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恒的天主智慧

(2025-08-01 21:40:33) 下一个

永恒的天主智慧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谕
纪念教宗圣良一世逝世十五百周年:
伯多禄教廷是基督徒合一的中心

1961年11月11日

致宗座和平共处、尊贵的各位宗主教、大主教、总主教、主教及其他地方主教:纪念教宗兼教会圣师圣良一世逝世十五百周年。

尊贵的各位宗主教,健康与宗座祝福

天主永恒的智慧“大能通达天下,妙妙地统领万物”。

(1) 它的光芒在教宗圣良一世的灵魂中闪耀着非凡的光辉,仿佛它本身的形象已烙印在心中;这位教宗展现出如此无畏的道德勇气——正如我们后来的前任庇护十二世正确地称他为“伟人中最伟大的”(2)——但他却又如此慈父般的关怀。

2. 他治国的智慧、他博学博识的学识、他高尚的胸怀、他永不磨灭的爱德——这些都是圣良一世为提升圣伯多禄教廷的声誉而付出的,全能的上帝也在他的眷顾下将我们提升到了圣伯多禄教廷的声誉。如今,在他逝世十五百周年之际,我们感到有责任弘扬他的美德和不朽的功绩,并坚信这些对我们所有人都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能够提升天主教信仰的威望并促进其传播。

毕生的辉煌

3. 那么,这位教皇的真正伟大之处究竟在于何处?在于道德勇气?——在于他于452年在明丘斯河畔,除了大祭司陛下之外,别无他物,他勇敢地迎战野蛮的匈奴王阿提拉,并劝说他率军渡过多瑙河,所展现出的道德勇气。这无疑是一次英勇的行动,也与罗马教皇的和平使命相得益彰。然而,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位毕生致力于宗教和社会福祉的杰出人物的孤例,他不仅致力于罗马和意大利的福祉,也致力于全世界整个教会的福祉。

“正义之路……”

4.“正义之路,如同闪耀的光芒,不断前进,直至白昼。” (3) 圣经中的这些话语完全可以应用于圣利奥的生平和事迹。要确信这一点,我们只需思考圣利奥的三个主要特征:1)他是一位全心全意奉献于宗座服务的人;2)作为基督在世的首席代理;3)作为普世教会的圣师。

宗座的忠实仆人

5. 利奥出生于公元四世纪末。《教宗名录》记载,他“源于其父昆蒂安,拥有托斯卡纳血统”。(4) 然而,由于他早年在罗马度过,他自然而然地将这座城市称为他的“祖国”(patria)。(5) 利奥年轻时就加入了罗马神职人员的行列,并最终被祝圣为执事。 430年至439年间,他以这一身份为教皇西克斯图斯三世贡献卓著,并在教会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他结交了众多朋友,其中包括阿基坦尼亚主教圣普罗斯佩和著名的马赛圣维克多修道院的创始人卡西安。卡西安说服他撰写了《论主的化身》(6),以反驳聂斯托里派,并称他为“教会和神圣职务的荣耀”(7)——对于一位普通的执事来说,这的确值得称赞!

神学家和外交家

6. 应拉文纳宫廷的请求,教皇派遣圣利奥前往高卢,解决贵族埃提乌斯和总督阿尔比努斯之间的争端。就在利奥执行这项任务期间,西克斯图斯三世去世了。罗马教会认可利奥无与伦比的神学学识以及他在外交和处事方面的实践智慧,认为没有人比这位执事更有资格在世上担任基督的代理权。

一位最杰出的教皇

7. 因此,他于440年9月29日被祝圣为主教,并开始履行其至高无上的教皇职责。他以如此精湛的能力履行了这一职责,以至于他必须跻身早期最杰出的教皇之列,很少有教皇的在位时间比他更长。他于461年11月去世,葬于梵蒂冈教堂的门廊。688年,根据教皇圣塞尔吉乌斯一世的命令,他的遗体被移至“圣彼得堡城堡”,后来,在新大教堂建造时,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祭坛上。

