演就成功了。主持说,大师今天身体不太好,因为刚刚来到合肥,体力没有平时的状态,需要能量。于是他拿了一颗糖给张宝胜,过了一会,又给他一个香蕉。吃完以后,表演开始。主持人拿出一瓶被蜡封起来的药,给了张宝胜,张接到手里,双手压在上面,做出发功的样子。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张宝胜说表演完成,就把药瓶子给附近的同学查看,整个腊封完好无损。可是取出来的药片去哪里了呢?

正在大家纳闷出来几片药在哪里呢,张宝胜指着前排的一位老师说药在他的上衣口袋里,有四粒。那位老师赶快把手伸进去,果然摸出四粒药片,和瓶子里的一样!

就这样,张宝胜的名字铭记在我心中,直到现在。后来,听说他也来了美国,2018年在北京去世,终年58岁。

 

收获

这就是我对热闹一时的1986年科大BME活动的点滴记忆!后来证明,这些所谓的大师都是骗子,但是历史也给了骗子们表演的机会。时光如梭,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怀念那个时代科大自由的学术环境。名人如织的大师演讲,开放的思想,活跃的思路,让我们那一代学子能怀着更广阔的心胸,迈着更坚定的步伐走向人生。那个时候的科大,樱花树虽小,却早已扎下深根;眼镜湖不大,荡漾的却是整个世界!庆幸我们读书碰上那个时代,感谢方校长开启的自由之风!

 

编辑:叶碧蕙, 黄剑辉, 许赞华

校对:腾春晖     排版编辑:俞霄

 

《科大瞬间》编辑部

常务编委: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陈锦雄 812 | 刘扬 815

黄剑辉 815 | 滕春晖 81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可能是这样的,特异功能肯定有。但是问题问题是很多演示的人,对功能的控制性还不够好。
人体相当于一个非常复杂的仪器,如果拿原子做比喻的话,我们日常活动所涉及的心力能量只是在电子这个层面的能量。这个日常活动包括:搞科研---如爱因斯坦,牛顿的专心程度;搞政治,如毛泽东和刘少奇打架;谈恋爱,各种情天欲海。都只是电子层面的化学能。
而要彻底搞清楚内心的力量,需要穿过日常活动的心理层面,需要具备进入原子核层级的心力能量。
类似建立对撞机的能量。
普通人很难持续把心力集中在一个地方,也很难达到那个层度。
...
表演特异功能的人,一个是因为他们的过程控制还达不到,所以演示时好时坏。
另一个是,他们有强烈的意愿让人相信。有时候在关键的表演失败时,就有了作假的冲动。然后让人产生特异功能都是假的这种判断。
YanbeiYin 回复 悄悄话 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 当今的科学无法解释许多现象。不编造或夸大人体的特殊功能, 也不要仅仅根据当前的科学就否定它的可能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