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飞号

草根原创,旨在宣传和弘扬中国中医针灸,分享在北欧芬兰的临床工作随笔并生活随想
正文

名医开出神方子,好药在哪里?

(2018-12-20 00:02:41) 下一个

尽管这不是第一次了,也记不清具体这是第N立方次了。最近几年,报纸、电视、网络乃至微信圈,越来越频繁报道推发此类假劣中草药的新闻了。当今早校友群里又出现如下的消息时, 震惊、羞愧、气氛、叹息、无奈等五味杂陈地死死堵塞在气会---膻中(胸口)了。

 

“据称,2018年10月21日 至2018年11月21日期间,  某某市药监局及相关部针对该市一个通过国家“三局一部”验收的,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大型中药材批发市场开展扫荡式突袭大检查, 致使该市场批发中草药的业主们家家关门,户户闭灯,集体躲僻,全面逃逸。”

 

 

诺大的一个集中草药收购、批发、加工等于一体的跨省级综合市场,家家都在贩卖制作假药和劣质药。譬如,染色的毒中药,双氧水浸泡过的中药,化肥农药严重超标的中药,激素催生的中药,壮根灵追根的中药,转基因中药等等, 堪称毒样别处,损招不绝。 而来这里批发中草药的都是省内以及邻省的各市、县、镇的大、中、小中西医医院、个体诊所,同时也包括大小药房等。

 

细思极恐!这一袋又一袋的假劣中药通过各种渠道,最终又一点一滴的喝进了老百姓的肚腹, 甚至有些人还严遵医嘱,希望效如桴鼓,煮了再煮,喝了再喝。谁又可以说得清,这些假劣甚至毒中药到底是治病了,还是致病了呢?

 

每次看到如此的新闻都感慨万端,然后迅速保存起来。如同祖传珍宝毁于我手,包起来不被人知。又如致命短板被揭穿,瞬间玩个人间蒸发。无奈,丑媳妇总归得见郎,藏起来也得活呀。

 

 

坦诚直面现实吧,中药的假劣次差状况绝对属实,并正在加速恶化,大概涉及面太广和中间环节太多,尽管民间官方都有所醒悟,并付之行动,但收效微乎其微,局面何时才能转好呢? 

 

真担心,以后所谓的野生道地中药材只是个概念而已了,期望发达的科技可以在中药的栽培、采摘、炮制、加工、质控、提纯等方面有所突破,但这似乎又不符合中药的四气五味蜜制醋泡归经入脏乃至文火武火先煎后下等传统砂锅煮,难啊! 

 

我一向是个乐观的人,但唯独中药,却很悲观。也许,以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都会列入无人问津的文学作品了。

 

 

中医药大学的传统专业只剩徒手的针灸推拿和半个骨伤专业了,因为需要内服外敷的伤科也无须存在。甚至灸疗也要消失,不要说7年陈艾了,即便当年的好艾在市面上也是少之甚少, 化肥催生的艾草比树还高。中医药的至高圣殿---中国中医科学院也许要更名为:中国针刺推拿刮痧拔罐科学院才名副其实了。

 

我如此厉害的国,在航空航天、高铁路桥、人工智能、互联物联等等设计、制造、金融等领域里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欧赶美,碾压战斗民族俄罗斯十万八千里。我们如此的聪明、勤奋、抗压、经难、耐磨, 为何,在制度调控,监管治理等柔性领域里,我们却又是如此的欠缺智慧、如此的荒唐、如此的巨婴?

 

 

食品和药品都是民生大计,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食品安全和质量涉及的部门太多太复杂,那么, 种植、管理、收购、加工、营销区区常见的100多味中药,难道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吗? 其他不说,有记忆的70代中后期,当时还是生产队,每年夏收打场之后就是缴公粮、各村的粮食集中运送在县粮食局,专人负责审验。麦子受潮了,就地院子里晾晒; 有石子土块等的,就地散开挑拣; 有沙尘草芥,立刻过风车等等,一步一步严格把关,直至完全合格。 40年过去了, 意识觉醒了技术创新了社会进步了,居然在性命攸关的中药材的监管治理上退后了, 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政界高官、学界泰斗、医界大牛以及商界大佬几乎都沉醉在“中医药国际化, 世界化”的发展大计和远景宏图。 都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难道一包又一包的假劣中药真的可以纵横四海,福祉天下吗? 

 

君不见, 大师照样鼓吹“一剂草药,病去人安”的种种神迹奇事,可是,有几个真的知道甚至认识, 那一剂草药里都是什么玩意儿。让一个医生整天担心开出去的药的质量,让一个患者整天怀疑吃下去的药的真伪, 实在太可悲可叹了。 

 

 

医学院校的教授们、临床大家们天天宣称,药方的不传之谜是“量”, 譬如, 大家熟知的6味地黄丸, 无论从6味药材、 乃至具体的用量, 都暗合了医易中的“天一生水,地六乘之”, 乃至“少阳,老阴之数”的药量。斗胆问一下,如果质有问题, 讲究8g, 6g等等的量,还有一点点意思吗!

 

纵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每想到此或者看到中药造假掺次事件, 总是别样的郁闷愁烦! 毕竟是中医人,而自己又像叛徒内奸一样的反中药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爱之深,痛之切吧)。常常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患者请求开个方子,或者推荐个中成药,我都直截了当地拒绝。对有些情有独钟或者偏执于中药的人,也是一再强调购买大制药厂或者大药房的,也许有可信的质控体系。

 

 

 100多年以来,受西医影响,耳边"废医存药"一直呼呼做响, 悲哀呀,如今我们却自作孽,似乎要面临"医药双亡"或者"医药自废", ……。

 

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也想在此大声疾呼: 安得道地药材千万吨, 大医天下患者俱欢颜,百病不侵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药,吾针独锈受饿死亦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