基督在世的代表

8. 那么,他一生中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基督教会在其历史上,很少像利奥大帝时期那样战胜过敌人。利奥大帝在公元五世纪中叶,如同基督教苍穹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伯拉纠派和聂斯脱利派异端

9. 要确信这一点,我们只需思考他是如何被任命为天主教信仰的导师。在这一领域,他赢得了与希波的圣奥古斯丁和亚历山大的圣基里尔齐名的声誉。众所周知,圣奥古斯丁在捍卫信仰、对抗伯拉纠主义的过程中,坚持神圣恩典对于正确生活和获得永恒救赎的绝对必要性。圣基里尔面对聂斯脱利的错误,坚持基督的神性,并坚信圣母玛利亚确实是天主之母。这些真理是我们天主教信仰的核心,而圣利奥继承了这两位博学之士——东西方教会最杰出的人物——的教义遗产,是他所有同时代人中最无畏的捍卫者。

教会合一的捍卫者

10. 因此,在普世教会中,圣奥古斯丁被尊崇为“神圣恩典的博士”,圣基里尔被尊崇为“道成肉身的博士”。同样,圣利奥也被普遍尊称为“教会合一的圣师”。

11. 因为教义的完整性并非他唯一关注的。我们只需粗略浏览他作为牧师和作家的惊人勤奋的大量证据,就能意识到他同样关心维护道德标准和维护教会的合一。

12. 还要考虑这位虔诚圣洁的教宗在礼仪创作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对礼拜合一的应有重视。《利奥圣事典》(8)中的许多主要祷文要么出自他之手,要么以他的作品为蓝本。

论道成肉身:致弗拉维安的信

13. 或许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及时且权威地介入了关于耶稣基督是否除了神性之外还具有人性的争论。他的努力促成了关于天主圣言化身的真教义的辉煌胜利。仅凭这一点,他便足以确立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14. 我们的主要证据是他致君士坦丁堡主教弗拉维安的书信,他在信中以惊人的清晰和精确阐述了道成肉身的教义,并表明该教义如何与先知、福音、使徒著作和信经的教导相一致。 (9)

15. 让我们引用这封书信中一段意义深远的经文:“因此,在不损害同一位格所结合的两种本性和本质的特质的情况下,威严化为谦卑;力量化为软弱;永恒化为必死;为了偿还我们自身所欠的债,不可侵犯的本性与可受苦的本性相结合,以便,为了治愈我们的病痛,天人之间同一位中保,人耶稣基督,可以与一种本性同死,而不与另一种本性同死。如此,真天主诞生于真人完整而完美的本性中;在祂自身的本性上完满,在我们所拥有的本性上完满。”(10)

谴责厄弗所公会议

16. 圣利奥并不满足于此,他明确阐明了“天主教会普遍相信和教导的关于主降生成人奥秘的内容”,(11)随后,在致弗拉维安的书信中谴责了449年以弗所公会议。在这次公会议上,欧迪奇的支持者们竭尽所能,以暴力和违宪的手段,强行将这位“极其愚蠢和无知之人”(12)的毫无根据的教条论断强加于人。此人固执地坚持基督只有一种本性,即神性。

17. 教皇以显而易见的理由称这次公会议为“强盗公会议”。(13) 公会议违背了宗座的明确命令,竟用尽一切手段,将“破坏天主教信仰”(14)和“强化可恶的异端邪说”(15)的任务揽在自己身上。

迦克墩公会议

18. 但圣利奥最负盛名的还是451年举行的迦克墩公会议。尽管面临马尔西安皇帝的压力,教皇仍拒绝允许其除非由其本人的使节主持,否则不得召集。(16)尊敬的弟兄们,事实证明,这是教会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其庄严地阐明了天主圣言的二性教义,并承认了罗马教宗的首席地位而闻名。然而,我们无需在此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因为我们的前任庇护十二世已在一篇重要的通谕中探讨过这个问题,该通谕是针对全体天主教世界,纪念其成立十五周年。(17)

