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傲游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与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以史为鉴,方知兴替
正文

一个真实的孙中山

(2018-06-19 20:16:20) 下一个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人,(即今中山市)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对这位现代历史上的伟人,各个阶段、各种政党评价不一,在两岸的历史定位和评价也各不相同。有时偏颇,有时互相矛盾,尤其在网友之中的评价和形象更是不尽相同甚至南辕北辙,这也颠覆了我一直认为的他是现代史上争议较少的政治人物。的确在现在,他也是一位有着巨大争议的政治家,那么孙文到底是怎样的历史人物,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该如何客观正确的定位呢!本文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孙中山。

孙中山的事迹众人皆知,这里就不多说呢,至于如何正确的评价孙中山,这就涉及到对整个中国现代史如何定位的问题,不容轻率更不能主观。从国民党时代到如今,孙文的形象一直是一代伟人、一代先贤。但近年来对孙的评价出现一些异议,这本来很正常符合学术客观真实自由的原则,也无损于孙中山的形象及历史地位。因为孙文也是人不是神,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当然也避免不了错误和失败,可是竟然出现一些颠覆、歪曲甚至是攻击的言论和观点,把孙从伟人抹黑成小丑,令人愤慨,这就不应该呢,而且非常好笑。试问一下持这种观点的诸君,如果孙中山不是伟人是小丑,那么中国现代政坛又有那个领袖是正人君子,恐怕大家都逃脱不了伪君子和小人的嫌疑吗?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的1915年,为了反袁而与日本签订了有损于国家主权的《中日盟约》,里面有出让包括满洲权利在内的严重损害国家主权的条约,比袁世凯的《二十一条条约》还要卖国,据此认定孙文是卖国者。(这个问题暂无法断定,只能存疑)我们不必讳言,这种行为在当今看来的确是不折不扣的卖国,如果是今人不但会被口水淹死也早已打倒在地, 但是我们该怎样客观的认识历史上的人和事呢,又将怎样看待孙的这一行为呢,首先笔者认为,对于已经日渐远去的历史不能简单的以今人的价值观和所处的环境来粗暴的对待。要不得出的结论就会很片面,甚至是颠倒黑白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抗金名将岳飞,千百年来都是无可争议的民族英雄,可是近些年来,为了所谓的民族和谐竟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靠,我晕,要这样说岳飞不但不是民族英雄,而且还是阻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小丑、不识时务者。因为照有些学者的观点,56个民族一家亲,都是我们的中华好儿女吗,宋金战争是内战,而且大金充满狼性朝气蓬勃,团结一致武力强大,而南宋羊性懦弱,贪污腐败,民不聊生。这样一来,岳飞抗金岂非是不识时务,拒绝融合抗拒统一看不清历史发展方向?哇,真是笑死人呢,不;应该是愤怒,为了你们的功利需要,竟然可以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确历史的发展确实是促进并实现了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国家观念,这是十分重要也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但是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拿今人的事实和观点来套现古代,难道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当时的事实是宋金两国,不但是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而且还是文明抵抗野蛮的反侵略战争,理由很简单当时女真族(满人的前身)的金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有别于中华的独立国家,与现代的满汉之间的关系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对不起啊各位,扯了这么多题外话,现在言归正传。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孙先生当年的这一令人争议的行为呢?笔者认为这是中山阶段性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策略。