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旧事新编:中央与地方
(一)
唐明皇:我待你不薄,甚至在京城给你建宅,你为什么还要造反?
安禄山:你今天是待我不薄,可谁知你明天会如何?与其整天担心,还不如来个痛快的!
唐明皇:那,怎么才能彻底消除你的担心?
安禄山:不知道。也许将来有圣人出,会想出个办法。
(二)
朱棣:我这么安分守己,甚至已经装疯卖傻,你为什么还要削藩?
建文帝:你今天是安分守己,可谁知你明天会如何?与其整天担心,还不如来个痛快的!
朱棣:那,怎么才能彻底消除你的担心?
建文帝:不知道。也许将来有圣人出,会想出个办法。
207、旧事新编: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禹锡致信柳宗元:
……被贬远洲,方知地方人才缺乏至极。寻一识文断字者已难,遑论其他。想来是科举取士,把地方人才搜刮殆尽矣!设若朝廷有良好政策,地方也已无人能具体落实之,悲夫!……
柳宗元致信刘禹锡:
……所言极是。历年科举累积,京师人才又超乎所需。官路狭窄,车马拥塞,磕绊刮蹭势所难免,大半精力耗此矣!人多政见多,本应借补短长。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悲夫!……
208、旧事新编:秀才、千里眼、顺风耳
(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三个农民军士兵——绰号“秀才”、“千里眼”、“顺风耳”——奉命到景山中搜寻崇祯皇帝。)
千里眼(四处仔细张望):在那儿!我看见了!
秀才、顺风耳:在哪?!
千里眼:他在山顶,一棵大树旁边。(三人开始拼命往山上跑)
秀才:看住他,别让他溜了!
千里眼(停下步观看):还在那棵树旁边,手里拿着一根绳子——他在喊——
秀才:喊什么?
顺风耳(侧头倾听):他在喊——“李自成,你可以把我碎尸万段,但绝不可伤害京城百姓!”
秀才:他倒关心老百姓呢。
千里眼、顺风耳:我们在陕北都快饿死了,他怎么不管?
(三人继续往山上爬。)
千里眼(停下观看):他好像在往脖子上套什么东西——他在朝天说话——
秀才:说什么?
顺风耳(侧头屏息):他说“群臣误我——”
千里眼:这是什么意思?
秀才:这是说,他自己关心百姓,可底下的大小官吏们不关心百姓。
顺风耳、千里眼:他说的对吗?
秀才:好像有点道理,又好像不完全对——反正这世道不知哪儿出了问题。
(三人爬到山顶。崇祯已经吊死了。)
209、旧事新编:杨母三迁
杨朱要上学了,杨母把家搬到学校的旁边。杨朱每天放学后,晚上还可以到学校里去找老师。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杨母决定搬家。她搬到了一个菜市场的旁边,这样杨朱上学就远了。每天上学之前和放学之后都要从菜市场里穿过。邻居就问杨母,你为什么要这样呢,孩子离学校又远了,原来在学校附近多好啊,随时都可以找到学校的先生。杨母说,不能那样,孩子整天泡在学校,读死书,不知道社会,不知道真实的生活,变成一个书呆子,是不行的。这样又过了几年,杨朱都快毕业了,杨母又决定搬家。这次,她搬到了村边的一个坟地旁边。别人又不理解,对杨母说,你为何要这样呢,孩子整天看到那些吹吹打打送葬的人,对他好吗?杨母说,孩子已经长大了,就要走上社会了。住在那儿是让他知道人生是很短的,最终也会死去的。这样才能让他珍惜生命,以后才能不浪费时间,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