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家里多余卧室做爱彼迎民宿来了一个日本男生,持假日工作签证而来。在日本,他的工作是咖啡馆里做饮料的服务生。自己打工攒够了钱,来加拿大一边上语言学校,一边打工挣钱,一边旅游观光体验加拿大的风土人情。头两个星期先住我的民宿,两周内搞定长久住处,并办理诸如入学、开户等相关手续。
我心里暗想,中国的年轻人,何时能靠咖啡馆里打工也能挣够钱去欧美国家半工半读、开辟人生呢?
这个暑假我已经接待了数个持这种签证来的年轻一代,分别来自英国北爱尔兰、芬兰、韩国、台湾。由于特鲁多政府短时间内如入无人之境放进来几百万印度人,使得加拿大一向标榜的移民多元化竟然急剧变成了一元化,已经人神共愤、怨声载道,所以我每次一遇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来的年轻人来加拿大体验人生,总会利用这机会额外关怀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留下来为加拿大社会做贡献。
日本男生来自名古屋地区,瘦瘦小小、弱不禁风。国内20多岁的男生已经很少有低于1.80米的了,而我看他也就是1.65米左右。来入住的那天,本来他说晚上八点到,我等到八点不见他来;又说九点到,九点也没来。结果深夜十点多,他拎着两个崭新发亮的箱子到了门口,和日本街头的轿车、垃圾车一样擦得光可鉴人。
我用的是智能锁,给客人双保险两个方案,一是用手机应用程序,二是用密码开锁,有双保险没我在客人进门几乎百分百没问题。很稀奇,他竟然不会弄智能锁应用程序,也没正确输入智能锁的密码,因此进不了家,只好给我发短信。幸亏我是一个负责的房东,客人迟迟不到我就迟迟不睡,所以看到他短信当即下楼迎接他。他十分愧疚,点头哈腰说了七八个对不起。
我帮他弄智能锁应用程序。他用的是一个很老旧的手机,不知什么品牌,屏幕已经发红,还有磕破的地方。我又当他面输入智能锁密码,锁当即打开,原来是他输入错了。
一进家就感叹说,哇,房子这么大,琳琅满目,你一定是富人!我说,这在加拿大也就是平均水平吧。
我问他要不要来一杯咖啡。他貌似受宠若惊的样子,点头像捣蒜。于是我给他用胶囊咖啡冲了一杯法式香草咖啡。他又是没完没了感谢。
给他展示了一下厨房、卫生间和他的房间。他很是满意。一眼看见了我的松下电饭锅,仿佛看见了金矿一般,瞳孔放大,还激动起来,道:“啊,日本的!”
我知道日本人离不开米饭。疫情以来,我囤积了好几袋大米,但是总想不起来吃。我嫌吃米饭麻烦,加上白米饭是碳水化合物,没什么营养价值,因此基本上以吃全谷、全麦面包片为主。
我对他说,你不用去买大米,就吃我的大米就行;你刚落地,还没安定下来,暂时没必要买大米,怪麻烦的。
他马上诚惶诚恐道:“我给你钱!我给你钱!” 一边点头哈腰,还双手合十。
我听这话多了,都有点不爽了,说道:“咳!给什么钱哪!我这些米吃三年都吃不完,就算你帮我吃。”
我即便吃米,也吃健康的糙米,所以只有一小袋糙米开封了,白米都没开封。我问他:“你们日本人吃不吃糙米?”
他说,他们不吃糙米,只吃白米。
我点点头,道:“是啊,糙米口感不好,但是健康;白米口感好,但是不健康啊。”
于是我拿出一大袋泰国香米,道:“你要是吃不惯糙米,就吃这泰国香米吧。”
他马上道:“我就吃糙米吧,因为已经开封了。”
其实我无所谓,反正我的米有的是。他那么客气,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想起前两年家里曾来过一个加拿大白人小伙儿,因为培训,来住过好几次。此人很特别,那就是来的时候还带了一塑料袋大米,还问我用电饭锅煮米饭要加多少水。我还没见过嗜米如命的白人,因此跟他说,你不用带大米来,就吃我的就行了。人家很干脆,我既然说了,他就吃我的大米了,我们都挺高兴的。
这日本人可完全不一样,怕给你添麻烦,怕欠你人情,怕占人家便宜。我不是口是心非的那种中国人,比如你去他家做客,他要逐客了,却来一句虚伪的“在这儿吃了饭再走吧?” 其实人家既没想留你,更没想给你做饭。所以我觉得跟西人客人交流惯了,就没有了东亚式的客气和委婉。
今天傍晚我做了一个巧克力奶酪大蛋糕招待他和另外一个明天入住的女客人,有意思的是女客人是美加双重国籍白人女生,即将持假日工作签证去日本。
他用了我的电饭锅,目前是唯一一个知道把里面橡皮圈和铁盘拆下来也刷干净的客人;其他用我的电饭锅的客人只知道刷内胆。还遇到有第三世界的客人竟然把用了的餐具直接塞进我的洗碗机里的。我很少用洗碗机,所以都过了几个月偶然打开洗碗机才发现。
他在找长期住处,说找了温哥华市区Waterfront一带的一间房,跟人合用厨卫,每个月1050加元,问我贵不贵。我说这两年当然都贵了不少了。我刚来的时候,我花800多可以自己独自住市中心一套单身公寓,而现在住一间房间都要1000多元了。我问他同屋怎么样,他说还不知道,下周一去看才知道。
我提醒他,一定要知道同屋都是什么人,否则一脚踏进去却陷入了第三世界的生活空间——少则七八人、多则25个人,合住在狭小的空间内,甚至还出现了根据打工时间轮换睡觉的状况(主流媒体报道甚多)。而那些房东,有中国的也有印度的(鲜有西人),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自己和租户的生活质量,客厅、地下室都打了隔断,以塞入更多的房客。
况且,他那么文静腼腆,特别需要安静、整洁的环境和循规蹈矩的同屋。
于是我又上网帮他找,发现温哥华东区有一处房子可以容纳五个同屋,距离大统华超市和天车站仅有几分钟行程,且广告声称目前住着的只有加拿大男生和日本男生。
他一看就很心动,决定去联系这家试试。
我还给他介绍了一个日本文化Meetup群,汇集了寿司、动漫、卡拉OK爱好者。我说,你赶紧多交朋友,打开局面,也就不会孤独。一旦遇到什么情况,他们也会帮你。
曾有中国客人不解,问我:“你为什么对陌生人会那么好?因为以后基本见不到了,所以也指望不上他来报答你。”
我解释道:这就是文化差异。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欧美国家是生人社会。我游遍欧洲,德国、瑞士总是有亲自给我带路几条街区的好人;比利时有专门开车给我送到火车站的活雷锋;法国巴黎有给我刷他地铁卡的好人;捷克遇到一瑞典女士帮我在咖啡馆里埋单,因为他们只收现金而我只带了信用卡。他们图回报吗?不图。因为我们不可能再重逢了。那么他图什么?就是顺便帮一下人生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而已。
我曾送给新移民很多家当。他感激涕零地问:“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而我什么也没为你做过。”
我回答道:“咳,因为我刚移民落地的时候,别人也这么对过我。这是一个生人社会,你虽然没机会报答那个帮过你的人,但是你会对社会心存感激而将来去对下一个陌生人好,久而久之社会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对待我所有的客人一样好,不分国籍、不分种族。我把和平和友爱带进每个人的生活中,他们将来至少会记得有那么一个中国人和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