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人生(233)一生最好的朋友郭进军

(2023-02-26 09:47:15) 下一个

闲话人生(233)一生最好的朋友郭进军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ffaf029ffbca8d6b65ba5e18115abde.jpg

(2018年我与郭进军在母校参加班主任唐启金老师百岁寿辰庆典)

郭进军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读初二时,他和杨利生两人一起从三班调到二班。我是从湖北大学附中合并到华师一附中后分到二班来的。我与郭进军相识相知源于杨利生。当年杨利生与我同住一个寝室,他睡上铺,我睡下铺。他原来与郭进军同班,郭进军走读,住在学校附近的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内,他与杨利生读初一时是好朋友,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常来我们宿舍找利生玩,“少年乐新知”,一来二去我们就成好朋友了。

当年,杨利生是校田径队的“专业选手”,我们在他的影响下也喜欢运动,我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径赛”,最荣耀的成绩是“初中男子组低栏第四名、一百米第六名、四百米第八名”;郭进军参加过“田赛”跳远,不记得他是否拿到奖状。显然我们不能与创造武汉市中学生运动会跳高记录的杨利生比。但是,我们都热爱体育运动。就是在高考备考期间,我们都没有停止过体育活动。郭进军参加工作后特别喜欢打网球,一直坚持到现在,无论到哪里,都带着他心爱的网球拍。

我们的母校有一个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在三年“灾害”期间,很多学校把运动场变成菜地以解师生一时之饥,而时任校长郎君诗,坚决制止这种行为,严禁破坏学校运动场。让我们在三年之后有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场所。同时,在1961年中国乒乓球队获得世界冠军杯后,请著名冠军球员张燮林来学校,给师生报告夺冠的不凡历程,与国家队武汉籍球员胡道本,现场表演高超的“海底捞”削球技能。极大地鼓励莘莘学子的运动热情。

不必说学校在教学楼周边建的十几个水泥乒乓球台,哪怕课间十分钟时间,都被酷爱打乒乓球的同学占领了。母校的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开展,除了乒乓球和田径、足球、排球、篮球等,还有更吸引学生的跳伞队、航模队等等。郭进军就特别喜欢参加科技含量比较高、能亲自参与制作航模全过程、并用无线电操纵航模飞行的活动。

初中毕业,李小怀、郭进军、杨利生和我,我们四个好朋友都考取了母校高中,都分到二班。












 

    (前排左起李小怀、郭进军,后排左起李培永、杨利生)

二班就是不一般。华师一附中1964届高三(2)班,是武汉市中学的“红旗班”。我们的班主任是前不久才因病离世的103岁高龄的唐启金老师,当时教俄语,他根据每个学生的相貌、性格特点分别起一个俄语名字。小怀人高马大差不多快一米九了,就叫“安德列”,利生活泼好动,体育尖子,就叫“谢辽沙”,我和郭进军在班上一直被大家直呼“李培”和“郭进”,省掉了名字后面一个字,如同俄文名字。唐老师当班主任三年,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身体。1964年二班高考成绩辉煌:有肖蕴诗、刘喜正、殷吉和三人考取了清华大学,有李小怀和江海清考取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还有杨利生考取了华南工学院,刘传嘉考上了天津大学,严相国考上了上海交大等等,全班男生100%考取了大学。

读高一时,李小怀率先加入了共青团,随后郭进军、杨利生和我相继入团了。那时正值青春年少,中苏关系恶化,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反修;更坚信“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就养成了早上听新闻广播、下午课前读报的习惯,关心国事时政,直到七老八十依然如故,不过不像年轻时那么轻信“新闻联播”了!

还记得,当年“反修”,人民日报连续发了“九评苏修”的文章,还有后来赵朴初写的《哭三尼》,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政治热情。好像是元旦之夜吧,学校安排我们班值通宵夜班。我们几个住读生把住在学校附近的郭进军也喊来一起值班。按学校规定时间和任务,到时派两个人去校内各处转一圈,回到值班室报平安后,再换两个人去转一圈,其余的同学就在值班室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哪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每到此时,郭进军总是微笑着听大家热烈讨论激情言谈,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一直当听众。

我们读高二时,沈戌珍入伍当飞行员,周振志、杨克卡入伍当兵,我在接兵部队抽查新兵身体检查是否合格时,被查出患“浸润型肺结核”,退回学校后立即休学一年。第二年复学到65届二班当团支部书记,但是,只要周末有时间,我们四个好朋友都要聚在一起聊一聊。特别是当他们听说我与班上一个女同学有点“初恋”意识时,都劝我“不要跑在时间前面去了”,一定要抓紧时间,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将来读一个好大学。

自从读初三时跟杨利生到水果湖挖藕被警察抓到派出所,后被利生的妈妈领回家后,知道利生家住张家湾,后来常去他家,知道那位夏天在他家门口梧桐树荫下,与他爸爸下象棋的伯伯就是时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但还是不知道杨利生的爸爸是干什么的,直到文革期间,才知道他父亲是张体学省长的老部下,都是新四军五师的。原来他和李小怀、郭进军三人都是“高干子弟”。我不知道班上其他同学是否知道 ,反正我与他们在一起从来没有问过他们的父母是干什么的,他们也从来没有说过“我的爸爸是李刚”。

后来我与杨利生一起到郭进军家去,发现他家与杨利生家完全不一样,利生家是有全套设施的二层小洋楼(当时还不知道那就是“别墅”)。郭进军家住在高级法院办公楼的二楼,东头那个走廊尽头就是他们家的厨房,与走道之间用简陋的夹板隔的一间小厨房。但是,郭进军妈妈做的包子和手擀面的味道真是好吃极了。

