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笑谈邂逅(15)热情厚道敬业的张良谟老师

(2023-06-29 06:54:05) 下一个

笑谈邂逅(15)热情厚道敬业的张良谟老师

 

(1985年暑假,张良谟和我到青岛参加初中语文教改总结大会后,在第一海滨浴场合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良谟老师是湖北省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

        从1982年秋季开学起,湖北省四所著名的重点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武昌实验中学、黄冈中学和沙市三中,开始试教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的分编型初中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张老师负责四所学校的教材改革实验工作。

        从1982年9月到1988年7月,我执教华中师大一附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的试教工作,每年暑假,张老师组织并带领执教老师,参加人教社主持召开的教材改革工作会议。1983年在洛阳 ,84年在兰州,85年在青岛,86年在太原,87年在上海,88年在西安。

        同期参加初中教改实验的,后来还增加了省教育厅直属的水果湖中学。参加高中试教的有华师一附中、武昌实验中学、武汉六中、沙市三中和公安县一中。坚持六年教材改革实验的只有武昌实验中学的陈文国、沙市三中的王昌明和华师一附中的李培永。长达六年时间,我们在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的领导下,张良谟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新中国教育史上改革规模和改革步伐最大的语文教材改革实验。

        1983年8月初,人教社决定,在洛阳召开全国初中语文分编型《阅读》和《作文·汉语》教材第一次试教工作会议。

        人教社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副总编辑、编审、时任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以下简称“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先生,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阅读》责任编辑、中语会秘书长张定远先生,率领初中分编型教材的全体编辑参加会议。

        全国各省市教研室负责人,或专职负责试教工作的教研员,各省市全体实验班的执教老师,中学语文刊物的主编等数百人聚会牡丹花城。

         刘国正先生在开幕式上的报告,特别强调了这一套实验教材的特点和对执教老师的要求,殷切希望所有参加这次会议的编辑、执教老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完成六年教材改革实验工作。

         《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的报告,重点讲述了这套实验教材的整体构想,以及人教社、各省市教研室如何指导实验班开展工作。

        各位编辑分别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各自负责的实验教材相关内容的编辑理念、体例和教学建议。

       《阅读》特约编辑、北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章熊老师的报告,重点讲述了《段的教学》,具体指导执教老师如何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阅读》特约编辑张必琨老师是北京市著名语文教师,主讲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

      《作文·汉语》责任编辑王连云老师讲作文教材编辑理念、体例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及建议。。

        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不仅教学理念创新,而且高瞻远瞩格局大,让我们对这套实验教材充满信心!同时,他们对试教的具体方法予以指导,于细微处见改革创新之精神!

        1983年8月初在洛阳开会,7月中旬,张老师对我说:“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通知我们,你写的初一改革实验总结《试教初步》,已经发在他们所的内刊《试教资料》(五)上,请你打印300份带到洛阳去开会。”

        报到第一天,张老师就带着我,去酒店房间拜访人教社的刘国正老师和张定远老师。刚好《阅读》教材的特约编辑章熊老师和张必锟老师正在两位专家那里。

       张定远老师听完张良谟老师的介绍之后,握着我的手问了我的年龄,环视几位在座的老师,非常高兴地说:“年轻人努力吧!你写的《试教初步》很好,我们已经在《试教资料》(五)向全国各省市发出去了。你好好准备一下,后天,给你三十分钟时间,在大会上再讲讲吧!”

       说实在话,当我第一次走上全国大会讲台时,非常忐忑。我知道,坐在主席台上的都是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专家、学者、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台下是全国各省市实验班的执教老师,他们大多是具有师范大学本科文凭的行家里手,我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年轻教师站在这里,就是来接受考核的。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如实汇报了自己一年来想了些什么,怎么想的,做了些什么,怎么在省教研室的领导下努力去做的,做的初步结果。

        第一次在张老师的热情带领和鼓励之下,弄斧到班门,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懂得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语文教研室雷秋山主任都非常重视人教社分编型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工作,要求实验班执教老师,每年暑假全国会议结束回到武汉后,还要集中一周时间,在张良谟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全国会议的精神,特别要领会人教社各位编辑的创新理念及教学建议,讨论并统一实验班教学进度、期中期末考试安排,寒假集中阅卷时间和地点。还要结合教学进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