第二十八条教规

19. 圣利奥拖延批准本次大公会议的决议,进一步证明了他对教会合一与和平的真诚关怀。我们不能将这种拖延归咎于他的任何疏忽,或任何教义方面的原因。显然,正如他自己解释的那样,他的意图是阻挠

第二十八条教规表达了会议教父们对君士坦丁堡教廷在东方所有教会中的首要地位的认同。

20. 这条教规究竟是为了无视教皇使节的抗议,还是为了赢得拜占庭皇帝的青睐而制定,尚不清楚。在圣利奥看来,它似乎损害了其他更古老、更显赫的教会的特权,而这些特权曾得到尼西亚会议教父们的认可。他还认为,这条教规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宗座本身的权威。他的疑虑与其说是源于第二十八条教规的措辞,不如说是源于制定该教规之人的政策。

21. 有两封信可以说明这一点:一封由会议的主教们寄出(18),另一封由利奥本人撰写,旨在驳斥他们的论点,并寄给了皇帝马尔西安。这封信包含以下劝诫:——

22. “世俗之事与神圣之事,根基不同,唯有主所立的磐石,才能建造稳固的房屋(玛窦福音 16, 18)。贪图不该得之物的人,必失去他应得的。”(玛窦福音 19)

23. 后来,许多杰出的东方教会与罗马教会分裂,其悲惨的历史,有力地证明了圣利奥在此表达的预言的准确性,以及他对未来基督教合一瓦解的预感。

迈向天主教的完全合一

24. 为了完善这段叙述,我们顺便提及另外两个例子,以表明圣利奥始终如一地关心维护天主教教会的合一:他介入了关于复活节日期的争议,以及他为在圣座与基督教诸侯的公共关系中营造相互尊重、信任和友好的氛围所做出的巨大努力。看到教会和平是他内心最美好的愿望。他屡次劝说这些君王与主教们联手,并支持他们的建议,“以促进天主教的合一”(20),从而从全能的天主那里赢得“除了王冠之外,还有一枚司铎的权柄”(21)。

教会圣师

25. 圣利奥不仅是基督羊群的警醒牧人和真信仰的坚定捍卫者,他还被尊为教会圣师,即在阐释和倡导每一位罗马教宗都维护和宣扬的神圣真理方面卓有成就的人。

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悼词

26. 为了佐证这一点,我们引用教宗本笃十四世在1754年10月12日颁布的宗座宪章《教会的战士》中,为圣利奥所写的宏伟悼词,当时教宗任命圣利奥为教会圣师:

27. “正是由于他卓越的德行、他的教诲以及他作为其子民牧者的无比警醒的热忱,他才赢得了我们先辈们的‘大圣’称号。他阐释了我们信仰的深奥奥秘,驳斥了那些攻击信仰的错误,传授了戒律和道德准则,他的卓越教诲闪耀着司铎雄辩的雄伟光辉,赢得了世人的钦佩,以及教会大公会议、教父和作家们的热情支持。这位最睿智的教宗的名声和声誉,几乎是教会其他任何一位圣师都无法比拟的。” (22)

讲道集

28. 他主要通过其众多现存的讲道集和使徒书信,确立了其“博士”的头衔。这些讲道集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几乎所有主题都与礼仪循环息息相关。在所有这些著作中,他不仅仅是阐释圣经的释经者,也不仅仅是竭力探究神圣启示真理的神学家。他是基督教奥秘的圣洁阐释者。他以清晰、详尽的阐述,秉承了历届大公会议、教父以及在他之前的教皇们的信仰。

