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的冬季,孩子们寻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取暖方式——挤暖子。每当坎儿回忆起这个活动,心中总是涌动着温馨和深深的怀念。
“挤暖子”,这是孩子们家乡的方言,指的是孩子们互相挤在一起,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获取热量、传递温暖的一种集体活动。
那时的教室条件简陋,泥砖墙、封不严实的窗户、破烂的门框,这些都挡不住冬天的严寒。教室里冷得刺骨,同学们冻得搓手跺脚。尤其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同学,像罗顺民,经常赤着脚,只穿单裤,冻得鼻涕直流。每当那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就像号角一样召唤着孩子们,大家迫不及待地涌向教室的某个角落,挤在一起取暖。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挤在教室的后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后面的人用力挤着前面的人,而前面的人则紧紧贴在墙角,不让后面的人挤出来。毫无疑问,第一个挤进角落的人是最温暖的。但这种温暖是短暂的,因为下一刻,他可能就会被后面的人挤出队伍。被挤出的人只能重新排队,再次尝试挤进去。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就像蜂巢里的蜜蜂一样忙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身体逐渐暖和起来。
“挤暖子”期间,孩子们并不在意衣服是否脏乱、鞋袜是否脱落,甚至不在乎将口水和鼻涕擦在身上。力气大的孩子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但没有任何人能一直保持领先。而那些刚学过物理杠杆理论的孩子,可能会用这些知识来“撬动”其他孩子。
不论是力气大还是力气小,每个人都能在“挤暖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次的挤入和挤出,都能带来能量和温暖。这种能量是相互传递的,你给予我温暖,我给予你温暖。
“挤暖子”,这是孩子们穷学生时代的一种土办法,也是增进同学间友谊的一种方式。如今回想起来,那份情感依然深深烙印在心。虽然孩子们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一起挤暖子,但那份温暖的记忆和深厚的友情永远留在心中。那些曾经一起挤暖子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里呢?
被时代遗忘的游戏,算是一种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