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三、我的十年文革(1)1965年高考名落孙山jj

(2025-05-20 17:02:48) 下一个

三、我的十年文革(1)1965年高考名落孙山

 写在《我的文革十年》前面的这段话,是巴金说的。

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最好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文革”期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大家看看它的全部过程,想想个人在十年间的所作所为,脱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偿还过去的大小欠债。没有私心才不怕受骗上当,敢说真话就不会轻信谣言。只有牢记“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

                         (1)1965年高考名落孙山          

 文革十年始于1966年5月16日。

据参加起草《五·一六通知》的王力回忆说,1966年5月4日起,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而早在1966年4月16日至26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为发动“文革”做准备。与此同时,起草小组聚集在上海锦江饭店后楼,说是为政治局会议准备材料,实际上是在那里讨论、修改《通知》及其附件。

政治局扩大会议一直开到5月26日才结束。会议的主旨是批判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的“反党错误”。5月16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通知》,从此被称为《五·一六通知》。它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十年浩劫,就是从《五·一六通知》通过之日算起——这一天被公认为“文革”正式开始的一天。

我的文革十年,还要从1965年9月1日说起。

1965年7月7日上午9点到11点半,后来成为文革前最后一次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作文试题,是《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三天高考结束,我自信凭各科成绩,可以考取理想的大学,填报的志愿都是一流大学的理工科。

结果我没有被大学录取,而被武汉市教育局直接录用为中学语文教师。那一年,武汉市教育局从高考落榜生中,直接录用了一千多人当中学教师。据说都是高考成绩很好,但或自己或家庭、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问题”,而“不宜录取”。

我是什么问题呢?2005年退休之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终于看到了我的档案中有两份“政审”材料:

班主任吴传忠老师在我的《高中毕业生政治审查表》是这样评价的:

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拥护三面红旗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主动积极学习毛著(笔者注“毛泽东著作”的简称),并能活学活用,解决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少问题,是全校的学习毛著积极分子。阶级观点明确,有一定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态度明朗,在经济困难时期表现好,思想进步品德好,曾几次写申请书要求入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出席过市三好生代表大会。高三下被评为优秀团员。先后担任过团支部宣委、班长、团支部书记等职务。在工作上一贯认真负责,热情高,魄力大,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并且善于抓活思想,在群众中有威信。敢于坚持原则,开展批评。尊师守纪,劳动一贯表现好。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成绩好,参加体育锻炼积极。

缺点是:有时遇到问题还不够冷静,在生活纪律上严格要求不够。

后来班主任吴传忠老师又给高考委员会递交一份补充材料。

高考委员会人事组:

我校考生李培永的家庭成分问题,本人填的是中农,有时又填工人,外调材料又说是小土地出租。汉口考区对此提出过疑问。我们又到中南路派出所去进行过了解,据派出所同志谈,他家“至少是小土地出租,也可能是漏划的地主”但因没搞社教,成分无法肯定。究竟属什么成分,请你们根据档案中的材料予以确定,不过,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录取绝密专业是不适宜的。

另外,他本人在高三下后半学期表现不够好,要求自己不严格,接受同学意见不虚心,和一个女同学接近较多,影响不好,形成班上80%的同学对他有意见。这些缺点是原来评语中所没有的,特另作补充。

       此致

敬礼

                                                                                                               中共华师一附中总支       

                                                                                                                   1965年7月23日

上述材料落款还盖有“中共华师一附中总支”的公章。

在当年,我的档案中有这样一份共产党基层组织提供的补充材料,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没有被大学录取也是理所当然的,而这,对一个憧憬美好未来的年轻人是多么残酷的打击!这颗人生的苦果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我来说,真是苦不堪言!

武汉市教育局录用了我们这批高考落榜生后,为了尽快帮助我们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决定要我们分别到武汉教育学院、武汉一师和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省实师”)去培训一年。我被分配到湖北省实师语文短训二班。

湖北省实师位于武昌付家坡,学校原来有高中部和幼师部,加上我们十二个短训班(六个语文班、六个数学班),就是一个二三千人的大学校了。

全部由高考落榜生组成的短训班,学生思想复杂是不言而喻的,无心向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让我不理解的是,在当时,特别强调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重要性的形势下,集中这么一大批“出身有问题”的人,培训以后去中学当老师,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不会出问题吗?这是一个明显的悖论,可是,没有任何人来解答。

这也可以说是处在逆境中,我第一次开始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了。

 【附录】难忘短训班班主任黄娉琴

1965年,我参加高考,因政审属于“不宜录取”,上不了大学,而被武汉市教育局直接录用为中学语文教师。

当年,武汉市教育局录用了我们这一届一千多名高考落榜生,为了帮助我们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决定让我们分别到武汉教育学院、武汉一师和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省实师”)去培训一年。我被分到省实师语文(2)班。

省实师位于武昌付家坡,学校原来有高中部和幼师部,加上我们短训部的12个班(六个语文班、六个数学班),就是一个二三千人的大学校了。

“录用通知书”规定,9月1日到省实师报到。但是我不想去报到,想远走高飞。当时,华师一附中高三(2)班团支部书记没有考取大学,不仅校内尽人皆知,而且“坏事传千里”。实在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啊!去新疆屯垦戍边,是我最好的选择。

省实师短训班开学一二周后,我还没有去报到。母校团委书记蔡清萍老师,还有学校党总支马成山副书记的夫人周老师等,找我谈话,晓以共青团员必须服从党的分配之理,动之以真心关爱之情,反复强调得过肺结核病,不宜于北方寒冷的气候。在tongxm加之父母再三劝告,听老师的话,没有错的,留在武汉,将来当老师也蛮好啊!犹豫、纠结了一个多月,国庆节后还是去省实师报到了。