29. 他的风格简洁、庄严、高尚、具有说服力,堪称古典雄辩的典范。但在宣扬真理时,他从未为了华丽的辞藻而牺牲精确性。他说话写作并非为了博取赞赏,而是为了启迪听众的心灵,唤醒他们渴望按照自己所宣扬的真理生活。

使徒书信

30. 使徒书信是他以教皇身份写给普世教会的君王、司铎、执事和修士的信。这些信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它们表明他是一位才智敏锐,却又充满务实智慧的人;一位品格高尚、坚守决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乐于宽恕的父亲;他充满爱心,圣保罗向所有基督徒指出,这是“更妙的道”。(23)

31. 我们在他的品格中观察到的正义与仁慈、力量与温柔的交融,无疑源于耶稣基督在使彼得成为牧羊人喂养祂儿子时,对彼得所要求的爱心。

圣伯多禄和他的羊群。(24)

32. 圣利奥毕生致力于展现基督——善牧的品格,展现于世人面前。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用使徒书信中的以下经文:

33. “我们既被慈悲的温柔包围,又被正义的严格包围。因为‘上主的一切道路,无不充满慈悲和诚实’(咏 24:10),我们被迫根据对宗座的忠诚,调整我们的观点,以衡量人类的过错(当然,并非所有过错都具有同等尺度),并认为某些过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原谅的,而另一些则完全应受谴责。” (25)

献身于真理、和谐与和平

34. 总而言之,这些书信和讲道雄辩地见证了圣利奥在思想和情感、言语和行动上对天主教会福祉以及真理、和谐与和平事业的热情奉献。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与合一

35. 尊敬的弟兄们,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即将召开。你们主教们将围绕罗马教宗,与他密切共融,向世界呈现一幅天主教合一的辉煌景象。与此同时,我们将简要回顾圣利奥关于教会合一的崇高理想,以给予指导和安慰。我们这样做的意图,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位最睿智的教宗,也是为了在这一伟大事件前夕,为信众提供有益的思考。

圣良思想中的教会合一

36. 首先,圣良教导说,教会必须合一,因为教会的新郎耶稣基督是唯一的。“因为教会是那位贞女,是唯一丈夫基督的净配,祂不容许自己被任何错误所败坏。因此,在全世界,我们应当拥有一个完整而纯洁的共融。”(26)

37. 在圣良看来,教会非凡的合一源于天主降生成人的圣言的诞生。 “因为基督的诞生是基督徒生命的泉源;元首的生日就是身体的生日。虽然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次序蒙召,教会的所有子民也彼此间隔一段时间,但全体信众,在洗礼池中诞生,是在基督诞生时与祂一同诞生,正如众人在祂的苦难中与祂一同被钉在十字架上,在祂的复活中复活,并在祂升天时坐在父的右边。”(27)

38. 玛利亚最亲密地参与了这“身体,即教会”的秘密诞生(28),因为圣神使她的童贞丰硕无比。圣良赞美玛利亚是“主的贞女、婢女和母亲”(29),“她孕育了天主”(30),“永远的海之贞女”(31)。

39. 此外,正如圣良所言,洗礼圣事使那些在圣盆中洗净的人不仅成为基督的成员,也分享祂的王权和司铎职。“凡在基督内重生的人,十字架的记号使他们成为君王;圣神的傅油使他们祝圣为司铎。”(32)坚振圣事,圣良称之为“藉着圣油的圣化”(33),加强他们与耶稣基督——祂的身体——教会——的元首——的同化,而圣体圣事则使这种结合更加完美。“因为,”圣良说道,“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无非是将我们转化为我们所领受的,从此,我们的灵魂和身体就拥有了祂,我们与祂同在,一同死去、埋葬、复活。”(34)

40. 但请注意:除非信众在美德、敬礼和圣事的共同纽带下保持紧密联系,并都坚守相同的信仰,否则他们就无法与神圣的救赎主,即宇宙的元首完美地结合,从而与祂组成一个可见的、活生生的身体。“完整的信仰,”圣良说道,“真正的信仰,是坚固的堡垒。”任何人不得加添任何东西,任何人不得减去任何东西;因为若非合一,就根本不是信仰。”(35)