因为所谓的中华民族现代观念是在民国成立后才形成的,民国前的中国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的。在统治者的眼里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只是他们的私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打了胜仗以后所谓的康熙大帝反而慷慨的送给了沙俄大片土地,即然康大帝开了个好头,从咸丰到慈禧后世的帝王们在国势日衰的情况下又是割地赔款又是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他们眼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更跟小老百姓没有丝关系,事实上也如此,感到痛心疾首的是民元以后的人及今人,而不是民智未开,民族未觉醒的当年老百姓,相反对当时的人民而言,皇上可以从汉人变为满人而从满人变为西洋人又有何不可呢,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换了一个纳税对象而已,这话虽然难听确是事实。这一特殊的国情不能不对孙文及其革命党人有所影响,在有些革命党人眼里,东北是高度自治地,中国只是它的宗主国。孙文等仁人志士固然可以超越这个时代,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时代。当然私自秘密签订的所谓《中日盟约》那是民国建立后的事呢,与之前又有不同,又该作何令人信服的解释呢 ?在中山及革命党人心中清朝不但是封建愚昧野蛮落后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腐朽的种族政权,中山曾把清廷比喻作一堆垃圾,‘有趣’的是跟现在影视书籍的捧清捧康(熙)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不知我们将]作何感想,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好言归正传对<中日盟约> 笔者认为在中山心中,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的中国和清朝的中国都是要打倒的,他要忠的是他理想中的这个中国,为了达到这种目标即使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换言之他爱的是父祖之国而不是他所要推翻的之国。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虽然民元后现代民族国家正在形成中但还未成熟,民族意识还未全面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革命成功不则手段也就不难理解呢,民族全面觉醒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大致是在五四运动~国民政府成立时期。事实上五四运动后中山看到了在人民中间的巨大力量,他不仅停止了这种活动,而且开始尖锐抨击日本,和反帝和反军阀、官僚一起成为革命的核心目标,这段时间也是他思想学说成熟的标志,三民主义完全成为一种思想学说和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关于这一问题大家可以去看看社科院专家杨奎松教授的《开卷有疑》,在这本书里杨教授已经作了具体客观的解释,相信大家看了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说孙文不是思想家,是空想家,是他的最大不幸,如果当时有人这样认为倒也不奇怪。可是到了现在,孙文当时的设想大多已经成为事实,竟然还有这种看法,不说他是愚蠢SB至少也是鼠目寸光,而这样的人竟然称为专家学者,简直令人笑掉大牙。我要问这些人,知道什么是思想家吗,思想家首先是远见卓识,给未来指明方向,也就是要具有超前性,然后找到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而这二点孙文完全具备。诋毁他的人就是抓住他思想中的的超前性和目光远大而进行攻击,说他空想、不切实际,简直是对孙先生的最大侮辱!试问古今中外思想家的学说哪个不具备超前性,哪个不远见卓识,我们的古圣人孔子不也是吗?恰恰相反,这些都是作为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的最大亮点,也是孙文作为思想家的伟大之处。如果说孙文不是思想家,中国现代历史上就很难找到思想家。所以说你们这些人是鼠目寸光,一点都没有说错吗?要不就是居心悱恻,有不可告人之处。我说这些都是有根有据,绝不是信口开河,你们说他是空想主要依据是指他的《实业计划》和民生主义,但是你们知道吗,他有说过在当时就一定能够实现吗?我们都知道在国家没有统一之前,在失衡的社会、政治秩序没有走上正常的轨道之前,这些设想能实现吗?我们都明白的事,孙文能不明白?他的设想主要是针对未来的规划而不是现行的政策知道吗?拜托你们有点智商好不好,不要颠倒因果关系,就凭你们这些认知还自称专家,真是无语!

