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的访问得到了极高规格的礼遇,同时对比中国和印度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很多华人人不理解的同时,还多少有些复杂的心情。
老实说,华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鄙视链的,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鄙视对象,就是在全世界各国移民地位中,都全面碾压华人的印度人,即便我们不能去鄙视海外的印度人了,我们还是有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对比国家,中国就是巨龙,印度不过是个虚弱的大象而已,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用数据来真实全面的看一看印度。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最大国家,印度经济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以IMF公布的全球购买力平价(PPP)数据,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以美元作为货币单位的GDP计算,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且一直保持着高速度增长。许多专家预测2050年印度将会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经济体,并且与美国经济总量相等。自21世纪初以来,印度的GDP年平均成长率为6%至7%,印度在2014/15财政年度的GDP增长达7.3%,是成长最快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日益重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是增长最迅速的部门。印度凭借资讯科技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援等“后勤工序”外判的中心。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技术人员的“输出国”,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制药、生物科技、电讯、造船、航空和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庞大。
2019年,印度的十大贸易伙伴包括美国,德国,韩国,瑞士,香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在2018-19财年,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为644亿美元。印度与多国缔结有自由贸易协定,包括日本,东盟,韩国和SAFTA等。
自英独立后,印度奉行社会主义的经济路线,严格限制私营公司、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冷战后期,印度开放市场,实施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对贸易和投资的控制。印度政府将公营机构私营化以及开放行业予私营和外资参与。
印度在2023年正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将在2030年代拥有人口红利,潜力巨大,不过其人均收入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庞大的人口也使印度面对贫富悬殊。印度是世界第四大汽车工业国,并且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印度矿业贡献了该国工业GDP的11%和GDP的2.5%。印度是世界第二大钢铁产业国,第二大煤炭产业国,第二大水泥产业国和发电量第三大的国家。当然,排名第一的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经济大致可分为三段时期,第一段为前殖民时期,直至17世纪止,第二段为英国统治时期,由17世纪开始,而第三段则是由1947年印度独立直至现在。
前殖民时期
莫卧儿帝国时代是印度经济的最鼎盛时期,经济产出约占世界四分之一,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纺织业尤为兴盛,丝绸和棉纺织品大量出口到欧洲、亚洲市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1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心,高于当时的欧洲城市人口比例。
18世纪早期莫卧儿帝国衰落后,由此产生的政治不稳定和武装冲突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直至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并确定统治地位。
英国统治时期
从19世纪开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逐步扩张和巩固带来了税收和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倾向于促进以贸易为重点的农业商业化,导致粮食作物减产,农民大规模贫困化,并在短期内导致了无数次饥荒。英国的经济政策使他们垄断了印度的巨大市场和棉花资源,棉花从印度免税进口到英国工厂,制造的纺织品再返销至印度市场。19世纪,英国取代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国。另一方面,英国殖民统治创造了稳定印度社会的制度环境,在印度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铁路运输系统,带来了现代法律体系,大规模灌溉系统的建立促进了出口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植,特别是黄麻、棉花、甘蔗、咖啡、橡胶和茶叶
1947年印度独立直至现在
1947年,印度独立,并在1950年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独立后初期的经济政策由其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主导,并由其后的英迪拉·甘地继承。当时的印度政府采取“国家主导市场”的政策,模仿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积极奉行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工业许可证制度、信贷控制、价格政策等限制私人部门发展,这种“半管制经济”导致了经济发展的缓慢和不均衡。至1980年代,印度的GDP年均增长率只有3.5%左右,被称为“印度式经济增长率”。拉吉夫·甘地试图放宽对私人部门的限制,解除对大企业的信贷配额限制,并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其投资。尝试虽然提高了经济增长率,却同时带来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扩大和外汇短缺等问题。
1990年代,作为印度主要贸易伙伴的苏联解体,以及两伊战争导致油价飙升,引发了印度的重大国际收支危机。为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1991年7月,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与财长曼莫汉·辛格正式展开经济自由化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大幅降低关税,放宽外汇管制。自此,印度开始向自由市场经济迈进,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大幅减少,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22年,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上面是印度经济的一个全面介绍,但是除了经济之外,我们可能还需要看看印度的其它方面,包括政治,文化,军事,甚至是国际影响力等等。
