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飞号

草根原创,旨在宣传和弘扬中国中医针灸,分享在北欧芬兰的临床工作随笔并生活随想
正文

静夜思病(3)

(2019-01-22 00:51:23) 下一个

最近几天心里一直都在斗争着,到底写不写这个小段,或者说到底该如何写这个小段,感觉天天都在跟自己打架。

 

谈到斗争,大到人类、民族和国家小到团队、家庭和个人等,几乎我们时刻都处在各样的斗争漩涡中,也似乎非常适应在不同的领域和环境中抗争。所以, 加油, Fighting随处可见,渗透到方方面面,当然包括跟疾病做斗争。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感冒。

 

 

大概50后,60后,甚至更年长的前辈们都记忆犹新“于天斗其乐无穷,于地斗其乐无穷,于人斗其乐无穷”,“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等豪言壮语。当然了,这完全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等等的,也绝对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但是,其所独具的根植式洗脑却深深影响着我们对待疾病的态度。 譬如,常常听到患者如此的口头禅:我们把美帝苏修日本鬼子都斗败赶跑了,一个小小的胃溃疡、结肠炎等等疾病算个什么。的确,作为一个医生,我实在很高兴,因为患者很积极,很正面,斗志昂扬。可是,身患疾病时,我们真的需要草木皆兵、武装到牙齿的斗争精神吗!?

 

一次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Marikka女士,容貌智慧都是绝对的人中凤王。再后来,她因为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副作用寻求针灸帮助。 言谈中得知,她曾在芬兰外交领域里跟美国、俄罗斯、中国等超级大国在谈判桌上唇枪舌战地抗争过,为国为民,成就颇丰。因为贯有的的斗志斗勇精神,在对待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她自然而然地处于应战状态,甚至想象着以自己强大的抗争精神配合抗癌化疗等药将每一个潜在的癌细胞赶尽杀绝。 不得不说,前1年半的时间里非常奏效。 Marikka重返工作,风采依旧。可是, 在一次例行的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癌细胞已经扩散。Marikka彻底坍塌了,情绪跌落到谷底。

 

 

那是个临近圣诞节的下午,隐约可以听到电话里Marikka的抽泣声, 她恳求无论如何安排一个额外的治疗时间,支撑难熬的圣诞假期。 隔日,没有任何装扮、任何修饰,Marikka神情憔悴地来了,原本一个小时的治疗时间,我们边治边聊,持续了2个多小时。临走时,她紧紧拥抱着我,感恩涕零地说:这绝对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身心治疗, 她决定停止斗争,与病共处。接纳自己与疾病将要长期共存的状态,接纳不那么正常的自己。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病人,或者都在患病的路上,区别在于有些人已经启程了,有些人晚点上路。换句话说,有些病显形了,有些病尚在隐形。无论显形还是隐形,自我身体是独有唯有的统一融合整体,并非存在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患病的身体,或者健康的一面和患病的一面,患病只是说明机体处在某种非健康范围内的状态,而且,时时动态变化,绝非静止不动。

 

如果在思维意像里一定假想个健体和病体之分,那便意为着我们试图将自己一分为二,黑白对立,也就是说,自己跟自己决裂,自己斗争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假以时日,结局一定是自我解体、自我消亡。

 

 

故宫博物院里最尊贵、最宏伟、等级最高的宫殿莫过于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此三大殿的命名充分体现了华夏“和合”文化的精髓在建筑些中的应用。 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观。

 

人体的健康是一种身、心、灵的平衡。这种平衡,应该在静心、放松、沉着的状态下才可以达到最佳的自我调节及自我修复。正如,《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世界范围内,我们有跨国界的维和部队(peacekeeper)。 国家层面上,和谐、维稳更是首要大事。 此外,睦邻友好,家和万事兴都是我们一贯崇尚的处事方式。 但是,我们似乎欠缺了最最重要的一课: 跟自己和解, 尤其与疾病和平相处。所谓的与病共处其实就是完全接受并接纳疾病的发生发展,既来之则安之。 

 

 

 

或许抗争观念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中太根深蒂固了---与敌人抗争、与命运抗争、与疾病抗争……。很多情况下,一旦获知患病, 尤其是重大疾病,除了高度的紧张、担心、忧虑等之外的情绪, 余下的关键词就是:备战和抗争。
 

上周三, Marikka的同事Timo前来就诊。尽管看上去有点疲惫,但Timo仍然混身上下散发着中年成功男士的自信与睿智。 Timo一边诉说近些年前列腺增生带来的不适,一边念着单子上长长的就诊记录,时不时还强烈的释放出自己跟疾病抗争到底的坚决信心。 尤其是他提及自己几乎还未曾品尝过失败的滋味,怎能败给区区一个前列腺增生呢?

 

 

无须多言,他的应激状态也许已经从最初的拒绝接受生病到现在的拒绝接纳病态了。期间,Timo 也谈起了其同事Marikka,  并特意提起了那次彻底改变Marikka对待疾病态度的治疗。就坡下驴,因势利导,当即决定给Timo奉送一次免费的“话疗”。 我们深入探讨了拒绝抗拒并完全接纳。或许,很多人觉得接纳带有消极的含义,意味着失败、放弃、投降、退缩等等。 然而,接纳与这些完全无关,它不是说消极接受任何疾病,不去做任何努力,更不是停止采取积极行动。反之,接受当下的生病的事实已经发生,任何后悔、自责、悲伤、愤怒都不利于生命的前行。很多情况下,疾病本身并不是问题,而认识和对待疾病的态度才是最大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时间匆匆, 一个小时的谈话很快就结束了。临走时,Timo似乎有所醒悟,并乐意就此话题继续探讨,欣然接受针灸疗法。 趁热打铁,现学现用,他也爽快接受了我的建议,不再抗拒本次的免费“话疗”。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真心希望他会明白对待疾病,最大的智慧便是顺流而下的臣服,而不是逆流而上的抗拒。

 

 

末了,弹奏一点玄外之音,创建几个开放话题,没有对抗斗争之嫌,仅供读者思考讨论。

 

1.  我们常常说: 去医院看病,或者直接说:去看病, 而英语环境下常说: See a doctor (即,看医生)。 尽管都是同一事件,细细想来,“看病”和“看医生”传递的信息应该还是有区别的。“看病”似乎已经将病从身体整体上隔离区分出来了, 也就是说,已经健体”和“病置于对抗情景。 而,“看医生”似乎更符合医患看与被看的情景对话。

 

2. 对抗疗法应该是西方医学体系里最重要的理念。譬如,手术切除肿瘤、 抗生素、抗病毒药、降糖药,降脂药等等疗法都是以对抗、消灭为主。或许,这正是为什么是对待疾病时选择抗争态度的最高纲领和指导思想吧?

 

3. 尽管中医在理法方药上讲究阴阳平衡、五行和谐、天人合一等等更加圆通和合的思维理念, 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中医在病因病机的划分也是正邪分明, 譬如, 《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简简单单八个字几乎概括了中医的病理和医理乃至养生法则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也有很大的对抗思想。甚至如今市面上,我们很容易就找到如此的中成药: XXX降压丸, XXX降糖片……。

 

4.  斗胆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提个稍稍沾边的千年争论: “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 难道人之初一定会或者一定要善恶分明吗? 难道就不可能:人之初,不善不恶, 只是后来的后来,环境、教育、经历等等造就了多样且复杂的善恶一体人。乃至于跟狼在一起变成狼孩了,跟猪在一起变成猪孩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