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央视87版《红楼梦》是经典,但是笔者认同导演王扶林的意见:音乐是经典,但是电视剧不算经典,只是在一堆烂剧中脱颖而出,才成为经典。我还加上一句:选演员是经典,比如王熙凤、刘姥姥等很多角色的扮演者。
为什么87版严格来说不算经典?因为漏洞实在太多,有粗制滥造之感。请继续看下去:
夏太监报告元春晋升贵妃。街景一女子穿着裤子大踏步招摇过市,分明是现代作派。古代女子内绔外裳,裤子外面应该套个裙子或类似围裙的衣服,只有在劳作时候才穿裤子,而且女子走路双腿通常夹紧,没有这么大叉着腿的。
王熙凤饭后,当着贾蓉、贾蔷面朝地上吐口中食物残渣。书中没有描写这一细节,不知导演安排此细节是何用意?估计是为了显示凤姐的粗鄙、没文化,但是好歹人家也是金陵王家出身、贾家荣国府现存长孙夫人,即便丫鬟都温文尔雅,更何况这么一个贵妇人?
紧接着,贾琏酒足饭饱后,又当着贾蓉、贾蔷面抠牙缝,还用手指那么一弹。书中没有描写这一细节,不知导演安排此细节是何用意?估计是为了显示贾琏的粗鄙、没文化,但是好歹人家也是贾家嫡出大公子,自幼由贾母管教,即便读书少,也不至于那么不斯文?
贾政为建大观园会客,客厅地毯都没铺平。从翻上来的边角看,这就是一块儿极其廉价的破布,根本不是四大家族、金玉满堂人家的地毯。这说明导演、道具、摄像都有着“马大哈”的民族性,欠缺“匠人精神”。
大观园落成,门口石狮子居然出现现代才有的铁栏杆。古代大户人家院落的石狮子的目的是镇宅辟邪,而现代才有的铁护栏会被认为破坏了风水。所以剧组理应拆除铁护栏再拍摄。
元妃省亲。四个划船的船桨都没接触到水面。
众姐妹游赏大观园。一个个的特写齐刷刷地都做出脖子右倾、朝里张望的姿势,一看就是照搬了戏曲的身段。戏曲是舞台表演,因此身段通常要夸张,但是不加收敛放在影视剧里就不合适了。相反,陈晓旭因为没有戏曲功底,反而恰到好处一些。张莉不是戏曲出身,但是她是舞蹈演员,而中国传统舞和戏曲身段有相似之处,因此也有戏曲身段的痕迹。
惜春,越剧背景,也是脖子往右一斜,眼睛朝里一望。
平儿,扬剧背景,也是脖子往右一斜,眼睛朝里一望。
袭人,黄梅戏背景,也是脖子往右一斜,眼睛朝里一望。
紫娟,舞蹈背景、话剧出身,更是如此。难道大观园的门只开了一个缝不成?哈哈。
倪二更甚,几乎完全是戏曲做派,让人出戏!笔者网上搜索了一下,果然如此——扮演者马增寿是京剧丑行演员。
电视剧是写实的,表演稍带一些戏曲身段可以表现古人风韵,但是太过了则未免有夸张、虚假之感。
二小厮扫地,地上其实一尘不染,两人扫了半天简直是在“写意”。导演和道具师怎么也应该地上撒些尘土、瓦砾、枝叶什么的。这种“马大哈”,在中国影视剧中相当普遍。好莱坞大戏则极少出现。
金莉莉出镜极少,有表演成分的则更少!几乎唯一的有她表演的地方,就是这里极其尴尬的一笑,其虚假和2010版《红楼梦》的姚笛有一比,甚至还不如姚。金的基本表演能力都不够,不知她怎么考上中戏的?而且,《红楼梦》剧组每次聚会、上镜,都绝对少不了她来蹭镜头。
马道婆撺掇赵姨娘出钱作法害人,赵姨娘拿出梯己钱,出现四个大银元宝。赵姨娘的月钱为二两白银,而明朝一个银元宝至少50两白银,请问赵姨娘哪儿来的这么多银元宝?
马道婆作法后,王熙凤中邪,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但仍然有着精致的妆容,眼线、眼影、口红,一个不误。
小红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话书中出现多次,原著为“筵席”,不是“宴席”。小红读成了“宴席”,给曹雪芹的原文篡改了。
薛蟠一干人聚餐。餐桌上有道菜(疑似香蕉瓣儿)上面搁了一棵类似小西红柿的东西作为莫名其妙的点缀。小西红柿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但是当时只作为观赏植物。作为食物,那是现代的事儿!
席间出现一个严重的配音失误。薛蟠嘴都闭上了,竟然出现他“吃!吃!吃!”的吆喝声。
又出现一个严重的道具失误。蒋玉菡从花盆里摘一枝花,一边吟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而这枝花竟然是已经摘过并松松垮垮插入花盆泥土中的。蒋玉菡怎么知道那枝花是道具师给他特意安排的?哈哈。
席间,一小厮帽子下露出现代男子的刘海儿和鬓角。
此时应该是炎夏,贾宝玉和蒋玉菡都身穿厚重的长衫,宽大的袖子严严实实遮住了手臂。其实古人在炎夏时候穿得比我们想象的开放得多!那时候已有短袖、薄纱作为夏衣。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所以夏衣材质和剪裁要更清凉才是,不可能工工整整穿着长衫。
所谓茜香国进贡的防暑汗巾,大红色是对的,但是按理说应该是纱质的,不可能是厚重的丝绸,甚至还绣着花儿——这一看就是中国的汗巾,不是东南亚藩国进贡的!
更搞笑的是黛玉葬花一段。地面的特写中,花谢之飞速和密集,比下雹子还猛!
而到了树木的特写,又不见一朵花瓣的飞舞和凋谢。
这一段导演和表演都有失误。没有黛玉凝视花谢的特写,而几乎全是哭哭啼啼、悲天悯人、若有所思的面部特写。
黛玉这里泣不成声哭成了泪人儿,感觉有些叶公好龙:葬花是假,自艾自怨才是真。
最后,黛玉用锄头比着葫芦画瓢,轻描淡写地,刨了半天也没刨出拳头大的坑。
相比之下,越剧老电影《红楼梦》的葬花片段之艺术感染力更深!第一,摄影棚置景比苏州香雪海实地拍摄更唯美。第二,王文娟的身段极其优美,而陈晓旭没有身段童子工,举手投足没有美感,更没有感召力。
第三,王文娟的表演恰到好处!陈晓旭那哭哭啼啼、悲天悯人实在太过了。王文娟一滴泪都没掉,却能让观众哭成泪人儿,这才叫本事!
总体感觉,王扶林的特长是选演员,而导演功力不算一流。笔者认为,如果让北影版《红楼梦》导演谢铁骊来执导,而王扶林做谢铁骊的副导演,则会出真正的、永恒的《红楼梦》影视精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