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通往圣城之旅 ---二哥(我姐夫)九十年代初出国闯荡记(连载1)

(2019-02-06 17:12:42) 下一个

通往圣城之旅 ---二哥九十年代初出国闯荡记(连载1)

 

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部悲剧。

但用长镜头看生活,生活就是一部喜剧。 ---卓别林

 

      幽默大师卓别林一语道破人生之真谛。最近闲来无事,我也试着用我自己特有的长镜头与特写镜头给大家呈现一出出精彩的剧目。

       从哪儿开始呢?就从我姐夫(家里排行老二儿,所以大家都叫他二儿哥)二哥那天跟他的同事加哥们儿祥子一起喝酒侃大山说起吧。那是1988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姐夫和同事祥子都在北重(北京重型电机厂)的销售科工作,他俩都是70届的(54年出生的70届初中毕业生),都当过兵。相同的年龄和阅历让哥儿俩很能聊到一块儿。交代一下,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到了攻坚克难的时刻,政府进行价格闯关,市场上物价开始飞涨,老百姓一窝蜂似的拼命抢购所有市场上能见到的耐用消费品(当时抢购钢琴最时髦)。北重这种老国营厂子又没什么效益(据说现在可完全不一样了,祥子早翘起来了,当然这是后话)。可想当年人心浮动缺乏安全感,大家都想发大财当大款。那天,在厂子销售科办公室无聊地坐了一天,快下班了,祥子突然神秘地跟我姐夫耳边嘀咕了一句:“哥们今天有喜事儿,我请你喝酒。”

      一出厂子门儿,他们就坐公交直奔西单的同春楼(山东鲁味的中华老字号,北京八大楼之一),因为同春楼的大厨周兴是我二哥的铁哥们儿,从菜品到菜量绝对照顾。酒过三巡之后,祥子慢慢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哥们儿,我弟去日本发了”。列位,现在一提出国都已经稀松平常了,但在80年代末的中国,一提出国,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啊!在当时未经世故的国人眼里,海外华人都带着一圈儿华丽的光环。出国挣大钱可是当时想迫切摆脱贫困面貌的中国人的最大梦想。祥子他弟原来在北京也没什么正经工作,倒腾点儿字画挣了点儿钱。我记得当时还给我照了一眼周怀民的画儿呢。不知怎么弄的,搭上了去日本留学的路子。其实当时的中国人去日本留学就是个幌子,基本上都是申请那些管理不严的最初级的日本语言学校,交点儿学费办个签证,去了以后就到学校点个卯。然后就没天没夜地开始挣钱打工。祥子跟二哥说他弟在东京打三份工,一天就睡2小时,全年不休息,省吃俭用一个月能挣33万日元(当时相当于2000美金)。一年下来,刨去学费生活费,怎么着也能落下一万多美金呀。我姐夫当时都听傻了,一万多美金就相当于10多万人民币呀!(当时美元兑人民币1:10)

      从那天起, 我二哥就开始打起出国挣钱的心思了。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时二哥可一点儿没什么出国的路子。祥子虽然说要帮二哥办日本留学,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主要目的就是显摆显摆,吹吹牛逼。转眼过了年,我二哥通过父亲的关系调到了中国船舶集团物资总公司市场材料开发处,这在当时可属于中央部委机关的肥缺儿铁饭碗呀!(据说现在更牛了)

       我姐夫虽说是70届的老毕业生,但平时爱看各类名著(名人传记类的最喜欢)书籍,学识渊博,特有眼力见儿,而且还写德一手好钢笔字儿。去了以后就给总经理陈正泰当秘书,通过一次出差,竟然混成了忘年交了。二哥正混得顺风顺水之时。六四爆发了。之后一段时间,中国政治万马齐喑,经济也从市场改革向计划经济倒退。一些像我二哥这样不甘寂寞的中国人又开始琢磨起自己未来的出路了。而正在此时,中国开始刮起了一股国际倒爷出国挣钱的大潮。当时,随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的推进,原东欧各个社会主义盟国纷纷脱离苏联转向市场自由化的西方阵营,而苏联本身因为中国六四的刺激,苏共政权也已然风雨飘摇,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闹独立,联盟内部物价飞涨,各类生活物资急剧匮乏。国际倒爷其实是八十年代末才叫响的,开山鼻祖不是中国人,而是当时的东欧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等)苏联老毛子。最初这帮人乘火车吭哧吭哧地手提肩扛大包小包地将中国货倒腾到本国出售(基本上是一本万利)。当时的北京秀水街雅宝路就是他们发迹的大本营。

         说起雅宝路,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它位于东城区大雅宝胡同东端城墙开辟了一豁口,向东铺路到日坛公园,故称雅宝路。其实雅宝路很短从东二环边上延申到日坛公园西墙不到500米,7-8宽,因为比邻当时的使馆区,占据独特的地理优势,当时可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涉外专营窗口。最初也就几十个小摊位发展到现在都有数墥商业大厦了。那是的雅宝路和秀水,基本以地摊的形式售卖各种当时叫外贸服装,经营形式松散,但在当时,也是地租最贵,外商最多,交易最快的场所。

      当时的北京人看着,心里纳闷儿,这些毛子玩儿命采购大批量的皮夹克羽绒服文化衫,是要拿回去送人?时间长了就琢磨出味儿了,原来是回国后高价倒卖呀!这钱也太好挣了。于是乎,北京的倒爷们开始上路了,所以最早的中国国际倒爷其实以北京人为主。

       话说,即使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对于年轻人来说,出个国跳个槽就像横亘在你面前的一堵高墙难以逾越。只要单位卡住你的人事档案不放,你哪儿都别想去。而到了公安局这一关,签证先不说,因私护照就很难办。当时办护照要有国外的邀请函(公司学校都行)或国外经济担保信,必须是外文的,还要外国公证过的。当时绝大多数国人哪儿有这种国际路子呀?俗话说,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乎,各种办出国文件的人贩子市场就出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故事精彩,很有感觉,期待下集。
绿卡之囚 回复 悄悄话 人生就是无数剧本中的一个或二,三个剧本的杂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