孙文一生中被人误解和诋毁最深的是他被人说成是空想家和无能、鲁夫、天真,这真是对他一生中最大的冤枉和污辱。前一种关于所谓的空想家在下已约略说过,现在来说说后一种,孙文真的没有多少能力吗?真的鲁蛮、天真吗?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和网友的依据是:辛亥革命的发生多半据有偶然性,中山即没有参与其中的策划、指挥,而且在海外筹款处处碰壁其所筹的金钱极其有限,军事指挥水平更是不敢恭维,其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不但屡战屡败而在可以避免无谓牺牲的情况下仍然仓促行动。还有一个所谓的重大证据就是一般的历史书或教科书所描写的那样:由于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性以及对袁世凯的幻想,他被迫让位给袁。还有一句话,孙中山不依靠人民群众对军阀有幻想,利用依靠军阀反军阀,所以失败是必然的。更甚者说孙文是非理性的独裁者,说他在广州时期妄图扣留、窃据广州商团武装的武器是引起商团叛乱的主因,因为民主时代应该尊重民众的各种权力和自由,而不能一味压制,他缺乏基本的民主素养。这话是所谓的知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袁伟时先生说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及具争议的事情在这里也必须说明一下在联俄容共的问题上海内外有两派学者,左翼学者认为联俄容共政策表明了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从而说明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右翼学者认为孙中山的联俄政策或策略是导致日后共产革命的导火索以及迎进共产制度的始作俑者。这些观点作为学术讨论当然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吗,学术就应该不受政治的干扰,完全自由。但这些观点对不对呢或经得起推敲呢?那又是另一回事呢,现在我们就来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吗!说孙文对革命贡献不大,的确作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武昌起义的发生,从表面上看跟孙文没有直接具体的关系,不必否认革命的发生的确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没有孙中山等仁人志士之前的大力鼓吹、宣传、组织以及前赴后继辛亥革命的发生是不可想像的。中山的确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推手,孙本人也从未说过是他一人之功,也从是否定他人的作用和功绩。至于说他在反清起义中军事水平不佳,的确他在早期革命生涯中军事表现不理想,但也要看到中山长期生活在海外,他早年革命的基础主要依靠华侨和会党基本没有职业军事人员,这样一来其军事效果自然会有限,说这话的人真的是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疼,叫你们去指挥肯定是当炮灰的 还以为自己很有水平,哇真是笑死人呢。而且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从幼稚迈向成熟的伟人政治家军事家自然也不能例外。再来说说如何对待袁世凯的问题,不必讳言确实在当时中山的政治权谋手腕不能与袁相比,而且他的实力更不能与袁相比,再加上当时党内妥协思想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妥协乃至失败是必然的,换了任何人都无济无事。而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对着干鹿死谁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实难定论。我们看历史总从今人的眼光来作定论这样得出的结果往往有失偏颇,如果不从当时的历史环境设身处地的看待人和事就不能最大程度的恢复历史原貌。刚才已简单的谈及孙文的行政能力问题,现在有必要深入的探讨理顺这一问题,前已说过早年的中山政治权谋略显不足这是否说明他的政治能力有问题呢?此话大缪。应该看到袁世凯在满清政界军界纵横几十年,经历风浪无数已经是个老奸巨滑玩弄权术的高手,而中山虽然是个革命家极具智慧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执政时间极短只有两个多月,而且还是一个发育不全并未统一的政府,自然对具体政治事务的运行缺少实践,事实上在当时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而是政治活动家。在这种情况下他和袁大头的对阵自然就落下风了,但中山毕竟是中山国父、先驱的名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在实际斗争经验中他后来已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事实上在后来他已经越来越独裁了。从理想主义者蜕变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日渐趋向重视权谋的专制者,是耶非耶?有人说这不是说孙先生是个独裁者吗?不是抹黑他的形象吗?非也,这反而是端正他的形象还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孙中山。为什么呢,这是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政治、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不以某个人的意志和人们的良好愿望所决定的,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滴。孙中山的睿智聪明正在于此,也是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非常时期必用非常手段,这是孙文用血的代价得出的教训,否则一切理想都是空谈。你们这些人现在还认为人家是空想、无能吗?说这话的人不但无知而且弱智,换成你们在那个时代不客气的说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可见当时的政局和国情是多么的复杂,障碍势力和封建遗毒是多么大的顽固,在中国实行民主的尤其不易,(注意只是当时),所以才有孙中山先生的军政、训政、宪政建国三阶段论,顾名思义军政就是扫除军阀统一中国,训政就是阶段性专制就是所谓的过渡时期,宪政就是名符其实的民主政治。当然后来的历史发展偏离了孙所设想的方向路线,后来更是走到了他理想的反面,这大家都在明白不过呢,不过这绝不是他的错!

