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立场。
我肯定支持DEI,我不觉得有什么可讨论的。OS说那是基督教文明的衍生物,我没往这方面想过。但是因为现代社会理念基本也离不开那些,所以是不是要硬给DEI一个出处我并不是很在意,因为我认为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也不辩论,我觉得没什么可值得我辩的。接受并支持,那是我的观点。
为什么呢,我自己就是一个DEI的典型嘛。我在中国长大,受德国人资助完成博士学位,受美国人资助完成E-MBA,在英国人手下工作,和日本人做同事。还有呢?我的钢琴老师是奥地利人,我的声乐老师是俄罗斯人。
问我,我觉得挺好的,我很感激DEI这些现代文明的理念,它让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能笑嘻嘻的一路走一路玩还能偷个小懒生三个小孩。
好了不下开玩笑了。
这个四个颜色的概念,其实是我参加公司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学来的。我们这些课不是必须上,但是公司鼓励上。公司专门请人,拖到附近度假区的五星级旅馆包吃住,关起来两天(8+8),Intensive Training。我要是不记住点什么,对不起公司那个钱。
红黄蓝绿四个颜色,被认为是可以用来划分人的communicator's type。
The Reds, who are driven by Power and Results (bold, decisive,comparative,results-driven, little impatient).
The Greens, who are driven by Peace and Stability ( calm, supportive, reliable, don't like sudden changes. extremly patient)
The Blues, who are driven by Logic and Structure (precise, detailed, oriented, critical thinkers, cautious,perfectionist).
The Yellows, who are driven by Fun and Connection (social enthusiasmus,creative, optimistic).
这个分发,源于一个叫Thomas Erikson的瑞典人写的一本书,Surrounded by Idiots。人是runaway bestseller哦,我理解就是随便怎么都能翻的,怎么翻都能有点小收获的。
题外话,NON-FICTION做不到这一点,会很不好卖。
作者的观点是,如果想跟人(effectively)交流,最好先,1.认清自己的颜色,2,判断对方颜色,3.FOLLOW这四种type的特点。
当然了,非正常除外。好在正常人一般也不会和那些有交集反正我不会,所以我也不担心。
好吧,先看自己,自问以下三个问题。
1. Are you more introverted (blue, green) and extroverted (red,yellow)?
2. Are you more logical (green,red) or emotional (blue, yellow)?
3. Do I speak more deliberately(green, blue) or quickly(red, yellow)
(我记得被问到的时候,还是能没什么障碍回答的)
还要补充一点,就像DEI一样,没人能完全只有一种颜色大家都是混合体,但是MAIN COLOR还是有的。承认这一点是聊这个话题的BASE。
那交流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Assume只有他自己那一种COLOR,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交流。
如果运气好,遇到的是自己那种颜色,那当然交流起来顺畅流利。但是很可惜,这个世界不是那样的(DEI的D),往往会在指责对方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的同时,也没耐心听对方在说什么(DEI的非E,非I)。结果?成年人应该都有自己的经验。
这一点在职场上做事的会更有经验。你要应付老板,平级同事,下级同事,仔细想一下,有没有区别?(本来想把这一段写到职场那个系列的)
跳出来的话。别的颜色又会如何评价你在的那个颜色?——DEI的E,这一点不用多解释。
那如何能做的好一点?DEI的I啦,Inclusion,尝试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交流,把自己的颜色拿掉一点,对方的颜色加重一点。这和所谓的Be yourself完全没有关系(其实在我看来那种断言才破绽百出,那得另开题批判),只是要实现你的目的,be an effective communicator(不想也无所谓个人选择), speak another language而已。
为什么如果我跟人瞎吹我会好几种外语会有人羡慕?那还是算一个技能的。当然我不会啊。
Bruce Lee怎么说的?I said 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你把水装在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在山涧是山涧的的形状,在湖里是湖,在海里,是海。
我又跑题太远。
下面文革说和quality关于MERIT的讨论?俩人都没说到点儿上啊在我看来。挑人做事当然挑合适的那个,或者(做那件事)最有能力的那个,这是你们共同的结论,但是你们俩显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我是说你们俩没遇到过这方面的问题。我遇到过。
Merit当然是有标准要衡量的,唯一的衡量标准,是看结果。想要有结果,那必须先让他/她做做看,也就是给他/她机会,先开门——那个门,不是一直开着的,起码不是对所有人都equal开着的,我自己从出国第一天就上班,学术界也做过工业界也做过,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学术界,要看你能接触到什么课题,在工业界,要看你接触的是什么项目。垃圾课题也很多,垃圾项目也很多,如果问我,我会说垃圾:非垃圾=80:20
工业界如果不走项目,那么看你在什么部门,而同一个部门,能走多远还是回到那个话题,你有没有拿到机会,就是你会不会被给责任,包括接受各种培训。不承认或者不清楚这一点,说到EDI无论什么态度基本都没意义。
有了机会,才能谈到后面的Merit。
我学了太多关于culture conflict这些,所以并不在意对任何话题有争议。很多人我一看就是因为所以都是支持(或者因为所以都是反对那对我都无所谓)这一篇纯粹是回应文革那个。
这个话题扯远一点的话,反对的声音是类似于当年纳粹的人种清洗的观点的。不仅很鲜明而且(貌似)很有道理很掷地有声,所以我一点都不奇怪,当年的声音不比今天小的,那又怎么样呢?所以我觉得没什么,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同的声音的。
没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