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世界杯,其它的文章写得很少,但是中国的新冠局势变化实在是日新月异,今天还是来写一写吧。
首先来回顾一下中国的官方信息,分为三个阶段
疫情初期:2020年1月到2020年底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2020年1月20日至21日,世界卫生组织派出专家组赴武汉市实地考察。在武汉期间,专家组考察了武汉天河机场和海关出境体温检测工作,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了解发热门诊、筛查、隔离、收治全流程,并参观了湖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本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随后,中国全国大范围进行静态清零。但是,武汉据估算有错过80万人匆忙离开,病毒从此向全世界散布。
2020年1月27日,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来到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患者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世界卫生组织3月11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2020年2月27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疫情防控专场会上表示,“根据我们团队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加上影响因素,国家强力干预和春节后的回程高峰消除后,预测高峰应该在2月中接近2月底。到了2月15日,数字果然下来了。我们更接近国外权威的预测值。我们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要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完善应对方案,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措施。加快查明病毒源头和感染、传播等机理,及时客观发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做好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70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06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7071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0549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584人。
第一阶段总结: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全域静态封控,然后很谨慎的开放,这以后成为了2020年全世界极少数的GDP正增长的国家,尤其是出口大幅增加,几乎达到了中国长期以来期待的那种“中国制造,全球消费”的短期现象。
这个阶段,对比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困难,中国可谓一枝独秀,开始大肆吹嘘自己的防疫政策,号称“举国体制”的优势,自信心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疫情中期:2021年初到2021年底
2021年2月17日,中国科兴疫苗的巴西合作伙伴称,由中国科兴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对最初在英国和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有效。
2021年4月1日起,包含瑞丽市在内的4个边境县、市全面启动新冠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2021年7月20日,北京市全面启动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2021年11月4日,澳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宣布,自9日起启动“新冠疫苗加强剂接种计划”,完成接种满6个月人士可接种,可选择接种国药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
2021年5月,本土多地出现新增确诊部分病例感染外国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疫苗可以应对外国变异株。截至2021年12月1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0270.3万剂次。
专家提醒,德尔塔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对疫情防控提出更大挑战。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支持配合防控措施,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一、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分餐制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按规范程序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并最终阻断疾病流行,保护个人和家人的健康。请按照社区或单位安排,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按时依次接种疫苗。
三、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请配合落实14天(自离开中高风险地区之日起)的隔离医学观察。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的低风险地区来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报告,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
四、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在商场、餐厅、酒店、影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积极配合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措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在医院就诊时,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以及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行业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
2021年11月,B.1.1.529最初在南部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出现,随后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所在的豪登省迅速传播。该病毒比德尔塔病毒传染性更强、能够绕开部分免疫系统、可能削弱疫苗效果。
第二阶段总结:
中国从全域静态清零,逐步走到了动态清零(就是对于密接人群的集中管理,比如是方舱,移除出社区),但是全面推行核酸检测常态化,还有各种赋码,包括红,黄,绿码,各种通行证等等,几乎所有人群密集的地区,都想要靠扫码才能通行,而且很多地区对于防疫政策层层加码,很多人员的流动非常困难。
在核酸检测和大减方舱的同时,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于互联网,课外辅导,私营金融等的打压力度,大规模的重新提出“共同富裕”的口号。当然,还是有一个特点,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自己的防疫成就,充分体现了大国自信,这个时候是“自信式清零”的高潮。
不过,因为世界多个国家先后推出了新冠疫苗,尤其是mRNA疫苗的推出,对比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随着各个国家重新回到正轨,中国的抗疫成就已经不太突出了。
疫情后期:2022年初到现在
改变世界新冠疫情格局的变种出现了,那就是OMICRON