训政是民主政治的起始点特别是在当时极为复杂混乱的局势下,即使从现在来说,都不能不说是有一定的道理,当然后来国民党具体的实行效果和他的设想有些出入,但不论是否符合他的初衷,符合他心中理想中的中国,作为政治制度和学说,国民党的制度和政策大体符合中山精神和中国国情的。孙文身后的国民党中国最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缺乏一位魅力的权威领袖以及强大完备的党组织。可惜的是中山先生来不及展现自己的政治才华和魅力以及实行自己的设想,在他政治上日趋成熟,思想体系日益完备的时候,他却突然病倒了,随之上天夺走了他的生命,他的逝世是中国现代化运动中无与伦比的损失!

        现在来探讨一下孙先生是不是所谓的鲁蛮、天真以及独裁,前已说过邸毁者的依据是孙先生依靠军阀反军阀是幻想、幼稚,真的是这样的吗?对不起了我只能说你们不仅幼稚而且愚蠢的要命,中山明知道这种可能性及其效果非常有限,为什么还要这样做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现在的明星为了维持高人气必须时时出作品或经常曝光要不就会被人淡忘。物竞天存适者生存,政治也一样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在当时是没有自己的军队,也就是说有影响力没实力,而他的影响力完全是靠自己的开国元勋及革命先驱的地位,利用军阀反军阀,也是靠着这种影响力,如果不这样做即使有无以伦比的影响力,也会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及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被人遗忘,何况这样做也并非毫无所得至少国民政府的前身大元帅府就是这种利用军阀的结果,更何况丰富了斗争经验磨练了治政能力更充实了其思想的可行性,总之一句话,不管结果怎样,只能这样做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其影响力和政治生命就会慢慢消失。这其中的道理岂是你们SB们能懂的!关于有人说他是个鲁蛮的独裁者理由是在广州时期孙文对待广州商团的事件上即专制又鲁蛮,这种看法对不对?

      对不起啊,我只能说有这种看法的人近乎弱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是一个极不正常的乱世之国,在这样的国家里怎么能允许像商团这样的民间团体私自拥有武装呢,即使像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也是绝不允许的,民主自由是好东西是人类共同价值观,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自由没有秩序那不是天堂而是地狱!不知这位袁伟时老者是何心态?当然宣扬民主自由值得赞赏,但该鼓吹的时候不鼓吹,不该的时候又想当然真是自相矛盾。至于说中山先生是一个独裁者,这我不想否认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山的确算得上是一个独裁者,但从当时所处的时局和国情来看,中国的确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而不是有名无实甚至祸国殃民的‘民主’,这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经的阶段,也是最终真正走向民主宪政的阶梯。(注意国情有阶段性的是不断变化的,这里的国情是指当时)鉴于当时复杂混乱的国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只是把所谓的开明专制作为实现民主自由国强民富这一伟大目标的一个阶段。这在他的《建国大纲》中就说得明明白白呢,里面写道中国建国要分三步骤: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这三阶段顾名思义军政即打天下时期,训政即以党治国时期,宪政即即还政与民的时期,真正民主时代的开始。军政和训政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可贵的是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特殊时期的开明专政只是为了实现理想目标的一个阶段。可惜的是他不但看不到这一天而且连“独裁者”也来不及坐了,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这不能不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想到这,不能不生出无限的感慨和遐思。 

  现在有很多人说包括一些学者也这样认为,说孙文引进共产制度使黄祸横行遗患后世,是发生共产革命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不是这样呢,那我们就来看看孙文为什么要联俄容共, 经历了炮轰总统府的陈窘民变乱这一血的教训,孙中山痛定思痛,决心另起炉灶,这就是日后的联俄容共之革命策略,联俄容共说白了就是三民主义为体,苏俄组织为用的国民革命之党国模式。正是采取这一模式,才是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国民党终于统一了中国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可以说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论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必经之路,那么苏俄组织模式才是国民革命得以成功的要素,同时也是孙文主义革命三阶段论得以推行的工具。后来反苏的国民党竟借鉴苏俄组织模式来建国治国,是不是和当今的社会模式有点相像?那么对联俄容共孙中山究竟是什么心态,他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这可以从近年来解密档案以及之前的史料可以充分表明。1923年孙逸仙和苏俄代表越飞发表《孙越联合宣言》里面明白无误的声明:孙逸仙博士认为,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并没有实施此一制度的条件。联俄容共后,中供经常在报纸上攻击批评民党,孙中山对苏俄顾问鲍罗延气愤的说:陈独秀等人再攻击国民党,我就开除他。再举一个例子,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时:如果我能自由的开除某党(而引起苏俄干涉的话),我就不需要呢(苏俄的援助)。看了这些你还认为如左派人士说的他也要走共产道路,右翼人士所说的引进共产制度贻害后世?我们可以想见,中山内心里是防俄防供的,联俄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时的局势极为混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央政府名存实亡,各省武装割据,每个大军阀背后都有外国列强支持,整个国家可谓混乱到极点。(而直到现在居然还有人为以联省自治为借口的军阀割据唱赞哥,说是民主自治,不知他们是猪脑呢还是另有居心。)而孙中山的国民党是当时唯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力量,可惜的是,实力不大,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党军,而孙文所希望的西方列强没有一个肯帮助他,在此极为恶劣的状况下,孙中山要想彻底扫除军阀,统一中国,重建秩序,实现自己的理想三民主义,只有联俄,别无二途。

