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国门的时候,英,很是羡慕那些以陪读身份出来的姐妹们 - 她们身边有可依靠的臂膀,身后有可挡风的胸膛。不像英,只身一个人,单枪匹马地闯来了这异国他乡。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可是,英总觉得,如果感情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为了出国而轻易地将自己跟另外一个人“拴”在一起,她,不能接受,也不愿接受。
好在,英,自己够优秀、够出色,磕磕碰碰地,考过了该考的各种考试,被学校录取,也顺利地拿到了出国的签证。
美中不足,英,只拿到了半奖。毕竟,边上班,边备考,总是很难考出让人“惊艳”的考分。
英在外资企业的工作,让她有一些积蓄,但是不足以支撑她在异国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英,是整个家族第一个踏出国门的人。在那个年代,能够自费留学的,大多是精英中之精英,整个家族为之雀跃。都是些普通之人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纷纷拿出或多或少的积蓄,交到英和她的父母的手中:
- “小姑娘家家的,一下子就要走那么远,都没人照应,怎么办哟~~”
- “穷家富路,在外面不比在家,多带点儿钱,总是好的~~”
亲朋好友们一边递钱、一边叮咛着、嘱咐着。英和爸爸妈妈收下了每一笔钱,记录下每一笔爱。英,那个时候就暗暗对自己发誓:一定要尽快拿到全奖,将亲友们的钱还上。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这些亲情债务,不能也绝不应该让他们来背负。
离家赴京的火车站台上,一大家族十几号人哭成了泪人,是那日站台上的一景。这一别,何时再相见?英,背着简单的行囊,奔向未知的远方。
虽然通过了考试,等真正到了异国,英才发现,自己就像个完全不会听、不会说的聋子和哑巴 - 这现实世界中的洋文,跟书本上、考试中的洋文并不完全一样呀。
英,要提高听说能力,更要确保自己可以跟得上研究院的课程进度,因为,这关系着她在接下来的学期,是否能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因为英不能让爸爸妈妈为她的学费操心,她也想能尽早还上国内亲友的钱。多少不论,那些是他们珍藏的积蓄呢。
于是,英,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简单洗漱,带上午餐、晚餐,坐着校车,赶早上7点半的课。课上完以后就泡学校里的图书馆,一直呆到图书馆关门的时候,那是半夜12点。走路半个小时,回到住的宿舍。小心翼翼地洗漱,不敢吵醒同住的异族室友。头挨着枕头,感觉还没有睡多久,闹钟又响了。日日如此,天天如是。
没有车。到了周末买菜的时候,要看有车的同胞师兄们的心情。英,不愿意开口求人,也看不得有的同胞师兄,以车为工具,只愿意带他感兴趣的新到校女生去买菜。好在,没过多久,英就摸清楚了:大学城里有公共汽车,虽然买个菜要转几趟车,虽然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拿着袋子的手都像快要被冻掉了,不防水的鞋子也快被雪水湿透,但是,至少买菜不需要求人,也不需要看同胞师兄追女朋友的心情。最重要的是,英,通常并没有要买很多东西。
出国的时候,英,打包了好多方便面,很多即食的罐头,还有好多海边家乡出产的干海鲜,那是家人们硬塞进她的行李箱的 - 家人们担心她吃不惯异国的食物,更是知道她在父母身边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娇女儿。至少,方便面,英,是会煮的;罐头,她是会开的。
为了省钱,为了省事,英,在一段时间,都只买很少的生活必须品。最少的时候,英看看手中的消费单, 她在商店里只花了$7美金,买来的食物,已足够她生活一个星期。
现在再回头想想,英一点儿也不觉得那个时候苦 - 心中有奋斗的目标,生活有努力的方向,很充实,很有奔头。
这样没日没夜的生活,半年之间,英的成绩,从开始的时候,连老师讲什么都听不太懂,到考试的时候,每科都是最高分,手写的笔记,被同专业的同胞同学们的传抄。英,也顺利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她,很是自豪呢。只是,英自己都不知道,她那时瘦得脱了型 - 170的个子,才一百多斤。以至于回国探亲的时候,在街上碰到爸爸妈妈单位里的同事阿姨,阿姨拉着英的手,落了泪:“怎么出了个国,就瘦成这个样子”?
多年以后,孩子们在英的耳边,吵吵闹闹地要买好喝的奶茶,好吃的甜品,一份就超过她当年一周的生活费。
“或许,哪天,可以跟孩子们讲讲当年初出国门时的日子。他们会怎么说”?
英,暗自揣摩着,又摇了摇头。过去的生活成就今天的自己,孩子们将来的路,还是让他们自己走吧。。。
这个世界没有捷径。这种单身时吃的苦,让这个女生在婚恋中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