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

东一点西一点, 点点撩人
正文

文道终于踩红线了

(2025-08-31 08:20:30) 下一个

这年头, 怎么事故发生就像故事一样, 什么花样的都有, 惊呆了, 且吓人. 周末网上一游, 骤见 “梁文道被封杀” 这个瓜瓜.

以前看过《铿锵三人行》数集, 窦文涛开玩笑: 梁文道是渊博, 许子东是刻薄, 我是浅薄. 感觉他对文道的戏谑, 是正解. 另, 不觉得许子东刻薄, 也不觉文涛浅薄. 几年前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 提及梁文道, 是关于读书的事 ---- 儿时的嗜好, 是一个人生命的密码之一, 以每天读 5 小时书的梁文道为例, 出生于香港, 父母工作繁重, 将 4 岁的他送往台北外祖父的家, 外祖父是个老学考. 儿时的梁文道十分顽皮, 老人说: 只要你坚持看书, 其它的我可以不管. 成年后的梁文道, 笃信法国思想家布朗基的话 : 所谓的阅读, 就是让人得到自由, 让作品得到自由. 

不久前, 还在 YouTube 上看了他《一千零一夜》的第 5 夜 “尤利西斯: 有史以来最难懂的小说?”. 夜幕快要降临时, 他着白衬衫, 外罩浅灰西服, 系深蓝色领带, 穿棕色锃亮的皮鞋, 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香港兰桂坊街上车水马龙, 他一边穿行, 一边不徐不疾地导读. 天渐渐黑了, 华灯初上, 记得最后他有一问: 身为文学阅读爱好者, 你和我还来得及被一百年前的乔伊斯《尤利西斯》影响吗? 

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道貌似是一个温和的老派古人, 横跨中西文化的学问人, 自觉替女性发声的男人, 亦是一个中庸之人, 誓如, 他十分不喜欢香港所谓四大才子的倪匡, 黄霑和蔡澜三个咸湿大叔在《今夜不设防》节目里大开黄腔. 可是, 文道却与他们保持往来, 还曾邀请倪匡在文学讲坛讲侦探小说. 照理, 对没有血性, 立场模凌两可的人, 尤其男人, 我不感冒, 只是这个梁文道有自己的观点, 有才, 适时掉个书袋, 蛮有范的, 便忽略他为了生存的踩钢丝. 

文道一直希冀香港的通俗文化走出一条学术之路. 他作为港台文化人进入中国大陆, 网上网下, 哔哩吧啦, 大讲特讲文学, 哲学, 历史, 虽然小心翼翼避开政治的地雷区. 然, 一个涤荡灵魂的戴眼镜的读书人, 推崇不轻信不盲从的思维模式, 散布凡事追问和求证的思维习惯, 岂能不令某些人若有芒刺在背? 据说,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在《八分半》讲人们为什么怀念蔡澜时, 为一个敏感人物 Jimmy 说了半句好话, 也实牙实齿地说了 “从未见过香港像今天这么萧条”. 

一夜间, 播客节目被清除, 社媒帐号被封, 梁文道在物理和数字的层面上蒸发, 了无痕迹. 一如那些年 COVID-19 病毒流行时的清零举措一样. 陶杰一语道破天机 “大陆只需要能监控一切的智慧芯片, 要梁文锋, 不要梁文道”. 

人生遭遇如此巨大的变故, 焦虑有没有住进梁文道的身体? 2 days ago, 铃兰写《谁和谁一起吃吃喝喝》, 里面提及的台大文学教授林文月, 学生和同事有一评价 “她之所以永远都是一位美人, 在于她知道与现实的名利权位保持距离”. 以我对梁文道的印象, 觉得现年 54 岁的他永远云淡风轻, 因为他是梁文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老虎上山 回复 悄悄话 一个软抗的人,一个让年轻人冲上去自己躲在背后的懦夫。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猪猡可以用“哪里3的泔水好吃”把养猪场兼肉类联合加工厂夸赞成鲜花一朵,“头头心里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有脑子的人类却免不了挑刺批评、抱怨不满。既然容不得人的批评,那就只能剩下猪的哼哼。观察那里的新闻报道、电视报纸,可不就是这么一个鸟样?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国王光着屁股,又怎么会容忍别人说“衣服穿得清凉”?很多人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不容任何批评的那个地方,在政治文明上就是一个茅坑”。
友梨江莉 回复 悄悄话 “网上铺天盖地的网文,千千万万的点击和讨论, 哪一篇有营养? 有多少营养? ”
---------------

网上的网文确实是铺天盖地,有营养的不多也是事实,但名人却没多到铺天盖地。
文道先生不是名人么?写网文的有多少能够经常在电视台上侃侃而谈?呵呵。
拿名人的尺度来看他,也不属于苛求吧?

我也只是说说自己的感觉而已,他人觉得营养多多,但看无碍,都是个人的自由罢了。
博主发在这里,又开了评论,我才来留言。不爽的话您删掉即可。
铃兰听风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楼下几位朋友的留言.

网上铺天盖地的网文, 千千万万的点击和讨论, 哪一篇有营养? 有多少营养? 做到按需汲取已是明慧, 大多数都是跟风, 捕风而已.

林向田引用的 quote 是不是 Plato 的原话, 也是个问号.
遛遛弯儿 回复 悄悄话 接受不了任何批评的政府,何谈文化自由与进步
友梨江莉 回复 悄悄话 看过他的一些节目以及他和他人共作的节目。
讲难听的,实在觉得说的就是些再普通不过的一些大道理,而且还温温吞吞欲言又止的,既无营养,也不深刻,还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似的。
不过就是读了些书的一些文人凑在一起弄些风雅之事,哪里有什么值得一封的价值。

虽然如此,讲的再无趣、再无聊、再无营养,毕竟,那是他的自由。
这样人兽无害的文人,其露脸的自由都要被剥夺,那个国家,简直就是个神经病国家。
也好,倒成全了他,使得他这样的,都成了有风骨的文人,真是个奇葩国。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铃兰听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一个有独立思考的人, 不能畅所欲言, 太难受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我有他的《常识》《我执》。梁文道一直小心翼翼说话绝对留有余地。但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悲乎。。。
铃兰听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觉晓早晨, 一句 “1984 来了”, 好犀利的读书人, Proud of you! 告诉你一个好笑的事情, 陶杰说他不看文道的书和文章.
铃兰听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蓝蟹周末好!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我读过梁文道的一本书,陶傑的好几本。
1984来了。
Blue-Crab 回复 悄悄话 香港正在大陆化,大陆正在回去那个遥远的过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