  

众所周知,当时政治环境险恶,为了打开一条生路中山只能走这条路而别无选择。至于国民党后来失败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国民党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党内分裂派系斗争,这种窝里斗的结果是丢掉了整个中国大陆,把自己斗到了海岛上。也算是一种报应啊!孙中山是开拓者

他开辟了一条道路造了一辆汽车,结果国民党人把它开翻了车,使中国发生了共产革命,这怎能说中山引进了共产制度?何况前已说过联俄政策使孙文找到了可以实现革命目标的道路,历史从此翻开了新一页,没有这些就没有后来的北伐、国民党的执政以及对日抗战,这也是日后乃至今日中国一切的出发点。本来写到这里就想作一个总结可是总觉得意犹未尽,直到看了一篇文章又思绪万千不得不继续写下去,因为这关系到革命乃至今日中国由来的正当性与必要性。时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有一些反思辛亥革命以及所谓清末新政的文章,观点倒有点另类和新颖也有点道理,但有一些论据实在不敢认同。关于革命,有些观点认为革命催毁了固有的秩序打破了中央权威开启了军阀混战的乱世时代,这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但有很大的片面性。为什么呢,因为革命本身并没有错,革命的发生是因为这个国家或社会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呢,虽然晚清以来这个政权受西方的压迫和影响有了一些近代因素,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典型的而且是带有种族性的封建政权,这种不合时宜且又腐朽的政权被历史所淘汰完全是必然的,是迟早的事滴。没有辛亥革命也有其它的什么革命或什么偶发事件,总 总之这个政权像一颗枯竭的大树一推就倒,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至于革命造成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动员不够,革命生成的土壤、环境的异同以及准备不充分等等,当然这是泛指不说清楚大家都看不大明白,那么具体的意思是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大家都知道历史上

的改朝换代都是扎根崛起于民间,动员民间各类人才组织发动军队起义,虽然大乱但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而辛亥革命则有很大的不同,革命的起源大致是在海外,然后通过组织政党、大力宣传、组织发动会党华侨起义,最终影响发动部分新军举行武昌起义从而引发了全国性 的辛亥革命,结果清朝像多米偌骨牌那样一碰就倒,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捶枯拉朽。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先天弱点,由于它不是深深的植入生长于民间,注定了其力量威力的不足,从某种角度来说注定了其成功也快失败也快,当然它的失败只是相对而言, 辛亥革命作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保存了下来,尽管从社会的实际效果来看成就有限,但它超越了以往的该朝换代的确值得永远纪念的。何况任何一场革命都要付出代价的,当这个国家已无法进行改良时当然只有革命一途了而且从

长远来看,这样的代价是值得了,就像孕妇生孩子没有经过阵痛乃至剧痛哪能获得新生命的喜悦,当然革命就像生孩子一样其付出的代价也不一样,那种因为革命后所产生的后遗症或叫不良后果就否认革命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是十分偏见的,也是毫无道理可言的。没有革命说 不定现在还是拖着一条猪尾巴,想到这些不能不令我们感到非常恶心,挺清的人会说如果清末新政成功什么什么的,晕啊!这样的一个连基本的人权和习俗都没有及都不尊重的政权还能指望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在再来说说所谓的大清新政它到底有没有可行性有没有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新政论者的观点是如果没有发生革命中国也将走上像日本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化之路。还说清廷新政失败,不是改良太早而是太快,结果使清廷立宪改良半途而废最终导致整个政权的崩溃。这意思很明白呢,就是说革命的发生断送了大清的立宪改良, 这种观点从清朝的角度来说当然可以理解,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NO.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不是没有给过大清机会相反从清朝立国至灭亡,历史给过满清很多次机会满清的确是个历史幸运儿,极其偶然而又稀里糊涂的得了大明天下,在它日薄西山濒临崩溃时,