41. 为了维护信仰的合一,所有神圣真理的导师——即所有主教——必须与罗马教宗共融,同心同德、同声同气。“正是身体各部分合一,使所有人同样健康,同样美丽,而整个身体的合一需要一致同意。它尤其要求司铎之间的和谐。”他们拥有共同的尊严,但等级却不统一,因为即使在真福宗徒中,尽管他们尊贵的地位相似,权力也有所不同。虽然他们被选举的权力相同,但其中一人却被赋予了领导其他人的权利。(36)

罗马主教,可见合一的中心

42. 因此,圣利奥认为,罗马主教作为伯多禄的继承人和基督在世的代表,是整个天主教会可见合一的中心。圣利奥的观点显然得到了支持。

福音书和古老的天主教传统都证实了这一点,正如以下文字所示:“从全世界中,只有一人被选中,那就是彼得。他被安置在各国所有选民、所有使徒和所有教父面前;因此,尽管上帝的子民中有许多神父和牧师,但彼得仍亲自委托统治所有基督以最高权威统治的人。亲爱的,神圣的纡尊降贵赋予彼得的权力,是多么伟大和奇妙啊。如果上帝希望其他君王与他分享任何东西,那么除了通过彼得,它永远不会给予它所拒绝给予他人的东西。” (37)

43. 圣利奥认为,伯多禄的神圣权威与其他宗徒的权威之间牢不可破的联系是天主教合一的基石,因此他不厌其烦地强调:“这(约束和释放的)权威也传给了其他宗徒,而这法令所确立的,也传给了教会的所有领袖。但将原本属于所有人的权力委托给一个人来掌管,是有充分理由的。因此,这权力被委托给伯多禄个人,因为伯多禄的形象应高于所有教会领袖。”(38)

圣伯多禄及其继承者的训导特权

44. 此外,教会可见合一的另一项重要保障,也逃不过这位圣教宗的注意:即基督亲自赋予宗徒领袖伯多禄及其继承者的无误教导的最高权威。利奥的话毫不含糊:“主特别眷顾彼得;祂特别为彼得的信仰祈祷,因为如果首领的意志不被颠覆,其余使徒的境况将会更加稳固。因此,其余使徒的力量在彼得身上更加强大,神圣恩典的扶持也如此安排,以至于基督赐予彼得的稳固,也通过彼得传递给其他使徒。”(39)

45. 这句话用在圣彼得身上,足够清晰有力;然而,圣利奥毫不犹豫地宣称自己也拥有同样的特权。他并非渴望世俗的荣誉,而是他毫不怀疑,自己与使徒之王一样,都是基督的代理人。例如,请思考一下他布道中的这段话:

46. “因此,我们铭记上帝赋予我们的责任,没有理由以隆重庆祝我们司铎职周年纪念日为荣,因为我们真诚而真实地承认,正是基督在我们一切正当的作为中,成就了我们的圣职。我们不以自己为荣,因为离了祂,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我们以祂为荣,祂是我们一切的力量。”(40)

47. 他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圣伯多禄对基督教会的治理不再有任何影响力。虽然他信赖教会神圣创始人的持续活动,但他也信赖使徒伯多禄的保护,他自称是伯多禄的继承人和继任者,并“反过来履行”了伯多禄的权威职责。(41) 他将自己普世事工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使徒的功绩,而非他自身的勤勉。他的许多著作都可以引用来支持这一说法。我们选择如下:

48. “因此,如果我们正确地行事和正确地颁布了任何命令,如果我们通过每日的祈祷获得了天主的慈悲,那都是由于他(伯多禄)的功绩和功德,他的权能永存,他的权威在他的教区中盛行。”(42)

