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UDreamer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海外观察:日本女首相挑衅中国,为何如此多欧美吃瓜群众站在日本一边?浅谈日本二战后成功外宣

(2025-11-16 22:48:41) 下一个

2025年11月七日,日本女首相高市早苗宣称:如果台湾“有事”,日本可动员自卫队,以武力介入台湾问题。

这一举激怒了中国。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谴责高市的越线和挑衅,并呼吁中国公民暂勿前往日本。

高市早苗是个什么情况?这个日本政坛的“铁娘子”,曾表示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曾说日本教科书太过“自虐”,曾质疑南京大屠杀人数,质疑“慰安妇”用词,强烈要求修改二战投降后在联合国主导下制定的宪法,并提出将自卫队的称呼改为国防军。

这个铁娘子如此强硬提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中国不来个狠招,日本就有可能会进一步越线。

令笔者惊讶不已的是,国际各大自媒体上竟然有相当数量的跟帖替日本呐喊助威,这其中绝大多数是西方人,少量日本人(估计是日本人英文有限的缘故,因此日本人不多),也有一些明显华人姓氏的人(Wong, Lee, Tsai, 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注意到,只要中日有摩擦,在西方人眼中,一定是日本唱红脸,中国唱白脸。

随便摘抄、翻译一些跟帖:

“中国政府让中国游客不要去日本,那太好了,省得中国人去糟蹋日本了。”

“中国想毁灭日本太容易了,压根儿不需向日本要开战,只需要把更多的游客送往日本就足够了。”

“日本有事,就是美国有事。我们美国是日本盟友,坚决站在日本一边!”

等等。

参考一下人工智能,很客观:

二战后,日本这个国家很有远见——竭力致力于在西方社会中打造新形象,成功地进行了大外宣的民族伟任,影响了西方整整八十年、四五代人,使得大和民族以完美形象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方人通过动漫、游戏、武士电影、禅宗美学、茶道、寿司、拉面、折纸、卡哇伊流行文化了解到日本。

滑稽的是,禅宗、茶道、拉面、折纸等等,统统都源自中国,却被日本的“拿来主义”一包装,输出到了西方,并与日本的身份(identity)捆绑在了一起。

但是西方人没有看到的是——

工作压力和过劳死;

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过低的薪酬和养老金;

社会隔绝、人情冷漠;

发达国家中较高的老年人、青少年自杀率;

性别不平等,等等。

而且,西方人知道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却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造成的空前灾难几乎一无所知。

日本的外宣也赢获了相当多中国人的芳心,包括一些知名博主在内,去了一次日本就对日本印象大为改观。但是,作为游客或游离于日本社会之外的中国侨民,他们看到的仅仅是——

一尘不染的街道;

准时、可靠的列车;

彬彬有礼的服务;

完善的治安和低犯罪率;

安静有序的公共场所,等等。

日本的确非常善于搞大外宣,不仅展示了现代和文明一面以及匠人精神,还兜售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武士、歌舞伎、樱花、佛教寺庙等等。以至于西方人一直以为他们向往的茶道、禅宗、拉面、折纸等等都源自日本。

包括笔者都一直误以为抹茶是日本独有的,殊不知抹茶也源自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却被日本引进并发扬光大,传遍世界。

下图展示日本针对英语世界的大外宣作品中其中一个例子——



该图文展示:日本学校教育头三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发展能力、价值观和同理心。它却不提日本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自杀率。

下图则是又一个针对西方大外宣的日本符号——忠犬八公。



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国家,传统上来说不像西方国家那么爱狗如命,视狗为家庭成员,但是他们深谙西方人的喜好,很会拿八公来做文章,一时间博得整个欧美世界吃瓜群众的高度好感。它只说日本人纪念八公的忠诚不二,却不提对八公的敬仰并非出自欧美那样的爱狗传统,而是源自为效忠天皇不惜剖腹自杀的日本武士道精神。

一边是奉忠犬八公为英雄楷模的日本;另一边则是网上铺天盖地打狗、吃狗、过狗肉节的中国。这一个例子就告诉了中国人:为什么日本大外宣如此奏效,而中国花钱搞个孔子学院都以全面关张撤退为结局。

为什么日本比中国更精通外宣?人工智能分析说,这是日本二战后部署的全球经济大战略,因为日本的经济严重依赖旅游、出口(电器、汽车等等)、文化产品的输出(动漫、时尚等等)。一个美丽、洁净、平和、礼貌、安全的日本会吸引来更多的游客、更多的投资、更多的尊敬和向往。

而这一战略的确奏效。单从小处说起:笔者在微信短视频上就看到一个崇日的中国博主的感慨——就因为他离开东京一家餐馆后店员齐刷刷跑到门口给他90度大鞠躬目送他远去,他感激涕零地跟要报答养育之恩一般表示:要再回去吃一顿,并且要点最贵的菜品和酒水,让他们多赚些钱。

这个博主总爱戴着太阳帽,还有一副眼镜;圆圆胖胖的脸,颇像日本皇军的翻译官。

是不是有效呢?

那么,日本给西方人展示的这一切都扎根在日本人的基因中呢?

根本不是。

二战前的日本完全是另一个形象——穷兵黩武、扩张成性、等级森严、人性泯灭。看看日本老电影《望乡》便可窥见一斑。

而且,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尘不染的日本城市,也并非自古如此。古代日本的确有爱洗澡的个人卫生习惯,但是公共空间保持洁净却是二战后的情形。二战前的日本,虽经历了明治维新,但是依旧远远落后于欧美列强,整个国家资源匮乏、贫困交加、食物短缺、消费品短缺、现代基础设施匮乏。也正因为此,日本才觊觎邻居大国,几次三番发动侵略战争。

很多中国人带有选择性记忆,他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日本对华援助,却忘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甲午战争的两亿两白银的巨额索赔。

笔者认为,中国执政者开始顿悟的迹象反映在突然间单方面向欧美国家实行免签,并放宽欧美自媒体博主入境旅游、拍摄、采访和发布视频。在英语网络世界,几乎一夜间涌现出千百万对中国充满好感的跟帖,而且绝大多数是Z时代的网民。

结果是,认为“中国制造”全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少了;指责中国镇压藏民、迫害藏文化的人少了;西方媒体也不提新疆的“种族灭绝”了;说中国到处雾霾而不肯来中国旅游的人也少了。

当然,这才刚开始一两年而已,而日本对西方的出色大外宣已经八十年了。中国应该更少干预内容创作和信息流通,更少的战狼姿态和文革式口号,更多的包容、透明和宽松。

中国一崛起,真没日本什么事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