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106)高考文言文备考之七

(2022-08-11 04:13:25) 下一个

教育随笔(106)高考文言文备考之七

翻译练习三

(一)有些单音节的文言实词是多义的,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般只有一个意义合用。例如“伐”有“讨伐”、“攻破”、“炫耀”、“砍伐”等意思,但在“愿无伐善”这句话里,“伐”只能译为“炫耀”。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先弄清大意,再看后面几条译文,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陈太丘之长子)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方正》

译文:(1)期日中--日期是一天中午。

(2)太丘舍去--陈太丘回到宿舍去。

     (3)待君--对待您。

     (4)下车引之--下车引导他。

     (5)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进了大门,不管不顾。

(二)活译是一种变通的译法,它不拘泥于原文字面上的意义,而着眼于传达作者的原意。词的活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变换词性,例如将“环滁,皆山也”译为“滁州四面都是山”,其中动词“环”(环绕)被译成名词性短语“四面”;另一种是变换表达方式,例如将“形影相吊”译为“只有影儿伴着我身”,其中“吊”(慰问)这种拟人的叙述方式被译成“伴着”这种一般的叙述方式。活译是为了使译文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下面这段文字中的黑体字都可以活译,请你试译出来。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影移,而徙袵(卧席)以荫。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袵以从荫,而露之濡于身。其荫愈去,其身愈湿。是巧于昼而拙于用夕矣。                               《太平御览》

(三)省译就是在译文中省略原文的某些个别字眼。它不是任意删削,而是以完整地表达原文内容为前提。文言虚词在译文中被省略的情形比较常见,实词的省译则不常见,这主要是因为文言文借助虚词行文的方式,在现代汉语里已被别种方式所代替,这种省译不会损害原文内容。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散开)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花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梦溪笔谈·书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中的两个“其”各指代什么?如果都译为“它”,会不会造成指代不明?如果省去一个“其”字不译,你认为应该省去哪一个?

(2)“此正午牡丹也”中的“也”字可译为“啊”,也可以省译。试比较这两种译法有什么不同。

(3)“何以明之”可直译为“怎样来证明这一点呢”。如果改用活译,能否省略原文中的“之”字?

(4)“其花披哆(散开)而色燥”和“则房(花房)敛而色泽”,这两句话中的“而”能否省译?

(5)“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这句话中的两个“则”字,哪一个可以省译?为什么?

翻译练习四

(一)“之”和“其“是常见的代词,一般译为”他(们)”、“她(们)”、“它(们)”、“这(些)”、“那(些)”。“之”有时可以还原为所指代的事物,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中的“之”就可以译为“愚公”;有时则要采用确指的方式,如“操蛇之神闻之”中的第二个“之”就可以译为“这件事”或“这些话”。“其”表示领属关系时,则译为“他(们)的”、 “她(们)的”、“它(们)的”。请你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将其中的黑体“之”和“其”翻译出来。

诏赐从官(侍从皇帝的官员)肉,大官丞曰宴(晚)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同官曰:“伏日当蚤(早)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①。朔入,上曰:“昨赐肉不侍诏,以剑割肉而去之②,何也?”朔免冠谢(承认错误)。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助词),朔来!受赐不侍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③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妻子),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汉书·东方朔传》

(二)“乎”、“也”、“矣”、“哉”、“焉”、“耶(邪)”、“与(欤)”等是常见的语气助词,应根据所表达的语气(陈述、疑问、反诘、感叹等)以及语气的轻重分别译为“啊”、“吧”、“吗”、“呢”、“哩”、“啦”、“了”、“是……的”等。判断一句话属于何种语气以及语气的轻重,主要是看这句话的内容,有时也要参酌上下文的意思。请翻译下边这段文字中的语气助词,并在括号里加上标点。

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离娄上》

 