49. 我们不应认为圣利奥所宣讲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教义。因为他作为普世牧人的至高职分源自基督本身,这也是他的前任圣英诺森一世和圣波尼法斯一世的教导(44),并且与他经常阐释的福音书章节完全一致(玛窦福音 16:17-18;路加福音 22:31-32;若望福音 21:15-17)。他经常提到“我们必须关怀所有教会,这主要出于神圣的命令。” (45)

罗马的精神伟大

50. 难怪圣利奥习惯性地将对罗马的赞美与对宗徒之王的赞美结合在一起。他在一篇关于宗徒彼得和保罗的布道中,以如下的话语开头赞美罗马城:

51. “罗马啊,正是通过这些人,基督福音的光芒照耀着你们……正是他们,将你们提升到如此荣耀的境界,使你们成为一个圣洁的民族,一个被拣选的子民,一个祭司和君王的国家,并通过彼得的教廷成为世界的首都。通过对上帝的崇拜,你们获得了比通过世俗政府更广阔的帝国。因为,尽管你们的疆域因你们的多次胜利而扩张,你们的统治范围遍及陆地和海洋,但你们在战争中的辛劳为你们赢得的臣民,却比基督的和平为你们赢得的臣民要少。”(46)

52. 这位伟大的教皇回顾了圣保罗对罗马早期基督徒信仰的伟大见证,

他嘱咐罗马人保守信仰的完整性、完整性和无瑕疵。他以慈父般的鼓励之语说道:

53. “因此,你们这些为上帝所爱、蒙宗徒嘉许的人们——因为外邦人的导师,蒙福的使徒保罗对你们说:‘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全世界’(罗马书 1:8)——你们应当保守你们心中那份你们知道的、正是这位伟大传教士对你们评价高尚的原因。你们当中的任何人都不要让自己配不上这份赞誉,也不要让哪怕一丁点欧迪奇不敬教义的污点感染一个长期以来未受异端邪说影响、受圣灵教导的民族。”(47)

圣利奥事工的巨大影响

54. 圣利奥为维护罗马教会权威所做的英勇努力并非徒劳。正是由于他个人的威望,“使徒之石的堡垒”不仅受到参加罗马会议的西方主教的颂扬和崇敬,也受到聚集在卡尔西顿的五百多位东方主教(48),甚至拜占庭皇帝(49)的赞美和崇敬。

55. 我们还可以引用居鲁士主教狄奥多勒对罗马主教及其特权教众的崇高赞誉。狄奥多勒在公元449年著名的迦克墩公会议前写道:

56. “鉴于贵教廷所享有的诸多特殊特权,贵教廷理应在所有方面都享有卓越的地位。其他城市因其规模、美丽或人口众多而著称……但贵教廷拥有来自万物之主的最丰富美好事物。贵教廷是所有城市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城市,是世界的女王,人口众多……贵教廷也拥有我们共同的教父和真理导师彼得和保罗的陵墓,照亮信徒的灵魂。这两位圣人的确在东方崛起,但他们将自己的光芒洒向四面八方,并自愿在西方度过人生的日落,如今他们正从那里照亮全世界。正是他们使贵教廷如此辉煌。这是贵教廷所有美好事物中最重要的。他们的教廷至今仍蒙受着光明的祝福。”天主临在,因祂已将祢的圣德安置于此,以散播唯一真信仰的光芒。”(50)

57. 东方教会官方代表对利奥的崇高敬意并未随着他的去世而终止。拜占庭礼仪将2月18日定为他的瞻礼日,并诚挚地称他为“正统的领袖,以其圣洁和威严而闻名的导师,世界的明星,基督徒的荣耀和光芒,圣灵的竖琴”。(51)

58. 格拉修斯月历法也呼应了这些赞誉:“作为伟大罗马的主教,我们敬仰这位父亲利奥的自制力、纯洁性以及他的诸多美德,他凭借这些美德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但他最辉煌的成就是那些与真信仰相关的成就。” (57)

