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

以文会友,提高文学修养。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童年故事(8):花生地里捉土狗

(2023-12-03 15:06:51) 下一个

当地人叫野地里的那种大头蟋蟀(不是北方墙根屋角那种吱吱叫的小蛐蛐)叫土狗,至今坎儿不懂为什么这样叫。
 
首先是捉,然后是设法让它们打斗,这其中的乐趣不是亲历,没法体会。

捉土狗是在老历八月十五前后,秋天花生收获季节。那时的土狗双翼饱满金光闪亮,是一年一度的交欢季。傍晚时分土狗叫得最响亮,以此吸引前来交配的异性。

不到季节的土狗还没长出双翼,不能鸣叫,也不会打斗。要捉土狗,先得观察和寻找它的巢穴。土狗以草根、瓜果和菜叶等植物为食。在花生地、菜地和山岭坡脚等干爽处可以轻易地找到它们的洞口,其中又以辣椒地的土狗打斗得最为激烈壮观。据说是因为土狗吃了地里的辣椒,性子变燥易怒的缘故,坎儿至今仍不知道这是否有科学根据。

在菜地里的土狗洞穴土质疏松,容易挖掘。不过如果在人家的菜地里来回挖上这么几下,这块菜地也就不用要了,给菜地的主人瞧见准得挨一顿臭骂。

而在路边土狗洞穴的土质则较硬,不能硬挖。这时要用一种狗尾草,先得把那长长的草穗头掐短,再将土狗洞口的松泥轻轻地往外扒拉,小心不要让大块的土块掉入洞中,堵住去路。这时要将狗尾草缓缓地探入洞中,碰到硬物有可能就是那土狗了。这时要轻缓地一拉一推非常有耐心地将那“猎物”亦步亦趋地引诱出洞来,碰到反应激烈的土狗还会一边鸣叫一边咬着草穗或用头使劲把穗头往外顶。这种土狗最为好斗,打斗起来也最为勇猛,输赢先不说,那打斗起来的脆叫声就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真可谓是“声声烈”了。

大片花生地里的土狗最多,黄昏时分去捕捉也最为有趣。这个时候在洞中憋屈了一天的土狗才爬出洞来,头朝里,屁股撅在外边,一声比一声宏亮地鸣叫着,此起彼伏,不甘落后,一个赛过一个。后来读书才晓得,这土狗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吸引异性求偶的。从太阳落山到掌灯时分有很短一段时间,是用来捕捉土狗的黄金时段。借着夕阳的余光,孩子们削一块扁平状长条竹片,拿在手上,轻手轻脚,寻那土狗声响而去。最好的位置当然是面向土狗的头部,直到够得着它的地方,这时可将手中的扁竹迅速而准确地插入土狗头部前面的洞中,止住它的退路,一般都能手到擒来。

在小镇何家后面以前有一大片花生地,黄昏时分土狗比赛似地鸣声连片,此起彼伏。好像冲锋号,又似激战前的战鼓声,令人振奋。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场景:夕阳西下,满天彩云,一望无际绿油油的花生地,顽皮的孩子们,震耳欲聋的土狗叫声……好一派田园风光和童年图景。

大雨天去捉土狗又是另一番乐趣了。这时,雨不停的下着,坎儿与孩子们都聚在一处屋顶廊沿下议论着平时看到的那些土狗洞穴。只等雨稍小一点,坎儿与孩子们就急不可耐地冲入雨中,在道路两旁寻找土狗洞。坎儿与孩子们用尚未流尽的沟水灌之,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将平时难弄的土狗驱出洞来。但也有例外,有时你灌了许多的水,就是不见土狗的影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大大咧咧貌似有勇无谋的土狗也有它狡猾的一面。它在造洞时早就预先挖好了一个逃难孔,这个出口平时不用,它与地面仅有薄薄一层硬土,所以你不会发觉。你得用一小棍在主洞口周围来回地戳,大概在离主洞口半尺到一尺的地方你总会找得到有一封闭的洞口,表面上你一点也看不出来。而且这个洞口比主洞口稍高一些,所以你怎么灌水也淹它不着。戳破洞口,你就可以看见那个吃饱了水的可怜虫傻呆呆的杵在那儿,没辙了。

捕捉到的土狗你要分罐置放,以免窝里斗,损兵折将。有一晚坎儿捉到的土狗太多,一下没找到那么多罐装,坎儿就把两只土狗装入一只罐中。结果那天晚上,罐中的土狗叫个不停,早上起床一看,好家伙,一只仍精神抖擞,另一只则偃旗息鼓,断肢折臂,惨不忍睹。

家乡以客家人居多,他们视红头金翼土狗为上品,有口诀称之,“红头囊,军师翼,毛打有两贴”。当然像三国张飞那样的黑头壮士也不错,只不过没有适当的口诀赞它罢了。

每一个罐里丢些辣椒、玉米棒和瓜菜什么的给它们食用。有经验的斗者一般喜欢喂红辣椒,每天还要用小棍不时逗弄那土狗,惹起土狗的斗性来。把土狗调教好了就可以上阵了。

斗土狗有两种斗法。一种是将要打斗的两只土狗置于同一瓦罐内,两人分别用一小棍逗弄自己的“壮士”,促其向前。这种斗法很是惨烈,败下阵来的一方往往逃不出瓦罐,被对方咬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丢盔弃甲。赢的一方则往往会得意地鸣个不停,唱着得胜令,在瓦罐中不停地走来走去,好似一个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将军。

还有一种斗法是在泥地上挖一小长槽,中间用一小瓦片盖住,仅露出两头允许土狗进出的小孔。各自用一根头发挽住土狗的大腿(俗称“大臂”),吊起它来轻轻地旋转数圈,等到它昏头转向后放入长槽中相斗。 
 
用一狗尾巴草须其屁股,促其上前。
 
双方振翼扬须发出战前振聋发聩的叫声,好似告诉对方:“我来了,你准备好了吗”,然后才张牙舞爪地向前撕杀起来,一时间你来我往,互相张开大板牙忽乱撕咬,未几,只闻卡嚓卡嚓声响,一片硝烟弥漫,好一场混战。当其中一只土狗嘹亮的叫声再次响起时,肯定是有一方丢盔弃甲败走乌江,另外一方则骄傲地吹号擂鼓鸣金收兵,赢得了比赛。
 
那个年代哪有什么电子玩具,买得起球的人家也不多,每年秋季捕捉土狗,观其鏖战成为儿时的欢乐时刻。
 
现代城市儿童早就被四周的大楼团团围困,已不知土狗为何物。
 
据说现在有些西方国家制定了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借用打斗之名作为谋生或表演手段残害动物,包括斗鸡、斗牛、斗马、斗鸟……等等。
 
如果真是这样,虽然是人类的一种文明进步,却缺少了许多生活的乐趣。看来,坎儿与孩子们许多儿时的乐趣还要到深深的记忆中去寻找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