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败是可以的吗?

(2019-12-27 02:35:30) 下一个

战国时代,最惨绝人寰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是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地区发生了一场决战,史称长平之战。


大家都知道结果了,赵军主帅赵括战死疆场!赵军40万降卒被集体坑杀。赵括还被后人戏称为“纸上谈兵”的鼻祖,是纯粹的失败者。
后人常常认为这场失败本可以避免的,是不可以接受的。
比如说,赵王如果继续起用赵
军老帅廉颇,让他继续坚守不出的话,会让秦军弹尽粮绝,不战而退。
或者说,如果赵括不拼死突围的话,等待援军也许会反败为胜。
在下也查考过许多历史资料和历史背景,却赞同另一种说法:这场战役,赵军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里我不想展开讨论,这场失败可以不可以避免,只想结合当下,有不少学霸在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后展现出来的困惑,甚至疯狂的举动来浅析一下,咱们教育体系中对失败者的包容和鼓励是不是少了一些?
咱们也把“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信条挂在嘴边,但是当失败不可避免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者自己的孩子身上时,这句话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
中国历朝历代的史书上,从来都是战争的胜利者在书写历史,篡改历史。汉朝的司马迁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即使双腿被致残,也要坚持把历史事实写进他的《史记》中!
但是,绝大多数的史官们就没有这种精神和勇气了。
“成王败寇”就成了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主旋律。
长平之战的真实历史是:赵括确实也犯有不少错误,又碰上了秦军战神白起。在弹尽粮绝后,又无援军的消息,赵军主帅赵括,明知道主帅带头突围此事不可为,却为之!在被秦军包围40多天后,赵军士兵已经在吃死马,死尸的情况下,他身先士卒,试图领军突围,不幸战死。

但这段史实被掩盖后,后人只是学习到了“纸上谈兵”的不靠谱,并没有真正学习到对失败者的宽容和吸取失败者的教训,避免将来发生类似的错误。

在当今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体制下,莘莘学子都被赶到一条独木桥,赶到一条悬崖峭壁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失败者就会丢父母的脸,丢乡亲们的脸,丢老师的脸,丢点点点点点的脸!
本人在30年前的高考中也曾遇到过有同学在考场里晕倒,有同学在考试期间睡不着觉的情况。更有甚者,在得到了高考成绩以后,有同学甚至想不开,想自杀。
虽然事情已经经过了30多年,我也深深地受到这种心理上的伤害!有时晚上做噩梦,常常出现的情形是考试结束铃声响了,我还有好几张试卷没有开始解答,吓我一身冷汗!

看看当下的新闻,当下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学霸类型的,在考上大学后,在考研,考博期间,因为成绩不佳或者感情受挫,就做出了一些疯狂的举动,甚至跳楼自杀的行为,触目惊心,太可惜了!

我们无法改变当前教育体制的现状和标准,但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可以从我们自身做起。
比如说,当孩子的成绩单摆在你面前的时候,请先深呼吸三口气,保持镇静,天没有塌下来。
其次,把TA们上学期甚至上学年的同科成绩放在一起比较,先找出有进步的学科,夸一夸孩子:“有进步,有进步。“
其次,不要急于把退步的学科抖出来。假装视而不见,但是这种视而不见不是真的实行鸵鸟政策,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甚至在一个星期后,看到孩子们比较容易沟通,比较放松的时候,不经意地提出不如意学科的情况,可以参考这样子问:“数学这门课不如上一次考的,主要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呀?”
之后,你一定要闭嘴,等孩子说。往往孩子们会告诉你,TA们的真实情况。
然后再针对TA们的回答,有目的性地提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或者让TA们提出来。

犹太人和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至少有一点区别在于:犹太人在对待失败的态度和教育方面,有独到的地方。犹太父母并不很在意失败这个事实,TA们更重视如何坦然接受失败这个事实,然后真正地把失败当做一个台阶去跨越,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吸取教训,让失败真正成为孩子们在未来生涯中的垫脚石。
犹太人为世界贡献了科学家爱因斯坦,股神巴菲特,政治家基辛格,等诸多名人。20%左右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犹太人,虽然TA们占世界人口总数0.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