呼吁合一

59. 尊敬的弟兄们,我们关注这些事实,旨在毫无疑问地证明,在古代,东西方都曾慷慨地向圣良大帝致敬。但愿今日也是如此;愿那些脱离罗马教会但仍将教会福祉放在心上的人,能够再次见证对圣良那自古以来普遍的敬重。

60. 只要他们能够解决彼此的分歧——那些关于这位伟大教宗的教导和牧灵活动的可悲分歧——那么他们所信仰的信仰将焕发出新的光辉;即“只有一个天主,只有一个天主与人之间的中保,就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53)

基督诫命的普世性

61. 我们是圣良在罗马伯多禄教区的继承人。我们共享伯多禄的罗马教廷。我们与他一样坚信耶稣基督赐予宗徒及其继承者的神圣使命,即传播福音,为全世界带来永恒的救恩。因此,我们珍视圣良的愿望,希望看到所有人走上真理、爱德与和平之路。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

62. 为了使教会能够更好地履行其崇高的使命,我们决定召开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我们坚信,天主教圣统制的这次隆重会议不仅将加强信仰、敬礼和纪律的合一,这是基督真教会的显著标志(54),也将吸引各宗派绝大多数基督徒的目光,并引导他们聚集在“伟大的羊群牧人”(55)周围,他将自己的羊群托付给伯多禄及其继承者们,由他们永远守护。 (56)

圣依勒内乌斯

63. 因此,我们热切呼吁合一,旨在呼应圣良在五世纪多次提出的主张。我们也希望将圣良在《圣经·旧约》中说过的话语,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话语。

当爱任纽蒙上帝之意召唤他从亚洲前往里昂教区,并使其殉道的荣耀降临于此时,他向所有教会的信徒致函。他认识到罗马主教是从两位使徒领袖(57)手中接过这一权力的继承人,并向所有基督徒发出了如下呼吁:

64. “因为,由于这教会卓越的优越性,所有教会——即世界各地的所有基督徒——都必须与它合一;所有这些信徒(或那些主持教会的人)正是通过与它的共融,才保存了使徒传统。” (58)

愿众人合而为一

65. 但我们最大的愿望是,我们呼吁合一,这呼声能与救主在最后晚餐时向父的祷告相呼应:“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人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合而为一。”(59)

66. 难道我们能说,天父竟然没有垂听这祷告,却接受了基督在十字架上宝血的祭献吗?基督不是说过,他的父从未拒绝听他的祷告吗?(60) 他为教会祈祷;他为教会在十字架上牺牲自己,并应许祂永远与教会同在。因此,我们确信,这教会自古以来,至今仍是独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因为它就是如此建立的。

一些充满希望的迹象

67. 然而,遗憾的是,如今基督徒之间那种所有基督信徒都宣认同一信仰、进行同一礼拜、服从同一最高权威的合一,并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然而,我们确实看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心怀善意的人士,热切地致力于在基督徒之间实现这种可见的合一,这种合一真正符合神圣救主的旨意、诫命和愿望;这对我们来说,是喜乐的慰藉和无尽希望的源泉。我们知道,这种对合一的渴望是由圣神在他们心中培育的,而这只能按照耶稣基督所预言的方式实现:“将来会有一个羊圈,一个牧人。” (61)

和平与和好之日

68. 因此,我们恳求基督,我们在天父那里的中保和代言人(62),赐予所有基督徒恩宠,使他们能辨认出祂的真教会与其他教会不同的标志,并成为其虔诚的儿女。愿天主以其无限的仁慈,加速那期盼已久的喜乐普世和好之日的到来。届时,所有基督的救赎者,将团结在一个大家庭中,共同赞美神圣的慈悲,欢欣地唱出古代圣咏作者的诗句:“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63)

69. 同一位天父的儿女,同享永恒福乐的共同继承人,在和平与和好之日,必将是耶稣基督奥体凯旋之日。

结语

70. 尊敬的弟兄们,值此圣良大帝逝世十五百周年之际,天主教会的处境与五世纪初大体相同。同样的敌意浪潮席卷而来。在我们这个时代,教会经历了多少猛烈的风暴——这些风暴扰乱了我们慈父般的心灵,尽管我们的神圣救赎主早已明确警告过我们!

