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的世界

这是国华对读过的书, 看过的电视/电影, 听过的音乐, 访游过的地方, 经历过的事物, 和时事的感想或点评.
个人资料
国华P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硅谷的“Qwen panic”

(2025-11-27 13:55:46) 下一个

硅谷正弥漫着不安的气氛,因为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正挑战人们固有认知,那就是美国在AI领域长期领先地位的。短短一年内,中国大陆的阿里巴巴不仅发布了开源的Qwen系列人工智能模型,还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Qwen App,旨在与ChatGPT展开直接竞争。硅谷不安的具体表现便是美国科技圈近来出现的一个新词-“Qwen panic”(千问恐慌 下图 X)。因为,中美人工智能竞赛一边倒的局面正被颠覆。从初创公司到大型科技公司,美国开发者现在越来越依赖Qwen,这款模型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成本极低。由此引发了一种心理转变:硅谷首次面临这样的局面:大陆的人工智能模型可能正在引领潮流。

11月14日《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White House memo claims Alibaba is helping Chinese military target US》的报道,引述一份新近曝光的白宫国家安全备忘录中部分解密的绝密情报,指控阿里巴巴为解放军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美国境内目标,威胁美国的安全。虽然《金融时报》的报道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细节 - 没有证据,没有说明涉及哪些“能力”,也没有表明华盛顿是否打算做出回应。但该消息却为中美尤其在AI领域的竞争注入了新的、爆炸性的视角。这是美国情报部门首次直接指控一家公司,而该公司的AI模型如今已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系统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放模式开始掏空硅谷

阿里巴巴的开源战略对美国技术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免费发布高性能模型权重(通俗理解就是‘模型数据’),Qwen有效地削弱了硅谷的一些传统优势 – 美国最有名也最强大的大模型全都是闭源。于是,美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已悄然采用Qwen这种开源大模型。例如,亚马逊使用 Qwen 为其下一代送货机器人开发模拟软件。苹果公司由于中国大陆面临的监管障碍,因此选择 Qwen 为大陆市场的 Siri 提供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支持。在学术界和研究领域,这种转向开源大模型的变化更为显著。如斯坦福大学李飞飞领导的研究团队基于Qwen2.5-32B构建了一个顶级推理模型(“S1” 下图 Medium),成本不到50美元。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I)基于Qwen2-72B构建了其多模态系统,而前OpenAI首席技术官穆拉蒂(Mira Murati) 的新实验室(Thinking Machines Lab)则将 Qwen 作为默认的微调选项。

正因如此,开发者们现在常常将 Qwen 称为“最强大的免费模型”。随着Qwen成为实验、原型和早期产品的支柱,硅谷对它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加深。曾经保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先地位的技术护城河出现了裂缝。

阿里巴巴全栈攻势

如果说Qwen的开源成功让工程师感到不安,那么阿里巴巴的下一步举措则震动了整个生态系统。该公司推出了Qwen App,这个发布一周内即获得1000万下载的App, 直接挑战ChatGPT的江湖地位(下图 Youtube)。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全栈人工智能攻势的支柱 - 阿里巴巴是少有的拥有全链条的AI玩家:云基础设施;基础模型;消费者应用程序;电子商务、物流、金融、地图、支付等领域的现实服务。这意味着Qwen应用程序不仅仅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它还是阿里巴巴庞大数字帝国的潜在控制中心。想象一下Qwen App的应用场景,帮助你在淘宝上购物、在高德地图上规划路线、在支付宝上管理支付、在钉钉上支持企业工作流程,或者在菜鸟物流中优化供应链。

阿里巴巴相对于美国人工智能公司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人工智能与已经庞大的应用领域相结合。而ChatGPT呢,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对于硅谷高管来说,意识到中国大陆人工智能将部署在如此强大的生态系统中,那是彻夜难眠。

