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民党最有名的两大特务组织,一个叫中统,一个叫军统。这两个特务组织,我们看惯了谍战局的影迷们可谓是如雷贯耳,在此也就不必详细描述了,否则几本书也讲不完。
 |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其次,国民党还有宪兵队,宪兵队里同样设有特务部门。
或者说国民党的宪兵队本质上就是一个特务组织,由于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问题,本应该用于军队纪律纠察的宪兵队在此功能上发挥意义不大,反而在缉私、剿共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在抗战前,国民党就设立了宪兵司令部,并且设立了多达十几个团的宪兵团。基本上在其核心统治地区,做到了每个省有一个宪兵团。
 |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而在宪兵团内部设立了特高组,当然这是最早的称呼,后来因为与日本人宪兵队内的特高课重名,就改成了特务组织。
这是一个跟军统不同,但又有着密切关系的组织,甚至于军统、保密局在一定程度上还领导了该组织,只是我们要清楚,它与军统并非同一组织。
国民党在各省以及各大城市设立了警备司令部,在警备司令部内同样设有特务组织。
虽然军统很有名,但由于其直达于蒋介石,再加上编制有限,比如四川、云南这些省份的军统编制一般为60到120人,虽然可以招收多达十几倍的编外人员,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何况警备司令部要维护当地的治安以及反共需要,也必须拥有自己的特务组织。
比如作为抗战大后方的云南,在1946年,刚刚迫使云南王龙云下台,国民党中将霍揆彰担任警备司令,就立刻成立了特务营,这就是一个特务组织。除此之外,他还纠集了一些地方流氓成立了一些编外的特务组织。
公朴、闻一多被暗杀案件正是由云南省警备司令霍揆彰所指使。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云南一直处于龙云的统治之下,出于共同抗战以及应付蒋介石的目的,云南成为民主人士的大本营,大批爱国民主人士聚焦于云南。
此时的云南别说警备司令之职掌握在龙家人手中,就连军统、中统也不敢太过放肆。
然而1945年抗战刚刚结束,蒋介石就开始膨胀了,制造了昆明事变,迫使龙云到国民党中央任职,然后蒋的嫡系大批入驻昆明。与此相适应包括军统在内的特务组织也进入了云南昆明,只不过当时军统已经是过街老鼠,不敢轻易再搞出什么大事来了。
然而,作为云南的警备司令霍揆彰却是一心想将继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同样扳倒,从而担任省主席一职,所以表现格外积极。
与此同时,虽然龙云下台了,但云南尤其是昆明城内的爱国民主人士的反内战浪潮却越来越高涨,这就令霍揆彰非常恼火,生怕这影响了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就这样,在霍揆彰的指示下,1946年7月12日、15日这相隔三天时间里,国民党特务造成了两起闻名世界的血案。
三、国民党为了摆脱干系一再载脏于人
由于此案太大,就连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发电报给蒋介石要求严查此案,并威胁如果调查不力,将停止对蒋的军事援助。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立刻下令展开了调查,毫无疑问,此案落在了原军统干将唐纵、沈醉的手里。
只不过唐纵、沈醉调查还没开始,霍揆彰却抢先了一步,在李公朴刚刚被杀之时,他首先将此案栽赃到中共地下组织身上,甚至造谣说是情杀。
只是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愤怒地谴责了这一种说法,霍这种伎俩不攻自破。
此后,霍又要将此案推到龙云在云南的残余势力身上,打算以此将卢汉等云南地方也搞掉。只是这种想法才刚刚开始,受命调查此案的沈醉已经查到了霍揆彰警备司令部的特务营,并找到直接杀手。
也正因如此,当霍揆彰得意扬扬地拿着调查报告向蒋介石报告之时,当即遭到了一顿臭骂。
随着栽赃计划破产,霍揆彰可以说是原形毕露,在劫难逃了。然而谁也没想到,虽然知道了真相,但蒋介石并不想因此而处理这个自己的心腹爱将。
于是在蒋的指示下,国民党上下,从国防部、宪兵司令部、保密局到警备司令部同心协力,一同来找一个合适的替罪羊,尽快结束此案。
最终,蒋介石是这样处理此案的:
一方面在社会上大力宣扬这是一些下级军官所为,为此还从云南警备司令部特务营中用每人四十两黄金的高价找到愿意替罪之人汤世良、李明山。
当然他们也的确参与了对李、闻两位先生的刺杀事件,但他们既非主要人员,只能算是一个深度参与者。
经过法庭宣判,这两个人被判处了死刑,然后被灌醉后匆匆枪决。而当初答应他们的一个条件是绝对不会有性命之忧的。
另一方面,则将主要指使者云南警备司令霍揆彰以领导责任而免职。虽然被免职了,但霍揆彰却得以拿着大力搜刮而来的钱财躲到长沙,在不到一年之后又出来担任了新的职务,最终随着国民党内战的失败去了台湾。
于是本来一场震惊世界的刺杀大案,就此不了了之,除了被枪毙的汤、李两人,其余人等,无论官职大小,或撤职,或者被关,但都得到了优待,有些人不久就调到了其他地方任职。
虽然蒋介石当局为此事费尽了心力,但并不能令全国人民信服,美国杜鲁门政府甚至因中断了军事援助长达十个月之久。
四、保密局不澄清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随着全国解放,云南昆明和平起义之后,在云南的国民党特务大多被抓获,沈醉虽然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但因为出于对特务的痛恨,沈醉很快就被卢汉作为战犯送进了监狱,并一直关了十多年才出狱。
而真正参与暗杀事件的王子民、崔镇山等特务头子,经过新中国的不懈追捕,先后在各地被抓捕或者击毙,此案最终得到了伸张正义。
 |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当然主要指使者霍揆彰在新中国成立前就跑到了台湾,逃过了一劫,但也仅仅多活了三年,于1953年去世,终年52岁,在国民党去台人员之中,可谓是“短寿之人”。
此案可以说,在当时就已经很清楚了,并非军统以及他的继承人保密局所为,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一直认为是军统所为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军统名声太大了,大家理所当然就将国民党特务的一切行为都扣在了军统的名义下;
 |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二也是因为当时军统刚刚被裁,几大干将或者去了国防部二厅,或者去了警察局,留下的也是忙于马上开始的内战,所以没有人想到出面来澄清这一点。
更何况,作为蒋介石的特务组织,中统也好,保密局也好,本来就是干脏活的组织,这样的事件正好增强整个社会对保密局的恐惧心理,可以说它是心甘情愿就接下了这口黑锅。
 |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当然,后来在功德林当战犯的沈醉随着改造,心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真正认识到了国民党特务组织的反动本质,写了大量揭露军统、保密局的文章。而作为对李公朴、闻一多遇刺案件的调查者,他也全面回忆了此事,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这才令我们后人终于知道了李公朴、闻一多先生遇害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