政治: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現任總理是纳伦德拉·莫迪,在2014年大選後掌握政權。
印度的国会两院制包括了上院联邦院(????? ???,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 ???,Lok Sabha)。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印度的法律体系基于英国的普通法;立法行为的司法复核;有保留的接受国际法院的司法管辖;私法适用于穆斯林、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印度全体18岁以上公民具有选举权。
印度国大党(INC)和印度人民党(BJP)是下议院人民院的两大政党。
印度国大党所领导的十二个政党的联盟,名为联合进步联盟在下议院获取多数席次。另有六个政党支持执政联盟,但并未加入联合政府。
印度国大党过去曾经是长期一党独大的执政党,在1947-1977年,1980-1989年和1991-1996年是印度的执政党,在人民院掌握绝对优势。但现在必须依靠和其他小党的联盟,才能够掌握多数执政。这个事实反映了印度政治的变迁。国大党是一个全国性的政党,而联合进步联盟里的许多政党是以地方为基础的小党。两大主要全国政党国大党或是人民党,都必须倚靠与小党的结盟才能获得政权。
由印度共产党等四个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左派阵线(Left Front)为名,结合为一个在下议院的联盟。虽然左派阵线并未加入国大党“联合进步联盟”(UPA)的联合政府,但他们对于国大党的支持,对于国大党维持国会多数是关键性的。他们主张世俗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型态,并且反对自由化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
印度共产党(毛泽东主义)势力范围迅速扩展,现在北起尼泊尔边境,南至安德拉邦南部山区被称为“红色走廊”的势力强大,活动频繁,共产党试图把这一地区建成一个革命联合区域,被印度视为恐怖组织,近年支持度大减,国大党联盟取回部分邦的控制权。
文化:
印度文化,涉及到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宗教、舞蹈、音乐、建筑、饮食等等。生活习俗因地区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印度文化被广泛认为是一个经多地区文化融合而成的整体,横跨印度次大陆,并且受到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多姿多彩的印度文化中,有许多文化元素深刻影响了全世界,如印度宗教,瑜伽,印度菜。
印度文化没有很大的扩张性和侵略性,但积极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虽然在印度早期有许多国王将佛教视为国教,后来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和突厥王公统治,近二百年来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人作为殖民地,但每个外來政權下台后,印度又恢复印度教传统。雖然穆斯林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冲击,但只同化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片土地,没能撼动主体印度文化。而印度文化并不是单一的宗教文化,印度大陆早期就已出现了一些其他宗教,如锡克教、耆那教、佛教等,只有佛教成功地向其他国家输出,其中南传佛教国家已经成为印度文化圈内的国家,而北传佛教则吸收了中国儒家的哲学思想,和儒教合流。
印度是佛教、印度教、耆那教、锡克教和其他一些宗教的诞生地,宗教文化十分繁荣。这些宗教被统称为印度宗教。印度宗教也被认为是“戒条式宗教(Dharmic Religions)”,与阿拉伯宗教一样,是世界宗教的主要形式。如今,印度教和佛教分别是世界上第三、第四大宗教,总共拥有信徒超过20亿,也可能已经超过25亿。 印度是世界上宗教最为多元化的国家之一,也有着一些最为“信仰化”的社会、文化元素。如今,宗教在许多印度人的心目中仍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 根据印度2001年的人口普查,八成的宗教信徒皈依印度教,而13%的印度民众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也拥有两千三百万基督宗教信徒,一千九百万锡克教教徒,八百万佛教教徒和四百万耆那教教徒。 锡克教,耆那教,尤其是佛教,其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印度国内,更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一代一代繁衍的过程中,印度家庭普遍形成了一种数代同堂的家族结构。这是一种由众多繁衍生息的家庭成员组成的结构,家庭成员中包括高(曾),祖父母(家长),祖父母、父母,孩子, 孩子的配偶, 孩子的下一代以及孩子的下下一代,他们一同生活。通常,最年长的女性即这个家族的家长,家规以及重大决策都由她来做出,而其他家庭成员必须不渝遵守。 1966年一项研究表明,众多印度家庭的规模和结构在1911年至1951年间趋于相同。自那以后,随着地区城镇化和经济的发展,印度面临着传统家族逐渐瓦解为单个小家庭的局面。
印度是一个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人们会庆祝属于不同宗教的节日(假日)。印度政府规定的三个公共假期是:印度独立日,共和国日以及甘地诞辰日。每到了节日当天,普天同庆。除此之外,由于有各自流行的宗教和广泛分布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口,印度各邦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庆典。其中较为广泛的宗教节日包括:印度教的九阳节、排灯节、甘尼许节、杜加女神节、胡里节和都色拉节,还有一些“收获节”如,庞格尔节、欧南节等。
稍微提一下,印度的宝莱坞,以其超级繁荣的电影为中心的产业,其影响力扩散到全世界。
军事:
印度武装部队(天城文:?????? ??????? ??????,转写:Sa?astra Sēnāē?)在印度共和国整体的军事组织而言,包括印度陆军、印度海军、印度空军,以及各种其他包括印度海岸防卫队、中央准军事部队和核战略司令部等支援机构。
印度保持世界第3大武装力量,估计常规部队总兵力有1,444,500人。印度官方的国防预算达到669亿美元,印度武装部队正在迅速扩大和现代化,在未来将有军事航天计划,目前则是正在积极开发导弹防御系统和强大的核武军事能力。
印度独立后,1950年1月26日成为印度海军。而陆军则曾于1947年、1965年、1971年与巴基斯坦打过三次战争,也曾于1962年与中国打过仗。
2012年4月19日成功试射可携载核弹头的“烈火5型”(Agni V)长程导弹,射程逾5,000公里,声称可直击中国全境。
好了,数据很枯燥,但是也最真实,当我们不由自主的轻蔑印度时,我们是不是也要看一看这个真实的印度,这个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第一大人口国,很多方面都是世界前五位的经济大国,军事大国,而且还是极少数可以骑墙不站队,但是还能够被西方和东方都接受的国家,更加重要的是,它很有可能被西方支持,扮演当年中国结束前苏联霸权的角色,从而终止,至少是减缓中国的发展脚步,毕竟印度不仅仅是有这个潜力,同时也和中国有着很多的矛盾。
如同四十年前,很多西方人士不会认为中国会有一天成为世界一霸一样,中国很多人也许犯了同样的错误,轻视甚至是忽视印度,印度可能不需要再等四十年才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这个时间可能会是二十年。
大航海以来,中国超过印度(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过去这二十几年。这也是因为欧洲文明西进北美以后,东亚离先进文明反而更近一些。但是中国并没有把握好这个殖民文明的输入。超越印度靠得是吐血大法,大伤元气来换取一时的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