(三)有些虚词有多种用法,例如“之”放在主谓结构中可以省译,表示修饰关系时可译为“的”;“其”除了作代词外,还可以作语气副词用,这就要译为“大概”、“难道”;“乎”表示疑问或感叹,可译为“吗”、“呢”或“啊”、“呀”,作介词用时,相当于“于”,可译为“在”、“从”等。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之”、“乎”、“其”三字都有两种以上的用法,把它们分别译成现代语,可以省译的要说明理由。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韩昌黎·送孟东野序》【附录】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翻译练习三

(一)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先弄清大意,再看后面几条译文,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期日中--日期是一天中午。

“期”在这里是本义:约定的时间。约定在一天中午(见面)。

(2)太丘舍去--陈太丘回到宿舍去。

“舍”在这里不是本义宿舍的意思。是引申义舍弃的意思。这里是离开住所到别处。

(3)待君--对待您。

“待”这里是等待的意思。

(4)下车引之--下车引导他。

“引”本义是拉开弓。这里引申为“拉”,下车拉他。

(5)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进了大门,不管不顾。

“顾”的本义是回头看。这里就是本义,元方进了大门,不回头看。

(二)试译黑体字:

流:日流影移中的“流”,还是“移”的意思。就是太阳在空中移动。“日流影移”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互文。古文中对它这样解释:参互成文,何而见义。简言之。“互文见义”。

从:跟随。

患:担心。

用:还是“用”的意思。“是巧于昼而拙于用夕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白天乘凉的方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的方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中的两个“其”,前一个指代“牡丹花丛”,后一个指代“猫”。如果两个都译作“它”,就会指代不明。因此,前一个“其”可以省略。

(2)“此正午牡丹也”中的“也”字,在这里表示肯定判断,可以省译。如果译成“啊”这个语气助词,与上下文不合。

(3)这个“之”不能省略。

(4)这两个“而”,表示转折,不能省译。

(5)第一个“则”可以省略,“睛圆”语意顺接“猫眼”,第二个“则”不能省,表示转折。

翻译练习四

(一)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在一个三伏天,)武帝诏令赏肉给侍从官员。大官丞到天晚还不来分肉,东方朔独自拔剑割肉,对他的同僚们说:“三伏天应当早回家,请允许我接受皇上的赏赐。”随即把肉包好怀揣着离去。大官丞将此事上奏皇帝。东方朔入宫,武帝说:“昨天赐肉,你不等诏令下达,就用剑割肉走了,是为什么?”东方朔摘下帽子下跪谢罪。皇上说:“先生站起来自己责备自己吧。”东方朔再拜说:“东方朔呀!东方朔呀!接受赏赐不等韶令下达,多么无礼呀!拔剑割肉,多么豪壮呀!割肉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呀!回家送肉给妻子吃,又是多么仁爱呀!”皇上笑着说:“让先生自责,竟反过来称赞自己!”又赐给他一石酒、一百斤肉,让他回家送给妻子。

其:他的。

之①:这件事。之②:往。之③: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吗?)”孟子曰:“礼也(啊!)”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吗?)”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呀!)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呀!)”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吗?)”

(三)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之”、“乎”、“其”三字都有两种以上的用法,把它们分别译成现代语,可以省译的要说明理由。

大凡物不得其①平则鸣。草木之①无声,风挠之②鸣。水之③无声,风荡之④鸣。……人之⑤于言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②歌也有思,其③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④皆有弗平者乎?         《韩昌黎·送孟东野序》

【译文】 大概各种东西不能处于平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是没有声响的,风吹动它,它就发出声响。水本来是没有声响的,风激荡它,它就发出声响。……人在言论上也是这样,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然后才表达出来,他们歌唱是有了思念的感情,他们痛哭是有所怀念。凡是从口中发出来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

“之”放在主谓结构中可以省译:之① ,之③,之⑤。如表示修饰关系时可译为“的”;如之②,之④。“其”除了作代词外,如其②其③。还可以作语气副词用,这就要译为“大概”、“难道”;如其①其④。乎,语气助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