那个年代,湖北省高级法院的大门朝南开,出大门就是张之洞路,大门左边有一个比较大的“告示栏”,经常贴着一张张枪毙犯罪分子的大字“布告”,有关犯罪事实和法庭宣判结果都用印刷体书写,并在犯罪分子姓名处用红色“毛笔”打一个大大的勾,大概是表示已经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郭辅轩”批准了吧!而且落款“郭辅轩”三个大字还是手写体的。但是,那时怎么也没有想到把“郭辅轩”与郭进军的爸爸联系起来,每次在他家吃饺子时,郭伯伯总是亲切和蔼地问候我的父母,问我们在学校的表现、关心我们几个好朋友的学习情况。

我经常在他家吃山西美味面食,与郭进军的兄弟姐妹也熟悉了,巧得很的是,我们两家都是兄弟姊妹六人。不同的是我们家两个姐姐下面,我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二;他们家老大是姐姐,他是老二,下面是三个弟弟和幺妹。因了我与郭进军是好朋友,与他的弟弟老三也成了一生的朋友。老三文革时从农村抽回武汉当工人,刚好在离我们水厂路中学不远的一个橡胶厂,我们就常来常往,后来老三自学法律,参加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调到武汉市公安局工作,直到在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任上退休。那个年代老三的父亲在“五七”干校,郭进军在军垦农场。父兄自顾不暇,他全凭自己的拼搏奋斗一路走过来,与我这个平民子弟有许多共同语言。

我高二因病休学一年,几个好朋友在小怀的带领下,多次到我家慰问。第一次来家时,我带他们参观已经没有一盆花的“李家花园”旧址,带他们到东面山上,穿过一片桃树林,走到高处环视周边,他们都说我们家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他们每次来我们家,我妈妈都要做湖北家常菜招待他们,特地告诉他们:“培永的碗筷是单独另外存放的,他每餐吃饭也是一个人单另吃。你们放心吃我给你们做的饭菜吧!”没有想到,他们最喜欢吃的竟然是白花菜腌菜,那是我们家自己种的、爸爸妈妈亲手腌制的。

1964年高考,郭进军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或许这就是他参加中学课外航模活动的必然结果吧。

我高二因病休学一年,几个好朋友在小怀的带领下,多次到我家慰问。第一次来家时,我带他们参观已经没有一盆花的“李家花园”旧址,带他们到东面山上,穿过一片桃树林,走到高处环视周边,他们都说我们家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他们每次来我们家,我妈妈都要做湖北家常菜招待他们,特地告诉他们:“培永的碗筷是单独另外存放的,他每餐吃饭也是一个人单另吃。你们放心吃我给你们做的饭菜吧!”没有想到,他们最喜欢吃的竟然是白花菜腌菜,那是我们家自己种的、爸爸妈妈亲手腌制的。

1964年高考,郭进军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或许这就是他参加中学课外航模活动的必然结果吧。

          

(左起李小怀、郭进军、李培永在杨利生家)

   郭进军大学毕业时被分到军垦农场锻炼了好几年,后来分配到邮电科研所从事无线通讯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调回母校执教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实验教材,经常去北京出差。每次到北京,都要与在北京工作的李小怀、郭进军,还有发小刘先旭聚会。每次聚会,他们都要先让我说说母校的近况,共同回忆正值青春年少时在母校的学习生活,难忘恩师。1986年10月,我应邀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参加修订语文实验教材工作,在人教社招待所住了一个月。国庆节期间,我们四个好朋友相聚时,感叹人生一晃就过了“不惑”之年,他们都祝贺我回母校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希望我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中午吃完饭后,郭进军邀请我去他老丈人家,给岳父大人的孙子讲一讲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沿途他回忆中学语文刘老师讲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时,不要添枝加叶,要忠实与原文。于是,我告诉他,这次我们一起参加修改教材的张必锟先生,1952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曾在北京多所中学执教,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资深语文老师,文言功底深厚。他给学生上文言文诵读课,从来不看课本。郭进军一听,恨不能马上去拜访张先生。

  于是,我约他第二天到沙滩后街人教社招待所拜见张先生。当天晚上我对张先生说,郭进军是我中学最好的朋友,他非常想了解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情况,以利辅导他小舅子的儿子学好语文。第二天下午,郭进军如约而至,张先生热情接谈。两人交谈甚欢,郭进军满获而归。临别之时,还在人教社大门口的教材专售书店买了一套初中语文实验教材。

  1990年,海南建省之初,我刚调到海南农垦中学不久,他应邀到海口与海南无线电通讯部门一起研究海南现代通讯的规划与建设。我们两个好朋友相聚在海口,晚上,我们漫步在省政府招待所边上的公园,回顾往事,感叹日月如梭,人生过得太快了;展望未来,人到中年赶上了好时代,机遇难得,我们相约一定要在各自的专业上更上一层楼。郭进军说到做到,后来,他经常应邀参加北京邮电学院研究生论文评审及评定研究生的答辩。可见,他在无线通讯领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人生“不惑”之后,一晃就“知天命”了,再一晃“耳顺”了。我们几个好朋友先后于2005年退休了。郭进军的独生子在美国读研后,工作生活在美国。他们老两口跟我们两口子一样,也是在中美两国之间往返两边跑。较之懵懵懂懂年少时,身体不如年轻时精力充沛,但是,经历更丰富了,眼界更开阔了,思想更自由了!微信时代的老人思故友,只要轻轻一点手机视频,老朋友的音容笑貌立即出现在眼前!这不,他在北京,我在美国泽西市,我们正在商量何时在北京见面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