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上一次看已是十余年前。
据报道,这部剧被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引进,在越南反响尤其好。美国也引进了,且浓缩成六集后登陆Netflix,但反响平平,甚至几乎无人所知。
为何美国观众不感冒?有很多原因,一是中美文化差异较大,观众很难理解。美国观众能接受俄罗斯宫廷戏《叶卡捷琳娜大帝》,但是对中国宫廷距离尚远。二是翻译有难度,没有过硬的翻译,随便雇个人翻,英语很难精确表达原意。
此外,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剧的价值观不为欧美国家人接受。全片表现的是妃嫔之间的宫廷斗争,但全剧的主旨是什么?导演郑晓龙说是为了批判。批判什么?批判的同时又讴歌什么?难道奴才效忠主子,就是全剧的价值观?比如崔槿汐对甄嬛,剪秋对皇后,颂枝对华妃?
有人说该剧的积极立意体现在女子在男权社会中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有女性意识。但是女性抗争的手段是什么?难道就是耍诡计、斗心眼儿、结党营私、嫁祸他人?
纵观欧美文学、影视,极少见讴歌奴才效忠主子的。人生来平等,不分贵贱,这种奴才像狗一般地对主子不离不弃、忠贞不二,也就是在儒家文化圈里会被褒赞。要是歌颂忠诚,那还不如看《忠犬八公》。
但是为什么该剧在中国就那么火?主要还是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中国社会在该剧中都能看到缩影。
回顾这一生,笔者经历了无数次《甄嬛传》般的宫廷斗争。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中直机关。才去没多久,新上任的主管莫名其妙要让我走(其实正合我意,因为我要去外企)。后来听她的上级告诉我,原因是我妄议她的红旗业大学历。为此事,我到今天都觉得哭笑不得。后来跟加拿大人说过此事,问他们是否觉得中国人城府更深?他们哈哈大笑说:“我觉得你们中国人都是巨婴!”
后去了一家搞工程的民企,位于光华大厦,给了我诱人的头衔和薪金,让我负责网络部门,一切说得冠冕堂皇,貌似有远大前程。谁知三个月后一主管挨个跟我们若干人谈话,说要终止合同,原因是三个月网站做完了,也不需要我们了。这个主管还一脸冷漠地说:“今日是你,明日是我。”
又去了一家海外风险投资互联网公司,一群员工联合起来要搞掉CEO,有人拉着我一起去见董事长,犹如他们的太上皇。CEO得知,惶惶不安。这些员工也是,其实大家都在混钱,只不过他们气不过CEO忽悠了每月五万,而他们挣的是每月四千。
又去了另一家有美国风险投资的互联网猎头公司,我学会了不露锋芒、明哲保身,所以在这家待的时间长一些。不过突然有一天,公司要裁员减薪。高层商议,与其人人减薪、打击士气,不如各部门裁员,精简编制。一时间人人自危。
我们部门主管跟我私交不错,私下里告诉我:“你不用担心,你是安全的。” 原因是我薪水不高,也不是最低,且人际关系恰到好处,平时表现不显山露水。此外跟她投缘,交往甚好。不过她也悄悄告诉我,她会让谁谁谁滚蛋,拔去眼中钉、肉中刺。
最后还是我自己走的,因为有一家民企挖我。那是家几十个人的单位,去的时候月流水才五万人民币,我干了半年就上升到500万。总经理乐呵呵地说,他的职位迟早是留给我的,他则去周游祖国大好河山。一时间我在单位里众人簇拥,处处有人拍马逢迎。我低调地说了句:“公司是锻炼我的平台,我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境界,还需要多多锻炼。” 谁知到了什么人嘴里,“平台”成了“跳板”。
一日,总经理一脸狐疑地找我面谈,问道:“听说你把公司当跳板。你要跳哪里去啊?”
后来,我们给这个传话的人起了个外号,叫“告密”。
在那里一共不到两年,经历了无数宫斗。同事们开玩笑说,这家民企居然也只抓革命,不促生产。
到了加拿大,确实好很多,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宫斗,尤其是中国人多的地方。
安大略省一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主管老师招我去任教。一日,她把我叫进她的办公室,煞有介事跟我说:“我已经把你当成我的心腹了!”
我乍一听,心里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妈呀,咱好歹也是博士,咱是来任教来了,还是给人当心腹来了?笔者有精神洁癖,所以当日便有离去之意。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这点小插曲都不能忍,以后还怎么活在这人世上?
那座城市冬季寒冷多雪,最冷时候零下30度,记得我踩着深到膝盖的雪去买油盐酱醋。
初来乍到,鹅毛大雪纷飞。学校午餐时同系一中国女老师过来跟我搭讪,问道:“温哥华多好呀!你怎么会来这里?这里可下雪多啊!”
感觉这人话里有话,其意不善,于是我回答道:“可是我喜欢下雪呀!”
哪知道没多久我去欧洲开会,此人趁我不在跑到主管那里说:“达哇说他不喜欢下雪,而且准备下学期不在这里任教了!”
她万万没想到主管跟我是朋友。主管老师当即给我发了邮件,问:“听说你打算下学期不再教了,是吗?请确认,以便我排课。”
我说了我喜欢雪,都变成我不喜欢雪。假如我要说我不喜欢雪,从那女人嘴里冒出的话还不知会怎样呢!
这女老师这一招失算了,没多久她又来了一招。据说是她跟系主任汇报,说这个主管老师任人唯亲,才把我招来。导致学期中间的三四月间,冷不丁地系主任让大家都把简历发给她,她要查看。
主管老师是文革过来人,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马上就嗅到了不妙,当即告诉了我。
谁知比对了一下所有人简历,最后发现竟然是我的资历最高,于是这一招又失算了。
《红楼梦》中有句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人想想,有意思吗?你把别人弄走,难道就能换来你一生的稳定和可靠?
我侄子太把工作单位当回事,命都能搭上。不过他上一个工作没了,下一个工作又实现了无缝对接。从长远眼光来看,这无缝对接不是好事,因为他应该更多碰碰壁。我经常灌输给他: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打铁还须自身硬。这世上哪份工作都靠不上,因为最难搞的是人。最后能靠上的还是自己——自己的能力、资源、魄力、勇气。与其一辈子给人打工,不如早早自己创业——都要搞人际关系,与其跟同事搞,不如跟客户搞。
也因为此,中国观众从看《甄嬛传》中解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