我被分到省实师语文(2)班。我的班主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名叫黄娉琴。她身材高挑,年轻漂亮,一头栗色短发,齐肩处微微向上卷曲,更显精神。从见面开始,她始终面带微笑,轻言细语,没有一句因为我迟到一个多月而责备的话语,而是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困难,耽误了报到的时间?然后,说她是从印尼回的华侨。虽然来武汉的时间不很长,但是,省实师离华师一附中这么近,知道那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都非常优秀,而且你还是班干部。所以,她一直在等我来这个班当班长。

她说完后站起来,带我到班上与同学们见面。

记得那天上午第一节课前,我跟着黄老师走进教室,她请大家安静下来后,回头拉着我走上讲台,说:“他叫李培永,以后,他就是你们的班长。请大家鼓掌欢迎!”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走到教室后面唯一一个空位置上,坐下来就开始上课了。

当天下午第二节课后,黄老师让全体班干部和团支部委员到她的办公室开会。黄老师说:“现在我们班52人已经全部到齐了,以后班干部例会就由李培永同学负责了,团支部书记邢成秀负责开展团的活动,你们两个人要密切配合。”坐在她旁边的一位女同学就是邢成秀,她微笑着、羞答答地颔首说:“好!”

当时,我是一个很不称职的班长,积郁在心中的那股难咽之气久久不散。难言之苦,无处诉说,于是,就沉溺于棋牌之中。哪怕课间十分钟也要抓紧时间打几盘扑克。以至于,班主任黄老师只要走进教室,看到我还在与同学打牌,总是微笑着说:“李培永啊!你又在打牌呀!”

黄老师是生物教师,没有教我们班任何一门功课,只当班主任,就像大学的学生辅导员一样,但是她非常负责,而且非常有耐心,从来没有在班上对大家说一句,哪怕稍微重一点的话。她非常理解我们这批名落孙山的“高材生”,不论是与学生个别谈话,还是开班会讲话,总是轻言细语,娓娓道来,开导大家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每天早晚自习,每一个课间十分钟,她都要亲临教室,或巡视,或找同学个别谈话。

诚然,大家对黄老师非常敬重,但是,不少同学对自己陷入这样一种欲求学上进而不能的难堪境遇,郁郁寡欢。尽管学校食堂每个月13.5元的伙食,已经做得非常可口,餐餐都有鱼肉,不少同学还是隔三差五就三五成群,到外面的餐馆去聚餐,喝酒抽烟,宣泄一番。但是,这些曾经的优秀学生,还没有沉沦,每次去外面吃饭,都要赶在晚自习之前回学校,而且喝了酒的同学,还要回宿舍非常认真地刷牙洗口,生怕被黄老师发现了。我当时虽然心情与大家一样,也与几个刚结识的朋友一起去外面吃饭,但是,我从来不抽烟喝酒。我回学校就直接去教室,如果时间还早的话,再跟同学打打扑克。

几乎每次去教室晚自习,都看到黄老师在教室。有一次我从外面吃饭回来,她在我旁边坐下谈班级工作安排之前,问我:“是不是同学们对学校食堂伙食有意见啊?”我说没有意见啊!问题是伙食太好了,每餐都有肉,而且那么多肥肉,不仅女生吃不下,男生也吃不消啊!是不是可以换个味口呢?多一点瘦肉,少一点肥肉,有时可以不要肉,炒鸡蛋也可以呀!我们正说着,喝了酒的几个同学陆续从后门进来,从我们旁边走过时,一股酒味飘来,黄老师微笑着问我:“你没有喝酒吧?”

可见,黄老师是知道有同学去外面喝酒了,但是善解人意的她,从来不在班上公开批评喝酒的同学。是不是找那些同学个别谈话了,我不知道,但是,她这样尊重学生的态度给大家印象非常好。也为我们后来走上教师岗位,时刻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树立了好榜样。

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短训班应该在1966年暑假结业,当年5月中旬,我们分赴武汉市各中学实习还未结束,就被紧急召回学校参加“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特别讲究家庭成分,宣扬“血统论”,省实师要成立学校“文化大革命委员会”,学校高中部、短训班和幼师三部分,都要有学生代表参加。也许是因为短训班其他同学的家庭成分确实复杂,而我可能是“矮子里面的将军”;也许是心地善良的班主任黄老师极力推荐,我被学校党总支作为短训班的代表,挑选为“文化大革命委员会”的委员。后来,全国“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我也是学校的第一批“红卫兵”的负责人。

真是世事难料呀!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上大学不宜录取!不到一年时间,相信我的档案,依然在省实师党总支的柜子里面,家庭成分应该还是那个“问题”,我不仅可以当“文化革命委员会”委员,还能成为第一批“红卫兵”,而且成为武汉市的“红卫兵”代表,第一批去北京天安门,而且作为武汉市“红卫兵”的代表,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边的“观礼台上,于1966年8月18日,接受毛主席检阅红卫兵。

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轨迹,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变化息息相关,运行的轨道永远离不开大趋势!但是,我非常幸运,自从被分配到省实师短训语文二班,遇到从印尼回国的黄娉琴老师以后,几乎在人生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像黄老师一样心地善良的好人贵人助我一路前行!

难忘敬爱的黄老师!

(1967年12月中旬,正值十年文革高潮,各人拿到派遣令就去所派的中学报到,结业集体照也没有。留下终生遗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Melee 回复 悄悄话 一个荒谬的时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