开放与封闭源模式

Qwen的崛起引发了美国更广泛的战略反应。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 ATOM项目(美国真正开放模型)的启动,这是一个由行业领导者和研究人员组成的联盟,推动美国重新获得开源人工智能的领导地位。其创始成员包括来自 Nvidia、Hugging Face、主要风险投资公司的人物以及前 OpenAI 员工。该倡议呼吁:专门的美国开放式实验室;政府和私人资金;匹配或超越Qwen和DeepSeek的路线图。这种紧迫性背后隐藏着一种认识:开源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战略战场,中国大陆已占据优势(下图 Linkedin)。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访问美国和中国大陆期间赞扬了大陆的开放模式,并警告美国决策者,创新的未来取决于开放。黄仁勋实际上是含蓄地承认,Qwen及其同行已经超越了美国的开放模式。就连OpenAI也在准备多年来的第一个开源版本,这在Qwen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战略担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大陆的开放模式成为全球默认模式,美国不仅可能失去影响力,而且可能失去塑造未来产业的技术标准。

Qwen暴露的问题

Qwen的发布最让美国公司不爽的是经济问题。美国的人工智能模式依赖于:巨大的资本支出;专有API;以庞大的债务资助建立的数据中心;和昂贵的推理成本(下图 Linkedin)。相比之下,Qwen的训练/运行成本便宜得难以置信。开发人员可以在本地运行它,花费几美元对其进行微调,或者将其部署在廉价的云硬件上。斯坦福大学的高性能S1推理模型基于 Qwen 构建,训练成本不到 50 美元。这种成本优势如此之大,以至于西方公司已经开始转向。

Airbnb首席执行官切斯基(Brian Chesky)公开表示,Airbnb 的新AI代理主要依赖Qwen,称其速度快且价格令人分外爽。于此同时,切斯基指出OpenAI的集成“还没有准备好”。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亚马逊网络服务现在在Amazon Bedrock上提供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这实际上使 Qwen 成为美国企业的官方选择。对于承担数十亿基础设施成本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来说,其影响是可怕的:如果世界上最好的(或足够好的)人工智能也是最便宜的,那么他们的商业模式怎么走下去。

生产力、生态系统和采用速度

“Qwen panic”最终反映了人工智能竞赛的更深层次转变 - 从模型智能的较量转变为生态系统和采用速度的较量(下图 AI for Science)。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简洁地表示:“获胜者将取决于谁更快地采用人工智能。” OpenAI可能拥有最精细的模型,但阿里巴巴拥有最大的现实世界部署模型。Qwen App只是将基础模型与消费者规模的商业、金融、物流和公共服务联系起来的第一步。

的确,Qwen App 仍然需要市场牵引力,可能仍需假以时日方能成熟。但它的象征性影响已够巨大的了。美国政策制定者和首席执行官第一次面临一个看似合理的未来,即开放、廉价、可扩展且生态系统集成的中国大陆人工智能将成为全球都接受的人工智能。一个不是美国公司创造的未来,这太可怕了。美国政府和AI大厂可能对此感到恐慌,但我们必须理性的看待乃至接受现实。它标志着人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不是由最优雅的算法去实现,反而是不算最优雅确最深入日常生活的模型很可能最先抵达彼岸。

* 本文内主要容源于Pandaily题为《“Qwen panic”: How Alibaba’s AI ambitions are shaking Silicon Valley》的文章。

参考资料

Pandaily. (2025). “Qwen panic”: How Alibaba’s AI ambitions are shaking Silicon Valley. 链接 https://pandaily.com/qwen-panic-how-alibaba-s-ai-ambitions-are-shaking-silicon-valley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老北京炸酱面 回复 悄悄话 英伟达可能对谷歌恐慌,说硅谷对阿里巴巴恐慌,还差得远,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应用,并不在乎你是不是Open,只要求你是最好的,还便宜
ahhhh 回复 悄悄话 Qwen 系列的model不错,但是要引起“恐慌”,太言过其实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