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既完美

当下,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言说的谜
正文

谁在受苦?

(2019-04-26 10:42:23) 下一个

读者问:

非常感谢博主推荐的书籍,翻了一下Open Secret这本书,发现这段话,请教博主如何理解: 

WHO IS there to suffer? Only an object could suffer. 

I am not an object (no object could be I), and there is no I-object nor I-subject, both of which would then be objects. Therefore I cannot suffer.

答:

在OPEN SECRET这本书里,WEI WU WEI大师用的OBJECT字就是我先前说的‘THING’(东西)。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物体(OBJECT),也就是说认为自己是一个‘人’这样的物体,这就是思想上出现的分离分辨,那么认为这个物体在受苦(SUFFER)是合乎逻辑的。但你不是一个物体。你超越物体概念,可以暂时练习转移自我定位到认为你就是一个无名无姓的观察者位置,物体出现在你的观察视野中。这就是WEI WU WEI说的 “I am not an object”。所有生活中的经验就是观察视野,品味任何观察视野中的情节变化,感情起伏,不影响你这个无形的观察者。观察睡去,观察做梦,观察醒来,观察日常生活。在观察中逐渐地品味不需要有‘我’概念就可以观察了,观察是自发的(自动的),并不依赖于‘我’的存在。因此‘我’这个主观概念也不重要了。观察中看到了身体在做事,你就可以品味这个经验,而不是认定‘身体’是‘我’。你可以感觉‘身体’好像是别人的身体,与隐形的观察者好像无关,这种暂时的抽离是有用的练习。逐渐地,你就体会到OPEN SECRET作者所说的:“There is no I-objectd nor I-subject”。

既然客观的‘我’物体不是‘我’,主观上也没有‘我’了,只有纯粹的观察在进行,那么还有谁可能受苦?观察可能观察出“受苦的故事情节”,就像看电影一般,电影可能是悲剧,但观察电影的那位不受影响。懂得了这个意思,你就懂得了作者为什么说:THEREFORE I CANNOT SUFFER。作者的“I”已经不是主观上的‘我’,也不是客观上的‘我’。作者的“I”是整体存在的观察本身,这样的我是无‘我’的我。

最好理解观察为动词,不是名词,因为它是不断流动的行为。你要仔细品味一下,你会发现没有观察者,也没有被观察的事物,只有观察这个行为在即时即刻地进行。忽悠的是,在观察中似乎感动有一个‘我’在观察,似乎感到被观察的是‘东西’(THINGS OR OBJECTS),但你仔细观察一下,除了观察在进行外,并没有这些‘东西’存在,无论是主观上的‘我’感觉和客观上的世界宇宙感觉,都只是观察本身。这就是佛经一直要告诉你的“似存在非存在”的奇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