时间老人又给它抛出了一根救命稻草,这就是镇压了几乎要了它的命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之后也是晚清政府进行改革的最佳时期,这段时期虽然内忧外患仍不断但尚不严重,可是它却顽固守旧拒绝一切改革自然断送了前程。随后内忧外患不断加深严重这个政权还是不识时务 直到迫不得已甚至危及其政权时才不情愿的进行其所谓的新政改良,然而就像一个人的病情一再延误终于病入膏肓时一样一切都太迟了,其灭亡崩溃是必然的绝对在情理之中。镇压太平天国后,鉴于国内外的情况清廷如果此时推行改革是会有所作为的很有可能取得相对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时内忧外患尚不深中央权威还较为牢固,知识分子及士大夫阶层独立意识尚在萌芽之中,推行起来自然事半功倍,如果清廷有此魄力那么之后的中国很有可能会像彼得大帝改革后的俄国,可惜清帝无此见识更无此魄力,当然由于这个政权的性质及帝王家天下的意识和利益,改革到最后必然以维护皇权利益和损害人民权益为代价的一条腿走路,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像俄国那样最终还会发生革命。最后来说说所谓推行新政的快慢问题,有观点说清朝的崩溃不是改革实施的太慢而是太快了,其依据是日本政治家伊藤博士曾 警告过清廷: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仓促推行会出很大问题的很有可能会闹革命的。这话倒真的被他料中,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说变法太快削弱了中央权威助长了地方势力,从而导致了革命势力的膨胀,辛亥革命的到来,断送了新政改革。这话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但又极其片面 为什么呢?这些观点套用在当时的清朝已完全不适合呢,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式这时的清朝已到了穷途末路之时,无论改良快慢对于大清而言都无关紧要呢,上天对它够恩赐了然而它一再错过时机,现在到了该惩罚它了时候呢。清末新政十年无论由慈禧主导还是后慈禧时代事实和结局都完全一样。由于清廷一再拒绝变革,致使内忧外患日深国势日衰,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都是清朝自己造成的,国家的主导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可惜清廷顽固不化愚昧而又自以为是的拒绝现代文明,到了濒临绝境时才决定要改革,可是这时还有机会吗?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所有这些自然导致中央权威 有所影响,更重要的是此时知识分子和部分士大夫阶层的民族意识与独立意识开始形成,再加上慈禧太后这一强人的去世六岁小儿登基,这时的清廷还有什么权威而言。到了这时已经成长起来的革命当然可以水到渠成了,即使这时不发生革命,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足以要了要了清朝的命,这是历史和文明发展的必然。这种状况还在那里争论什么新政改良的快慢还有什么意义吗?清朝之所以会在1912年灭亡,是由这个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它不仅是封建政权而且还是一个种族政权,回避了这一点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它一再顽固的拒绝文明 拒绝变革直到危及它的根本利益时它才迫不得已改革,很简单它怕西方文明威胁到它的统治,威胁到以皇室为核心以满洲为基础的所谓满清王朝的根本利益,所以它才不断顽固的拒绝新文明排斥变革。我们经常说晚清以来中国的衰落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殊不知实际上在很大程度内都是我们的大清国造成的,自己不争气却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何道理是何心态。而有些专家却说清末新政为了自己利益外也真心的为中国找出路这句话实在是颠倒因果关系,可笑之极。当然任何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改革不管其主观愿望目标如何,但客观上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另一回事,晚清七十年历史给予多次机会完全有时机改变自己的命运再次崛起富强,但是他们干了些什么呢,最后十年的新政也是为了救自己的命而不得已为之的,还说他们是真心,咳无语啊!反观日本,日本也曾经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可它为什么能

        明治维新迅速崛起,难道我们不能有所启迪感悟吗?还在那里想当然!所以孙先生说清廷是一堆垃圾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就算当时取得成功难道我们还要留着一条猪尾巴接受他们的种族歧视就这一点我们都绝对接受不了!这一最基本的人权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们什么呢?