        每年寒假,在张良谟老师的带领下,在各地区教研室领导和语文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下,轮流在武汉、黄冈、沙市、荆州、宜昌等地区集中阅卷、小结一学期的教改得失,讨论研究下学期的教改具体方法和建议。每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从命题制卷、统一考试、集中流水阅卷、分析卷面成绩和问题、指导各班小结,最后还要写成全省实验班试教书面总结,张良谟老师都是亲力亲为。在彭慧敏主任的安排下,他还适时组织实验班执教老师参加地区语文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执教老师的教研能力,充分发挥教改实验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1985年、86年还组织我执教的实验班参加全国高考语文单科测试,亲自到考场监考、封卷、送高考阅卷点、评改结束后统分、分析,据此提出下一阶段试教必须注意的问题。

        张老师特别关心我们这批第一次参加全国语文教改的年轻老师,在省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我们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1984年,人教社通知在兰州举行第二次全国工作会议。省教研室领导和张老师通知我们,提前一周出发,先到西安,请陕西省教研室房振宇主任安排该省实验班执教老师,与我们座谈讨论一年来的试教工作;然后参观游览了古城的名胜景点,必看的都参观了;该去的地方都到了,乃至于有老师开玩笑说,凡是语文课本中写到的地方,如果我们都能去看一看,那以后上课就会讲得更好了啊!

        那一次,从兰州返回不走西安,经宝成铁路到成都,再去重庆乘船顺流而下,饱览三峡风光,过宜昌回到武汉。

       1985年9月开学,高一年级实验班试教《文言读本》,且一学年每一节阅读课都必须学习《文言读本》,还规定必须运用“诵读法”进行教学。为此,省教研室领导和张老师特地请《文言读本》特约编辑、北京市著名语文教师张必锟先生到武汉来,在我们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语文实验班举行了一次“文言文诵读教学示范课”。课后,请必锟先生给全体实验班执教老师,具体阐释了“文言文诵读法教学”的理念、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如何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组织教学。

        每年暑假组织我们去参加人教社主持的实验教材工作会议,会前要求每一位执教老师交一份当年的试教总结或论文。根据会议地点、及有限的实验经费,周密安排合理往返行程。既保证了参加会议完成学习任务,又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实践中明白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1986年,“烟花三月下扬州”。张老师带着我们湖北省全体实验班执教老师,顺江而下,在江苏省和上海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到全国著名的南京师大附中、扬州中学、苏州十中、上海育才中学听课学习、与实验班执教老师座谈交流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体会。游览了南京中山陵、秦淮河;扬州的瘦西湖、史可法衣冠冢、苏州园林。

        尽管每到一地都是走马观花,但到彼一游,增加了许多感性知识,也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1985年初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完成,取得了丰硕成果。1986年9月下旬,人教社拟调华师一附中李培永赴京参加修订《作文·汉语》(86年修订后为《写作》)第一册。一个月后,完成第一册修订工作总结会议上,人教社决定依据这次修订原则和方法,将后面五册的修订任务分给三位中学老师带回去,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挂号寄到人教社王连云责任编辑。我在会议上建议,分给我的后面五册的修订任务是否可以让我们湖北省初中试教的另外五位执教老师来完成。因为,我们湖北省初中教改实验的这个团队的老师们都非常优秀,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都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加之我们省教研室领导力和执行力非同一般,一定能完成人教社布置的修订任务。王连云老师当时就表扬我的团队意识强,参加人教社修订教材这样名利双收的好事,主动与同事们分享,精神可嘉!但是,王老师认为还是要请示社领导,并与湖北省教研室领导沟通后再决定。让我把任务及有关修订工作一些材料先带回武汉。回武汉向彭主任和张老师汇报后,他们请人教社领导接受李培永的建议,表示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人教社的修订工作任务。经人教社领导批准,同意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第一轮试教的另外五位老师,参加了人教社《作文·汉语》后五册课本的修订工作。还批准湖北省教研室编辑出版了初中《写作》课本的六册《教学参考》,供各地中学老师使用。同时,省教研室还编辑出版了第一批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文选》。这几套书凝聚了张良谟老师的心血,充分展示了张老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张良谟老师六年如一日,带领我们走在全国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的前列,为湖北省语文教改、为我们执教老师的专业成长,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工作,我永远难忘热情厚道敬业的张良谟老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祝你早日出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