西方从确认OMICRON,到基本全面流行,再到基本达到全民免疫,只用了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4月份,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一次OMICRON的洗礼,完成了全民免疫,因为它有超高的感染率,但是又有很低的重症率,所以最后带来的死亡威胁并不算大。
同时,中国在继续坚定不移的实行“人民至上,生命无价”的政策,号称政府为了人民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各种防控,包括核酸检测常态化,大规模方舱建设,各种防疫相关的配套措施等等。
2022年,对中国经济而言决定性的一天发生在3月27日——上海市宣布分区分批“封控”,一直被外界视作防疫模范生的中国最大城市,也没能抵抗住奥密克戎。香港中文大学一份研究折射出这场封城的经济代价,该研究用月度城际卡车流量变化来推算各个城市的实际收入变化,以展现封城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推测,如果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实施封城两周,对当月全中国GDP的影响大致在2个百分点左右,若根据去年数据测算,这场封城的损失约为1900亿元,其中约有7%是来自于当地封城对其他城市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罕见发表言论称中国的“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续。
中国并未改变“清零”的严格防疫政策,并在多个高规格场合继续重申“清零”的重要性。
然而,挽救经济开始变得愈发紧迫。5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这场会议参与官员众多——从中央部委,到省、市,乃至区县一级,有媒体估计参会官员可能超过十万。会议上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描述也出乎舆论预料,李克强称,当前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他要求各地在助企纾困上政策能出尽出。
6月1日上海解封,让不少人舒了一口气,也开始努力修复二季度损失的经济增长。
可稍有喘息,疫情再次来袭。整个夏天,各地旅游回暖明显,国内游大幅回暖。到了七八月份,海南、西藏、新疆、青海、云南等多个旅游大省,不断出现疫情,相继实施静态管理,一度导致大批游客滞留。旅游大省的疫情尚未完全平息,四川、广东、河北、辽宁和贵州又爆发疫情。
7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仅增长0.4%。完成全年5.5%的增长目标,几乎无望。
中国大量二三线城市在轮番风控中度过这个夏天,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分析师徐天辰提醒,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格外值得担心,从统计数据上看,企业经营收入下降明显,小企业主受到防疫措施的冲击更大,他们中的许多人有可能在突如其来的严格封锁中不得不关门停业。
9月1日正是中国的中小学生们开学之日,但当天成都市宣布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成为上海之后又一座实施封城的两千万级人口大市。
成都的经济体量约为上海的一半,人口相差不大,成都常住人口2100万人,比上海的2500万人少。但成都是重要的西南中心城市,枢纽意义重大。2021年成都的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011.7万人次,居全国第二。其次,成都作为消费重镇,刚刚经历了限电停工的危机,紧接着又进入封锁状态,对于居民消费而言,经历两重打击。
上海封控以来,舆论愈发期待,在秋季召开的中共“二十大”结束后,严格的“清零”政策会告一段落,开启逐步放开的步伐。但在“二十大”前,中共党报《人民日报》连续三日刊登署名“仲音”的评论员文章,强调“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
当10月份的“二十大”正式拉开帷幕时,听众首先注意到的是习近平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指中国“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至此,根据BBC的统计,从3月到10月,中国已有152个地级市遭到部分或全面封锁,影响人口超过2.8亿,但这其中有114个城市是在“二十大”临近的8月到10月被封锁的。
首都北京几乎是唯一没有进行全面封锁的主要城市。北京居民们半开玩笑地观察到,北京通过在必要时封锁全国其他地区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严格“清零”,中国无疑控制住了疫情蔓延,保证了低死亡人数,但随着代价越来越大,舆论的天平正在倾斜。
前面有零星的各种清零侧生灾害出现,后来有贵州的新冠转移夜车翻车死亡20多人,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22年11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栋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
由于乌鲁木齐自8月10日以来大部分地区都因疫情持续被封锁,中国社交媒体上,许多民众质疑封控措施是否阻碍了救援进行,并对此表示愤怒和不满。中国官媒报道则表示,发生火灾的吉祥苑小区为疫情低风险区,居民可下楼活动。
然后,几个月来持续酝酿的不满,在火灾后突然爆发。乌鲁木齐街头爆发抗议,11月27日晚抗议活动蔓延全国,为中国近年来所少见。出现了全国范围的“白纸运动”,并且有人提出了中共最怕看到的口号,“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这轮抗议活动后,长期坚持严格“清零”的中国政府,在几周的时间内迎来快速转向。
2022年12月7日,中国国务院发布针对新冠疫情的“新十条”,允许无症状或轻症人士居家隔离,要求保证药物供应及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并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健康码等。12月13日,还下线了最主要的疫情监测工具行程码。
从12月初还在大提“中国优势”,动态清零不动摇,到12月7日,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开始大规模开放,这种从封控到开放的变化速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有人总结说中国突然无序开放的原因有几点,我引用一下
1. 中国整体经济已经非常危险,到了一个临界点
2. 中国各地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很难继续实行清零的目标
3. 习近平出席G20,实际上已经被香港特首李家超感染,并且迅速恢复,亲身体验到了OMICRON的传播能力和危害性(不大)
4. 白纸运动的述求已经危害到了共产党的执政威信
5. 中共20大已经结束,习近平彻底打败其它政治集团,一人独尊的时代已经确定
我个人认为第五条最为重要,因为一方面个人登顶,另外一方面需要在最后交接之前把疫情甩锅出去,而且后面(2023年3月后)就是全方位自己的责任(尽管习大反复提到,“亲自部署,亲自领导”,但是毕竟下面干活的还不都是自己人,还有找替死鬼的办法)
从“自信式清零”到“赌气式开放”,居然只用了不到一周,关键是,所有大规模放开的前期准备,包括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新冠新冠药物的准备,尤其是OMICRON症状药物的准备都没有提前考虑,这种突然的无序开放,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中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任性。
在中国这种人民又怕死,又听话,而且高度服从的社会体系下,中共还能把事情办成这样,当初如何全力开动宣传机器,洗脑妖魔化新冠,妖魔化西方国家,现在可能需要花更大的气力,更加大力宣传,洗脑给新冠正名(比如宇宙全能的钟南山最近提出的新冠感冒的说法),洗脑淡化新冠的影响,我们也真的无话可说。
希望在中国的朋友们能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治疗,争取挺过最艰难的时刻。
很多人批评甚至嘲笑其它国家的防疫政策,但是忘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多数民选的国家,国家机器是不太有绝对强制力的,但是中国有这种国家机器,以这个为前提,还把事情办得千疮百孔,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基本上我个人认为四通桥和白纸运动都是一个火花,而真正放开的理由是,官方已经悄悄统计出来,OMICRON传播后的人群基数已经非常庞大,不放开也只是拖延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