友友们从构思到动笔不知不觉的已写了半个多月呢,现在已接近尾声呢,这时又想起一个问题觉得也不得不说。有网友这样认为孙中山没什么才能他有这么大的名气都是蒋介石替他吹出来的还是这么一套成王败寇的把戏,那好啊我们就按这种传统的观点来分析吧,看看是否 如有些网友所说的不是真才实能而是吹出来的,孙中山一生的确经历过很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其中打击最大的就是陈炯明叛变这次兵变几乎致他于死地,国民革命差点就此完结,这些他自己也是承认的,但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就此一厥不振吗?如果你不是睁眼睁眼瞎,对事实你不会视而不见吗?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的革命一度陷入低潮但又乘势崛起,后遭遇陈氏兵变再入低谷随后又重新崛起。我们可以看到每逢重大挫折之后也意味着一次更大作为的开始,护法运动时期建立广州军政府,兵变后开始联俄容共。联俄容共策略的推行奠定了国民党军事胜利及全国执政的基础,所以即使以成败论英雄他也绝不是失败者,道理很简单我们只要回想一下如果中山没那么早逝世,之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无法作出具体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领导的中国必将逐步得以真正的统一稳定,国民党也绝不会四分五裂分崩离析,毕竟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的统一稳定都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如果或者说这是假设,自然这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有事实,当设想与假设却是两个不同的慨念,假设只是主观愿望是不存在的,而设想是客观存在的是针对未来 未来的,一个有现实基础的设想如不出意外是会顺着既定轨道前行的。中山之逝世无疑属于偶发事件,他逝世时年仅59岁这对于政治家显然是一个年富力强的年纪,可见我的想法是成立的是有事实依据的,绝不是臆想。这件事的确值得我们引发无限的暇想和感慨。

在中国的网民中,有一部分思维敏锐见解独特很有思想性比那些所谓的专家深刻的多,有一部分看问题总爱断章取义,只看其表面看不到深层次的事和物,结果他的看法、结论极具片面性乃至想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云亦云,只知吃饭不会消化结果无形中成了人家免费的传声

筒,欣喜的是现在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有思想有理智的观点,这表明中国的网民和网络正在逐渐成熟,这是一个好现象。好了现在言归正传,来谈谈本文的最后一个话题,孙文的名气是蒋氏吹出来的,是这样吗?本来这与上述说法一样不值一辩, 不值一驳,但为了还原史实不得不驳斥,首先一个伟大杰出的历史人物不是简单吹捧出来的,经过近百年来岁月的洗涤该有的泡沫早就挤干,更何况孙中山三个字早已不是现实和历史的敏感词,我们没有必要吹捧溢美或者贬低诋毁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孙中山!什么是吹捧,到底什么人泡沫成分大,这些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吗?再退一步说,就算中山是蒋吹捧出来的其获得的利益后者也远胜前者,很简单中山已成历史他得到的只是名誉,而蒋氏却是健在的实实在在的领袖,作为国民党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国民党内从各大巨头地方实力派大家都争着大力宣传,树起这面旗帜,以期取得更大的政治利益或地位。原因更简单孙中山不但是国民党政权合法性的法理依据,而且是国民党的永远精神领袖!作为一个政治家蒋介石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不可能愚蠢到这种地步,你不用或不善于用这种武器,从某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或者失败。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二十世纪三零年代国民党十九路军领导人蔡延锴等伙同李济深等广东地方实力派人物在福州共同发起成立了所谓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这一变故史称福建事变,随后不久国民政府就镇压平定了这一变乱,这一事变为什么这么容易被镇压了呢?除了双方阵营力量悬殊不对称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不仅自立政府,更要命的是作为国民党内出来的人竟然否定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而另立国号另搞一套,这种自掘坟墓的作法愚蠢到底毫无政治头脑,也不得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仅从这些事例中就足以确定中山的国父地位是名至实归绝不是浪得虚名。你们这些人现在还认为人家的伟大,人家的名位是吹出来的吗?真是鼠目寸光幼稚的可笑,你们的毛病即在于看事情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乃至想当然而不会独立、冷静的思考 总之是只知吃饭而不知消化!这篇文章比较长,现在已经接近尾声呢,谢谢大家能耐着性子看完在此再次向朋友们说声谢谢!在这篇文章写完之前,在下觉得有必要作一个总结。孙中山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巨人、革命家,我们究竟该怎样正确、客 客观、公正的评价孙中山先生,还他一个本来的历史面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的复原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既是伟人也是凡人的孙中山!研究历史人物特别是有重大贡献或者有争议的历史巨人,首先要把他请下神坛或者魔坛,剔除一些不合实际的吹捧溢美之词或 邸毁攻击之词,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还他一个真正的本来面目。我们研究评价孙中山就要不回避、不讳言他的缺点乃至弱点,这样作出的评价才能真实、客观、公正。但是想当然的贬低邸毁他,这样的结论和评价就更是严重脱离历史真实的。无需讳言在国民党时代对中山 中山是有溢美有过度歌颂的,至于中共方面对他的评价是以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意识形态为前提的,改革开放后出于对台工作的需要,主要加大了对他的精神和人格方面的宣扬。笔者个人认为对中山先生的评价应本于历史真实,去除其中正反两方面的不实之词,唯有这样才能复原出一个真实的孙中山。孙中山一位划时代的伟人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创造者,现代中国之父,中国现代化运动和传统文化结合点的一座丰碑!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没有溢美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孙中山国民党创始人的身份没有争议,有争议的是他的国父地位和他的思想学说以及他在历史上的作用。笔者认为有争议是正常的学术应当没有权威,真理也是在争论中形成的。笔者认为对中山的这些评价是恰当的没有溢美之词,首先三民主义在中国及台湾地区实行 七八十年是有一定成就的,虽然在实行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但大部分都是操作不当造成的。当然你可以反驳说大陆时期兵荒马乱所取得的一点成就微不足道而且很快就被大规模的内外战争所摧毁,台湾是个小岛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不具代表性。正因为兵荒马乱政局动荡而且 国民政府还要负担前清遗留下来的外债,在这种情况下能取得这些成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至于当时为何动荡乱世内外原因非常复杂不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和大陆相比台湾太小呢当然不具可比性,但不可否认台湾曾经的经济奇迹却和这种体制分不开的而且台政局稳定所取得的 成效自然要比大陆时期大的多,这也充分说明了三民主义的可行性和务实性。而更有说服力的应该是改革开放后所发生的变化,中国大陆改革后所推行的设想、政策很多内容都借鉴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可以说是一种类似的或变相的三民主义的翻版,如交通先行、利用外资

