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Amy Tan的散文集

(2024-08-17 11:53:30) 下一个

Amy Tan的中文名字叫谭恩美,自从《喜福会》出版并拍成电影后,名声大噪。可是她的中文名字远没有英文名字那么响亮,因为她毕竟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喜福会》的成功激发了她的灵感,以后又出版了好几本小说,内容都充满了中国元素。她的小说里处处可以看到母亲的影子,母亲一生的经历为她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The Opposite of Fate》是她写的第一部非虚构著作,以散文形式,集中了很多篇章记述了自己的母亲。她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思索命运对自己的捉弄,探讨命运、信仰、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让人们看到这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骨子里怎么会那么像一个中国人。

这本书没有其他几本书那么有名,书名里有“命运”二字,却没有统一的中文书名-“命运的反面”“命运的对面”“事与愿违”“对抗命运”等。自己比较喜欢“对抗命运”,恰好反映了作者在书中描写的自己一生的反抗和挣扎。

她对命运的思考是在了解到父母恋爱结婚的故事后开始的。父母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的一艘船上,二人攀谈许久,彼此印象很好,下了船各奔东西,再也没有联系。几年后,在天津的大街上,二人又不期而遇,旧情复燃。然而母亲已经嫁人了,男人对她非常不好,她要跟父亲走。父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心里很纠结,为了解脱,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留学美国,远走高飞。

父亲到了美国,并没有入学,而把自己交给了上帝,在加州奥克兰成了一名牧师。1949年母亲给父亲写了一封信,问能不能去美国和他团聚,解放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到时候就走不了了。要是能去,她马上就离婚。父亲平静的心一下又翻腾起来,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给他指点迷津。最后母亲丢弃三个孩子来到了美国,与父亲结婚,才有了Amy Tan。

当Amy Tan了解到自己的出生背景,觉得命运开了一个玩笑,父母能走到一起的几率太小了,自己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同时又觉得她的诞生是上帝的旨意,自己就是上帝的女儿。父亲的基督教和母亲的佛教,在她一生中相互搅合,让她在宗教信仰的漩涡中迷惘。把书翻译成“命运的对面”也有道理,能反映出她游弋于命运和信仰之间。

这本书就是这样开始的,以后写到母亲一心一意要养育一个顺从的女儿,时刻提醒她,她是中国人,处处控制她。她16岁交了一个德国男朋友,母亲大发脾气,竟然抄起菜刀,架在她脖子上威胁她,不许和这个男孩子来往。圣诞节请美国牧师和儿子到家里吃饭,母亲做了一顿中餐。她喜欢牧师的儿子,父亲吃饭呼噜呼噜声音很大,让她觉得很丢脸。父亲饭后还打了一个很响的饱嗝,母亲说这是对做饭人的感谢。牧师听了,勉强地也打了一个饱嗝,让她恨不得马上离开饭桌。她相信风水,结婚后家里的摆设都有讲究,还很迷信,听到家里有脚步声,有人说话,就请了一个中国魔法师驱魔…

她和母亲的关系很复杂,上大学后叛逆,摈弃了母亲要她学的医学,而改学英文和语言学。为了和母亲沟通,她用一种简化的英文跟母亲说话,后来发现还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的语言和写作。当《喜福会》出版,她给母亲看,母亲说很容易看懂,她为此感到欣慰。

父亲和哥哥相继患脑癌去世;多年患莱姆病(Lyme disease)严重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在一次雪崩中死里逃生;和丈夫在大学相识,相濡以沫…书中描述了悲哀、痛苦的回忆,也处处展现幽默、风趣的轶事。 Amy Tan的人生不是华人二代的典型,从书中可以看到她成功地成为知名华人作家的不寻常历程,或许对新移民父母有所借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傻猫儿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