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有一天,女儿跟妈妈视频聊天,聊到买了一个什么东西,说“我是上个星期买的。”停了一下,接着说“我买了在网上”。我在旁边听了差点笑出来。
女儿是在美国出生的,小时候妈妈只跟她说中文,周末还要去中文学校。现在快四十的人了,还能跟妈妈用中文聊天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字正腔圆,没有一点洋腔。平时很少犯这样的语法错误,偶尔会有一两个字想不起来怎么说。也不能怪她,毕竟已经完全融入了美国社会,平时很少说中文,受英文影响在所难免。
儿子比女儿小三岁,中文就不行了,洋腔洋调,还说不利索,偶尔还蹦出一两个古怪的字。有一次回家说想吃“炒饺子”,妈妈愣了半天。“儿子,不是炒饺子,是煎饺子。”这也不能怪儿子,煎、炸、炒的英文都是fry,能知道一个“炒”对他来讲就不错了。儿子听力还行,妈妈跟他说中文,他基本上都能听懂,有的时候是似懂非懂、蒙混过关。妈妈说中文,儿子用英文对应,就是母子对话现场。
大多数海外华人,如果有两个孩子,都是这样,老大中文还行,老二就差多了。老二还没出生的时候,老大在家里只说中文。老二出生后,家庭的语言坏境有一点改变,虽然妈妈还是只说中文,周末还是要去中文学校,可两个孩子在一起时间更多,互相只说英文。所以在说中文方面,老二就吃点亏。另外,老大上了中学以后,往往有反叛,坚决不要去中文学校了。结果老二也跟着闹,中文学校就此结束。至少自己家里是这样。
妈妈在家里跟孩子一般都说中文,爸爸呢?自己认识的几个爸爸,都没有妈妈那么执着,说中文英文都可以。有一个爸爸,自己的英文不行,就拿儿子练口语。几年后,英文还真的有点进步,可是儿子开始反感了,听说父子关系还僵了一段。认识一个家庭相反,妈妈在家里只跟孩子说英文,爸爸说广东话,结果孩子还是不会说、听不懂“中文”。
有一个爸爸坚持不懈地跟孩子说中文,认为在美国孩子会说中文很重要。自己并不认同,觉得在美国生存,会不会说中文并不重要。在社会上在职场上竞争,会说中文很少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优势。所以自己在家里随着孩子们说英文。孩子们现在长大了,来电话、回家跟老爹都是说英文。
家里的另一半是洋人就不同了。爸爸是洋人,不懂中文,妈妈在家里说英文多,孩子的中文都不怎么样。有一个家庭很独特,爸爸是德国后裔,从小说德文,在台湾住过好多年,中文非常流利,娶了个台湾妈妈。回到美国生了个儿子以后,妈妈在家说中文和英文,爸爸中文、英文和德文都说。儿子上学以后,家里只说中文和德文。现在儿子长大成人,三种语言一样流利,回家跟妈妈说中文,跟爸爸说德文。
第一代华人移民的孩子,会说一点中文是应该的,会说多少并不重要。不认汉字,不会写汉字,就更见怪不怪了。一点中文都不会说,什么都听不懂,就有点不好意思了。等这一代孩子长大,生了第三代小华人,会不会说中文就完全无所谓了,更何况一大半都会是混血小华人。
一位母亲曾反驳我的看法,说我是实用主义。她认为语言是艺术,教孩子弹钢琴、跳芭蕾并不是为了生存,语言也是如此。她为自己孩子能传承母亲的母语感到自豪,就像孩子在台上弹琴,父母在台下,狠不得让所有听众都知道,那是我们的孩子一样。她说的也有道理,境界高深,自愧不如。
现在工作中,用得到国语与上海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