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美君子

在美国生活了32年的谦谦君子
个人资料
谦谦美君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申不害 – 围魏救赵

(2021-04-04 17:17:42) 下一个

申不害 围魏救赵

(春秋战国篇学习笔记14)

 

申不害(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37年)的名字太过特别,全中国十几亿人估计没有一个重名的,故很容易记住。

“围魏救赵”这个典故广为人知,但可能没多少人知道正是申不害参与,才有了这个后来列为三十六计之中最为经典的战例。

通读战国历史,你还可能会对实力和国土面积都不大的韩国怎么能跻身与战国七雄的行列产生疑问。其实很简单,就是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了变法的缘故。在他为相的15年中,韩国走向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申不害为郑国人。公元前375年,韩国出兵灭掉郑国,申不害因此换了国籍,开始时只是一个韩国的低级官员。

公元前353年,申不害联合齐国导演一出“围魏救赵”的好戏,名声大震。当时魏国起兵伐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成侯派人分别向齐国和韩国求援。韩昭侯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询问申不害,该如何应对。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谋臣的申不害担心自己的意见不合国君心意,便聪明地回答说:这是国家大事,让我考虑成熟再答复您吧!随后,申不害不露声色地游说昭侯信赖的大臣赵卓和韩晁,鼓动他们分别向韩昭侯进言,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自己则暗中观察韩昭侯的态度。在摸透了韩昭侯心思后,他才进谏说应当联合齐国,伐魏救赵。韩昭侯果然十分高兴,立即与齐国一起发兵讨魏,迫使魏军回师自救,从而解了赵国之围。这场著名的战争之后,申不害得到了韩昭侯的重用。

公元前351年,韩昭侯拜相申不害,开始变法图强。不同于商鞅变法的条款繁多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个层面,申不害的变法除了部分法治外,只专注于“君主的统治之“术”的应用,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以今日的观点看,申不害的“术治”是典型的“人治”。在“人治”之下,典型的结果是“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因为“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所以当君主本人比较英明,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遭殃。当时申不害辅佐的韩昭侯是个“明君”,运用“术治”,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先秦法家名著《韩非子•定法第四十三》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对话,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申不害具有深意:

那段话的大意是,有人问韩非子说:“申不害和商鞅,这两家的学说哪一家对治理国家更急需?”韩非回答他说:“这是不能比较的。人不吃饭,十天就会饿死;在极寒冷天气下,不穿衣服也会冻死。若问衣和食哪一种对人更急需,则是缺一不可的,都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条件。现在申不害提倡运用“术”而商鞅主张实行“法”。所谓术,就是依据才能授予官职,按照名位责求实际功效,掌握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能力。这是君主应该掌握的。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谨慎守法的人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这是臣下应该遵循的。君主没有术,就会在上面受蒙蔽;臣下没有法,就会在下面闹乱子;所以术和法缺一不可,都是称王天下必须具备的东西。”

韩昭侯和申不害去世后,韩国在韩宣王等能力相对较弱的君主领导下很快走向了颓败,以至成为秦国统一六国道路上的第一个牺牲品,这不能不说是申不害“术治”思想在韩国实践中的失败。历史再一次证明国家富强根本在于“法制”而非“术治”。

 

二零二一年四月四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古树羽音 回复 悄悄话 读史者,明!感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