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alation: Stories
Ted Chang写的短篇科幻小说集,里面有几个故事印象深刻。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时间机器的,写得很有神秘感和异国情调,有点儿三体最后一本的意思。最后一个故事讲关于平行空间的也有些意思,对类似我这种总是犹豫、总是想着“我的决定做得对不对”的人的心理描写很真实。虽然是科幻小说,但好多时候写着写着就变成了“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往哪里去?”这种哲学问题。作者曾经三次获得雨果奖,是个美华二代。他的成功也算是另辟蹊径了吧。
几段比较喜欢的话:
“Four things do not come back: the spoken word, the sped arrow, the past life, and the neglected opportunity.”
“None of us are saints, but we can all try to be better. Each time you do something generous, you're shaping yourself into someone who's more likely to be generous next time, and that matters.”
The Death of Vivek Oji
小说描写一个尼日利亚青年从少年到成年到去世的经历,非洲风情浓郁,神秘、忧郁、性感,也挺“出格”的。小说用词很有非洲英语的特色,有些词是只有在非洲呆过的人才知道的吧?但是作者又很注重对话,视角不停变化,有点儿像戏剧。只是书后半部情节比较不合情理,一般,不推荐了。
湖光山色
周大新得茅盾文学奖的农村题材小说,最简单地总结一下就是“恶有恶报”。故事还挺好看的,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曲折的地方,但人物塑造有血有肉,贴近生活。就是有时候看得很气愤,哈哈。
Spillover
这本书写的是从动物身上传到人身上的各类传染性病毒,以病毒种类分了几章来写,从病毒的起源写到对人类的影响,非常详尽。作者是科普作家,经常为National Georgraphic写科普作品,对我这种门外汉了解病毒很有帮助。书很长,有时候得有耐心读下去。
书的最后总结部分提到一位University of Pittsburg传染病学专家,在1997年的一次演讲中就预言,冠状病毒是很可能引起疾病大流行的一类病毒(这本书写成于2012年,所以还不知道今年的新冠疫情)。果然如他所言,2003年的SARS和今年的新冠都是冠状病毒。只是预见到和预防或者控制疾病还是不能等同。书中最后也说到,疫情能否被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行为(human behavior),所以这章叫“It Depends”。今年可不是验证了他的话?!
The Viral Storm
这本书是同学推荐,然后我下载了听的。和Spillover 有类似的地方。但作者是生物学家,科普读物写得也很有条理,比Spillover要简短,角度不一样。这本书更侧重讲疫病大流行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不可避免,有什么我们能做的。
书的最后一章写到的一些建议,今天看来正是我们在疫情期间听到的建议:戴口罩,勤洗手,用鞠躬、碰胳膊肘等等来代替握手。这一章还写到他成立了一家公司,致力于追踪和预测传染性流行病。可惜现在看来即使有预测,人们不遵循科学方法避免传染,这大疫病还是没有办法控制。
Interior Chinatown
Charles Yu写的一部小说,但是以戏剧形式呈现。作品很简短,用黑色幽默讽刺的笔法写了一些生活在唐人街的stereotypical老少华人移民们。他们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办法突破。开始觉得不可信,毕竟男主的老爸还是来美国读了书的。后来想想自己也差点儿就变成那样的人,生活还是什么可能都有的。
里面有几段话很喜欢:
“There are a few years when you make almost all of your important memories. And then you spend the next few decades reliving them.”
“You’re here, supposedly, in a new land full of opportunity, but somehow have gotten trapped in a pretend version of the old country.”
第七天
余华比较新的一部小说,不长,以一个人死后的头七为线索,倒叙到他死前的生活。和《活着》一样,余华总是关注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社会、生活、命运的不公中有悲伤、无奈,也有温情,就是有时候这温情来得太晚。
三体
这是我第三次读《三体》了!可见这本书魅力有多大,呵呵。三次读的都是不同的版本。第一次是从妹妹那里下载的免费电子书。第二次是手机app“听书‘三体’”(这个app在升级以后可以免费听很多书和讲座,大部分是专业人士朗读的。就是需要下载资源到手机上才能听,在线听一般不行)。这次是从我们这儿图书馆借的纸书,好像是最新版的,还没人借过,拿到手里崭崭新,摸起来好舒服。
这几版有点儿小区别:电子版是从文革开始叙述的,而听书和最新版都是把文革这段插到了叶文洁的倒叙中。而且,不知道是我记性不好了,还是真的,觉得最新版里有些细节是前面我看的两版里没有的。不管怎么说,还是喜欢看纸质书的感觉。
第三遍读,发现自己对第三本中大刘的那几个童话解读还是有些糊涂。哪位明白的能解释一下童话里“西方画派”和“东方画派”对应现实中的什么?为什么西方画法不能把深水王子画到画里,而东方画法就可以?网上有些解释,但好像都说法不一,我看得有点稀里糊涂。
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作者Fuchsia Dunlop是90年代到中国的英国留学生,是第一位在四川高等厨师学校正经学餐饮的外国人,后来回英国开了家餐馆。这本书相当于她的回忆录,前半部分记录了她在四川那些年学习生活的经历,后半部分记录了她在中国其它地区为寻找美食、写美食文章而进行的游历。
这本书是妹妹推荐的,她读的是中文版,据说很有意思。可惜我这里没有,就看一下原文的吧,估计成都和四川的同学们更是会有所共鸣。
不过这部书后半部分讲四川以外的省份,负面的东西就越写越多,估计因为中文版很多地方没有翻译过去,所以妹妹才会觉得很好看。其实后面我总觉得作者还是带着西方人那种隐隐的优越感,我比较敏感,但中国这些年社会的高速发展确实也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民族矛盾、价值观的改变等等。只是这话从中国人嘴里说出来就是为了中国好,而从外国人嘴里说出来就好像在看你笑话,即使作者对中国还是很有感情的。
作者在第十四章描写她去新疆,说到中共对新疆的政策就是殖民地政策,而且现在很不尊重穆斯林的民族习惯。维族人对汉族人很仇视,一直想独立。她说她在那儿呆了一段时间,就连猪肉都不想吃了。她书里一直写着她不喜欢吃下水,但吃到维族人做的羊肠和羊肺却说和吃英国布丁一样软糯鲜香。她说到维族以为女企业家,因为给她在国外的丈夫送了份报纸就被关进监狱6年。这就有点儿一面之词了。她被关起来不假,肯定不会只因为一份报纸。这章最后还引用维族人的话,说:“汉族是个非常贪婪的民族。。。什么样的人才能信仰食物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