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浏览了一篇短文,挺感动的。
这位先生在纪念刚刚离逝一年的太太 ,写下了一些伤感情怀的文字。也借阅了苏东坡的悼亡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魂,无处化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继续看下面评论的时候,倒是看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评论区里面,大概分两大类安慰的话:
第一大类的比较多,大都是说:节哀顺变啊,人死不能复生,忘记过去,面对现实,是同理心的表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节哀顺变,从理论上大家都明白。
第二种,是把自己的经历,也一起发在评论区里,也有附和作者的伤痛和痛苦。基本上是同情心的表述。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别小看这句话,这句话其实就点明了同理心和同情心的不同。
比如说,你用道理让人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说服人家,让人家觉得:是啊,有道理,点头称是。
但是当他知道这个道理之后,,你让他心里能不能得安慰,或者是会不会按照你所说的这个道理去做呢?
让一个人知道了这个道理是没有用的。
头脑里面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知识,早睡早起啊,要锻炼啊,要多与人打交道啊,甚至节哀顺变,这些道理,现代人都知道,但是有几个人真正做得到呢?
知道不等于做得到,知道不等于就去做。知道了也不等于心里就得安慰。
反而会把他们推向另外一个绝望的境界!这些道理你我也知道,但是为什么你们能悟得出来,我就走不出来呢?
他会进入了另外一个自我责备的困境,甚至自责: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怎么这么难自拔呢?我真没有用,毫无价值可言?
一旦有自我定罪的可能性后,甚至把他推.入另外一个负面情绪-忧郁情结的深渊里去。
以情动人,讲的就是用情戚来打动人心的意思。就是让他能够心动,并付诸行动。
为什么情可以动人呢?
真正来讲,当一个人在遭受苦难的时候,比如遭到生离死别的时候,这个时候用同情心更加容易打动人心。
就是跟他一起分享自己类似经历。苏东坡在一千多年前写的那首悼亡妻的诗,一千多年后仍然能够打动我们的心,你说他讲道理吗?他也没说出他有什么道理的地方,但是他那一段“十年生死两茫茫“刻骨铭心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世上的人,尤其是正遭遇生死两隔的人。
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
在一个人痛苦到痛不欲生的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与他在一起,陪伴他,默默地与他一起掉眼泪,默默地与他一起擦干彼此的眼泪,这才是同情心的至高境界。
我们的话语有强大的影响力,不要小看话语,
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
在人与人关系的交流里面,话语其实并没有占绝大部分的比例,大概7%左右,反而是肢体语言,还有语音语调占了是绝大部分的比例,93%左右。
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能够感动人心,能够影响了彼此的感情。
我的理解是:同理心和同情心我们都需要,当身边朋友遇到了极其难过的难关的时候,上门去陪伴他,握握手,拍拍肩膀,甚至拥抱都好。
不能上门的就打电话,听他诉说,听他哭泣,在电话上与他一起流泪,一起痛苦。
与哀哭的人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