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依据上图所显示的资料,该公司在现在广东中山市良都竹秀园郭氏第廿一传中郭翼遐的子孙辈活跃在上世纪初的雪梨。最早到澳洲的是郭沛勋长子郭开发到墨尔砵,早逝无后;另为四子郭集勋之子郭琳葆(改名郭标)。随后郭沛勋的其它五个儿子陆续到了雪梨。过去一直弄不清楚的郭潮及郭剑英的辈份,在这张图中也明白他们是郭翼遐三子郭聘勋的子孙。郭潮是郭剑英的[
阅读全文]

这一本语录被称为“稀缺藏书”(语出http://www.carousell.com.hk),在“淘宝”网上的价格实出意料之外,倘将两书出让,能在广东曾客居的小城买一套不差的居所了。这书大约购于上世纪70年代中,具体时间忘却了。记得的是在报摊看到有“展望”的杂志,想到早前曾买过一本“瞿秋白传”的,就想到这杂志社的地方去看看。地点在香港九龙弥敦道美丽都[
阅读全文]
这几天让广东的怀集县在新闻中火了一把,却不是好事,而是全县城浸在洪水之中,惨不忍睹,据说全县直接损失是16亿人民币。这一次洪灾只不过是2025年的第一号台风所影响,是否陆续有来还是个未知数。我是有点哀凉,应了去年所说“国内防洪的日子从‘七下八上’到‘七中八中’的说法在今年没有效用了,直接变成‘六中九上’,或许会更长”。[
阅读全文]

在上传“头皮发麻的地名音译”时是有点担心,因为或许会伤害到为数不少研究及热心世界华人历史的人们,毕竟他们手上或发表的文章中是引用这些地名音译的。许多学者引用这些地名音译时会情非得已,因为他们需要将所收集及研究成果推介给华人,更重要是近百年来汉字“由繁就简”及文字编排方式由“从右至左、从上而下”的垂直方式变成了“从[
阅读全文]

近20多年来几乎是以接触早期澳洲的中文报纸PDF版为主,对其间地名的不同译法是有点晕,在尚能接受的范围。这些年是写了点文章,也经常阅读一些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其间澳洲地名的译法经常懵圈;连到雪梨机场看到的“官方悉尼地图”也常采用中国的译法。“官方悉尼地图”中以英文地图部份问路应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假如想去四邑庙却是问人怎样去“格[
阅读全文]

洪门规矩与“妨碍司法公正”从标题看是有些别忸,洪门规矩是从华人宗族规程中演变出来的一套规限门人的,“妨碍司法公正”却是西方国家法例中最为忌讳的行为;前者针对圈内人,后者则泛管国家范围内所有的居住者(不管是否公民或永居、临居的区别)。从深层次来看,是文化差异;从延续性看,前者时续时断,而后者却不断扩大解读的范围。从执行的角[
阅读全文]

本年度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不少人趁清明时节前往各地的抗日阵亡纪念碑或墓地向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扫墓,并致敬意。有网红博主也趁机宣传在云南保山龙陵县的松山战役纪念碑内娃娃兵阵塑像作了过份的解读,说是有7000多娃娃被强征入伍,1000余娃娃兵阵亡。当然也有人搜集数据予以反驳,希望能还完及尊重历史。据称找不到数据及资料支持前者的说法。刚好在澳洲[
阅读全文]

祠庙与洪门的关系关于“祠庙与洪门的关系”的问题困扰了很久,算是有个较为成熟的想法。事实上早期墨尔砵和边地高都给了一些提示,只不过转不过弯来,那就是无论是四邑会馆或“三邑堂”都是用“DistrictsCompanyHall”的字眼。表面上很难说得清楚,而实际上“Hall”是作“祠堂”来解读。“祠堂”是正确译法是AncestralHall,是基于传统的[
阅读全文]

在追索澳洲华人历史的过程中,偶也收集一些国内的资料。日前看到英文报纸NewcastleMorningHeraldandMiners'Advocate在1951年3月15日第5页题为“25YearsamongtheChinese”的文章,不禁想起10年前造访雪梨救世军时送给我的一本小书。该书是救世军在1976年印刷的,仅82页。不知道是印刷厂的原因,又或者是成本上的控制有关,现在已是非常容易散页,保存不好的话,很快就变成无法还[
阅读全文]

洪门的部份历史
澳洲洪门基本上是属洪顺堂一支,但也是天地会中十堂的老二。1787年林文爽起事失败后,广东洪顺堂一支为避官府追查而更名为“三点会”“三合会”;1845年香港取缔三合会,又按南洋一带的说法改称“义兴”;直至1848年美国旧金山的洪顺堂需向政府申请团体执照时而改名为致公堂,故而澳洲绝大部份依此改名。
关于三合会会簿(洪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