         浦东开发、港口建设、三峡大坝等等这是建设方面,而在国家层面节制资本的国家资本主义,日趋重视传统文化等无不受到中山思想学说的重大影响,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山先生超前的洞察力和可操作性。可惜的是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更重要的政治思想领域却根本没有借鉴, 由于政冷经热,政治体制的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诸如贪腐严重、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权大于法的事实上的人治政治等等各种社会问题。孙中山的最伟大之处不在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是在于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后以他的远见卓识抛弃了非左即右的意 意识形态,开拓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这就是以苏俄革命方法为手段,以实现普世价值为终极目标的三民主义理想。他的伟大他的睿智正在于此!老实说他早期的革命过于理想化对中国根深蒂固、顽固不化的封建性估计不足,民国初建时他把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后对袁说:他将支持袁当十年总统,自己将致力于铁路建设,可是局势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民国二年议会政治的失败及宋教仁被暗杀,残酷的事实警醒了他使孙深刻的明白要想真正推翻封建专制实非易事,首先就得清除专制赖以生存的土壤,否则一切理想都是空谈。这也就是为 为什么后来中山在重大决策上越来越独断专行,有些学者据此认定人家背离民主精神越来越独裁呢,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免有些迂腐,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中山先生而言独裁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从他的著作《建国大纲》中就说得很明白呢,「建国大纲」

里是这样写着,建国程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军政时期第二训政时期第三宪政时期,顾名思义军政时期就是暴力革命,训政时期就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开展国家建设的同时对全国国民进行民主启蒙和普法教育,使民众全面具备现代国民意识为完成宪政民主作准备,宪政就是民主自由之理想得以实现之时,意味着民主建国之大业已大功告成。自然你可以说所谓的训政就是一党专政,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你不要忘了,训政是有时间段的执政党可以拖延,但不可能无限期的拖延,否则不仅严重违背了国父精神甚至有可能被民众抛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有人说他善变,他的思想言论,他的事业前后不一,有时甚至互相矛盾,这实际上只看到了表象,而看不到内涵!孙文则说过:主义不可变更,政策可以调整。近代中国时局变幻莫测,墨守成规无论对个人事业还是国家前途都是一种灾难,在近代中国要想强国富民建设现代国家,光有理想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才有了孙中山先生的建国三阶段论以及聫俄容共,在近代中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主自由之理想愿景!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有别于其他伟人之处,他一生中最伟大、最具才华的闪光点!也是至今唯一一个受到海内外一致推崇的近现代伟人,这就是孙中山,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孙中山。本文先到此为止,谢谢大家!欢迎点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