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还在为毕业读研去向迷茫?

(2021-07-31 19:14:10) 下一个

第95期|15创4班 江老师

还在为毕业读研去向迷茫?
——让为师掐指一算
15创4班 江老师

胡同学,还在为毕业去向迷茫?为了到底去哪家单位读研,你已经找我聊了5-6次了,还在纠结犹豫。而我也告诉了你好几次,去中科院还是去港科大,都是很好的选择,都是奢侈的烦恼。实在不知道怎么选的话,让为师掐指一算吧。

跟你分享一个秘密,我本科毕业时的选择,也是算命先生帮我做的。话说当年我武大毕业,可以选择留在武汉,也可以选择去上海,也是各种纠结犹豫。迷茫中,我父亲给我打了个电话,说算命先生建议我往东走,于是乎我选择了上海,在中科院遇到了一位“明师”,带我在学术上开窍,给了我很好的发展机遇。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我的重点:去哪里都行,追随 “明师”才是关键。其实在去上海之前,我打了电话给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负责招生的俞老师。俞老师跟我讲了好多陆老师的“事迹”,强调了他年轻有才、经费充足、活跃在国际一线、还是最年轻的副所长等等。也果不其然,陆老师年轻,精力充沛,带着我一起去北京熬夜做实验;经费充足,好多次我不小心咔嚓搞坏几万元一块芯片衬底眼睛都不眨一下;活跃在国际一线,来往交流的都是国际大牛,经常得到大神点拨。

首先,要寻找“明师”。你已经告诉过我,港科大对你感兴趣的老师也是国际大牛,而且年轻精力充沛。我个人觉得,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导师,在研究生阶段,最好选择精力充沛的年轻导师,这类导师可以给予很多的“手把手的教”和“口口相传”的机会。学生能够传承到在简单阅读和实践中无法迅速获得的东西。即对事物的看法、提问的角度、科学的思维逻辑、触类旁通的直觉。而博士后阶段最好选择具有长年学术积累的资深名师,这类名师有前瞻性眼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一方面很可能也“懒得”干涉你的方向,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对新方向又有很敏锐的判断力,能帮你把好成果“包装”推销出去。

然后,找导师,不得不谈谈套磁。第一印象很重要。你之前说得也对,本科生很难在短时间深入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所以害怕套磁不成反而“露怯”。一个简单的技巧,就是多去牢记一些老师的“关键词”。科学名词,是一个课题组的标签。你对老师的论文做一个仔细的调研,把经常出现的名词找出来,根据对应的科普资料学习。这样,谈话中的标签对上了,老师会认同你的诚意,会有亲切感,讨论气氛就会融洽。甚至即使你用错了名词,老师也会跟你解释,衍生更多的话题。之后,跟导师相处,要敢于“露怯”。因为已经是师生关系,“师徒”的缘分已经确认下来,不需要再害怕被“面试”刷下去。要多与老师沟通,让他看到你的优缺点,才好因材施教。当年我是在陆老师面前暴露了笨拙的动手能力(不断的搞坏实验设备和样品),又让他看到我喜欢编程,才会有他亲自邀请瑞典的两位教授远程教我做理论研究,让我终于开始“开窍”,找回了自信。

最后,学到真本领之前,不要急于“离开”。很多同学一进课题组,担心的就是毕业问题。我其实一直没想通,这个可以随便犯错,随便烧钱,不用担心后果,有导师和学长们不断挑剔帮助成长的阶段,何必急于结束。当然,研究生阶段待遇不高。但我也见过无数的例子,敷衍了事地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工作阶段,发现实战能力极差。又因为工作任务的紧迫性不再有学习调整的机会,最后待遇也很难再增长。

人生没有如果,做一个不完美的决策,可能比纠结于几个完美的选择更加完美。在研究生阶段,希望你多做信息调研,寻到“明师”,学成“高徒”!

文图编辑: 陶李, 刘扬, 菁卫
排版编辑: 俞霄

《科大瞬间》编委会
许赞华 803|刘扬 815
黄剑辉 815|滕春晖 8111
余明强 9115|陈风雷 786|沈涛 822
Jay Sun 8364|吴钧 898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gmail.com
公众微信号:USTCMoment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