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带两个孩子回中国。把行李放到家里,我们就去楼下的点心店吃饭。一年没来,这个店的装修高大上了许多。硬木椅子,中式屏风,烟雨江南水墨画。我正东张西望,两个孩子已经乐得前仰后合。老大对我说:“我来考考你:什么是cross the bridge snow white?”原来菜单已经成了中英对照的。凭我对中国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了解,我当即答出:“过桥雪花牛肉”。老二问:“the celery lily stirs the bacon?”“西芹百合炒腊肉。”“baby food?”“蒸菜泥。” “bad fish slide?”这可把我难住了。打开菜单一看,原来“bad fish slide”是糟溜鱼片,“baby food”是“娃娃菜”。四个里我答对了两个,正确率50%。
好吧,英文有点不地道。那也不至于乐成这样啊?你俩本事那么大,吃完饭你们能付钱吗?
这下两人都沉默了。去年我们回国的时候他俩就遇到了电子支付的问题。这看不惯那看不惯的俩小孩儿,一到结账的时候谦卑地掏出一堆纸币和钢蹦。 服务员一脸友邦惊诧。这都什么年代了谁愿意动手找钱?每个营业员都愿意你自己手机一扫就把账结了。
我安慰他们说:“这次旅行,我要给你们解决移动支付问题。”
有朋友指点我:其实不需要微信与银行卡绑定,只要微信钱包里有钱就行。老大当年在中国上学的时候用过微信,那还是不需要和手机号绑定的时代。幸运的是她还记得密码,于是她找回了自己的微信号。我往她的微信钱包里转了一笔钱,她就可以上街购物了。我们楼下有个全家超市。在北美大农村长大的孩子没见过这么方便的24小时营业超市。在时差没倒过来的那两天,有时他俩半夜也要兴致勃勃地下去买两个茶叶蛋。不过他们的支付手段还是有局限。在大部分情况下,收款方只要扫她的支付码就可以收钱。但有些场合下,收款方要求她扫对方的二维码付款,这时她就犯难了,因为她没有移动信号。我们只是渡个假而已,我也不想给她买个中国手机号码。这样一来,老大的微信支付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时灵时不灵。
但他们俩很快就发现了淘宝和美团。家里有wifi,下单、支付都不成问题。第一次打开美团外卖,发现最近的餐厅离我家只有5米,20分钟就可以送到。这其实就是楼下那家点心店。外卖的菜单不是中英对照的,而是看图识字。两个人捧着手机研究了一会儿,一个人点了一份白白的暄暄的点心,另一人点了一份白白的有褶的点心。
我家旁边就是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体现在外卖app上,就是大约有30家餐厅距我家70米至100米之间。30家餐厅足够他们尝试了。从此后这两人再不肯出门,每天捧着手机点点戳戳,半个小时后就有人来敲门送餐,简直就是生活在了童话世界。自从他俩爱上网购和点餐,我就可以放心出门办事了。我不用再担心他俩饿着,不用担心他俩出门迷路,更不用再担心他们在街上被人骗了。在美国,我用一张纸抹布他俩都看不惯。什么保护环境啦,全球变暖啦。现在我每次回家,垃圾桶里都是一堆塑料打包盒。你们的责任呢?视野呢?使命呢?
既然回了中国,总要看看大好河山吧?但无论我提起什么,他俩都不感兴趣。咱们去看看湖?谁没见过湖啊?咱们去爬爬山?谁没爬过山啊?到底什么才能让他俩感觉开眼呢?答案是:花样翻新的方便食品。有一天,老大难得出门,远征到了楼下的小超市,回来时如获至宝般地捧着一个店员推荐给她的自燃火锅,一字一句连蒙带猜地读了说明,把该拆的都该拆开了,把该加的都加进去了,听着盒子里的水加热时发出的美妙的“丝丝”声,老大连连叹道:“了不起,了不起。”看得出她对中国的发展是由衷地服气了。中国真是一个宅男宅女友好国度。
在移动支付方面,中国的确是比美国先进很多。在美国,最起码交小费的时候还是要现金的。去年我从中国回美国时,把钱包打在了托运行李里,有行李员帮我提行李,我伸手往兜里一摸,只摸出几张人民币,没摸出美元,感觉特别尴尬。这次中国行,我看到了移动支付的无所不在。甭管是街头卖烤白薯的,还是停车场收停车费的,只要有手机,就没有你交不了的钱。于是,临到回美国的最后一天,我特意在兜里装进几块美元,以备下飞机后付小费,同时打算去银行把剩下的人民币现金全都存进银行卡里,彻底告别真金白银。
这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天空中飘下雪花。雪景终于把两个来自加州的宅男宅女诱惑出了家门。我们踏雪而行,穿过雪压松树的花园,进入光鲜亮丽的购物中心。站在挑空大厅里,我指着各层楼的招牌一一向他们解释:那里有你们吃过的烤羊肉,那里有你们吃过的小笼包。见了真实的生活你们不激动吗?这时老大忽然说:“你不是要告别真金白银吗?怎么这儿还能收银币?”我定睛一看,旁边一家服装店把收银台译作:accept the silver。
我们也是这次才开始大肆使用微信支付, 一用就停不下来因为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