71. 我们看到“福音的信仰”(64)处处岌岌可危。在某些方面,有人试图劝说主教、神父和信众撤回对罗马教廷——天主教合一的堡垒——的忠诚,但通常都徒劳无功。

祈求良大帝的庇护

72. 为了使教会摆脱这些危险,我们满怀信心地祈求那位最警觉的教宗的庇护,他为天主教合一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撰写了著作,并承受了巨大的苦难。

73. 对于那些为了真理和正义而忍受苦难的人们,我们重述圣利奥曾经对君士坦丁堡的神职人员、政府官员和人民说过的安慰之言:“你们应当坚守天主教真理的精神,并通过我们的职务接受宗座劝诫。‘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腓立比书 1:29)”(65)

74. 我们也为那些享有天主教合一保障和稳定的人祈祷。尽管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仍然是神圣救赎主的代理人,我们为你们的祈祷,与基督为祂挚爱的门徒和那些愿意相信祂的人向天父祈祷的一样:“圣父……我祈求……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 (66)

爱德,纽带

75. 我们恳切祈求天主赐予教会所有子民的圆满合一,唯有借着爱德才能达到。因为爱德是“圆满的纽带”。(67)唯有爱德,才能使我们爱天主胜过一切,并使我们乐于尽一切努力。

以慷慨的精神,尽我们所能地善待他人。唯有爱德,才能使“永生天主的殿堂”(68)、圣教会及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子民,散发出超自然的美。

整体完美,个体完美

76. 因此,我们再次以圣良的话劝勉这些教会的子民:“信众,无论整体还是个体,都是天主的圣殿;正如祂的圣殿整体完美,个体也必须完美。虽然并非所有肢体都同样美丽,在如此众多的肢体中也不可能有同等的功绩,但爱德的纽带使他们都同样分享整体的美。因为他们都在神圣之爱的团契中合一,虽然他们并非都运用相同的恩赐,但他们仍然彼此分享各自拥有的美好事物。他们爱的对象不可能是与他们无关的事物,因为当他们为他人的进步而感到高兴时,他们自身的成长也使他们更加丰富。” (69)

围绕单一标准

77. 尊敬的弟兄们,在结束本通谕之前,我们不能不再次提及我们自己和圣利奥最热切的渴望:看到耶稣基督宝血救赎的全体信徒,在战斗教会的单一标准周围重新团结起来。然后,让我们认真地开始战斗,全力抵抗敌人的攻击,他们在世界许多地方威胁着要摧毁我们的基督教信仰。

78. 圣利奥说:“当所有信徒的心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神圣服从行为中时,当在基督教军队的营地中,各方都为战斗和防御做好同样的准备时,天主的子民才是最强大的。”(70)

79. 因为在基督教会里,如果爱是女王,那么任何黑暗王子都无法获胜。 “当人们的心在对天主的爱和彼此的爱中重新团结起来时,魔鬼的作为便能被最有效地摧毁。”(71)

80. 尊敬的弟兄们,为了实现这一期望,我们满怀爱心地将天国祝福的真挚赐予你们每一位,以及托付给你们悉心照料的羊群,即我们的宗座降福。

于1961年11月11日,即我教宗任期第四年,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颁布。

若望二十三世

拉丁文本:Acta Apostolicae Sedis,53(1961),785-803。

英文译本:教宗讲话,8(1962年7月),7-22。

[ 打印 ]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