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谈钱的原则
根据Bread Financial于2024年进行的调查,21%的美国人曾因钱失去朋友,该调查涵盖了1,670名消费者。个人理财网站LendingTree今年夏季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因钱而失去朋友。而根据《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在受访的2,000名成年人中,有36%表示因财务纠纷断送过一段友谊;另有五分之二的人承认因钱与朋友之间产生紧张关系,近三分之一则坦言,无法跟上朋友的消费步调而让他们感到压力。
金钱与友谊的界线并不总是清晰的
亚特兰大的临床心理学家、认证理财治疗师Traci Williams表示,“金钱本就复杂,且常牵涉情感。而友谊又是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之一,因此金钱与友情纠葛难免。” LendingTree的调查显示,高达77%的受访者曾借钱给朋友,却有三分之一未能收回借款。因此,金钱与友谊混在一起时,引发冲突的风险不低。
财务纠纷对友谊的影响不仅限于借贷本身,高频率的社交活动也可能带来沉重经济压力。LendingTree的调查显示,有6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为参加社交活动而“超出预算”。而26%的人认为与朋友之间在金钱观念上存在落差,69%的人曾因费用考量而婉拒朋友的邀约。
朋友之间的金钱纠纷许多其实源于沟通不良。一方认为对方会偿还借款,另一方却以为那只是无偿的帮助;还有人对聚餐分帐方式不满,却又难以开口。Bread Financial消费者洞察部高级经理 Jessica Calaway 指出,“人们之所以受伤,往往是因为预期落空。”
Bread Financial的调查发现,61%的Z世代与70%的千禧世代认为向朋友借钱是常见情况;相对地,只有38%的婴儿潮世代持相同观点。Calaway认为,年轻人是在一个“谈论金钱不再是禁忌”的时代中成长的,“他们对借钱虽然仍有焦虑,但不认为这样的紧张未必是坏事。”
综合专家观点与媒体《The Everygirl》与《Bustle》的建议,以下是与朋友谈钱的几项原则:
一, 借钱需慎重
调查指出,借钱给朋友的结果往往不尽理想。专家表示,若是出于帮助对方的心态,适度借贷有时能加深彼此信任;但若对方声称手头紧,却被你看到他下周在购物中心大肆采买,受伤与不满的情绪就容易产生。LendingTree 首席消费金融分析师 Matt Schulz 建议,“若你决定借钱给朋友,或向朋友借钱,务必事前坐下来明确讨论双方期待,以及若期待落空时该如何处理。因为等火苗成了火灾才沟通,往往太迟了“。Schulz补充道,”若你不愿意借钱给朋友,完全有权说不“。此外,若你是借款方,不论是金钱、衣服还是工具,都应主动尽快归还。
二, 讨钱要有技巧
若你借出的是一笔可观金额,或某样对你具价值的物品,却担心朋友已经忘了,可通过支付App发出提醒,或用轻松的语气传短信,例如,“嘿,你方便转我泰勒丝演唱会门票的钱吗?“Williams建议提醒时务必注意语气,记得这是你的朋友。保持关心与尊重,是处理这类情况的关键。
三, 不必计较小额借贷
也许你对朋友欠下那杯7美元的咖啡耿耿于怀,但若因此多次催促,反而可能伤了感情。小额请客在朋友间属于人情往来:这次你请,下次换我。Bustle的一项调查指出,90%的人不会为不到10美元的金额发送Venmo请款。Williams表示,“对某些人来说,10美元可能无关痛痒,但对有些人却是笔不小的支出。“
四, 公平分帐
多人聚餐时,常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若你有费用上的考量,不妨主动表示希望分开结帐。Williams说,“多数人其实倾向于只为自己吃的东西买单,而不是平均分摊所有人的餐费。“如今分帐越来越方便,不仅许多餐厅支持分开结帐,市面上也有各种分帐app可协助处理。
五, 明确金钱安排
与朋友分摊餐费是一回事,但若是周末旅行到拉斯维加斯,则需更缜密规划。专家建议,在团体出游前,务必明确预算、支付方式与分帐规则。Williams表示,“越早厘清彼此期待与责任,越能避免事后争执。“她建议可制作一份试算表,列出所有预估支出与负责人,让费用一目了然,降低误会与怨怼的风险。
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