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与愚

经历,感悟,思考,探索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5-08-11 07:25:02)
高岗案的真相! 原载:《二十一世纪》(香港)
一、知情人终于说话了!
2008年7月,《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经过14年曲折,终于在香港面世(大风出版社)。第一作者乃高岗最后一任秘书赵家梁(1920~2007),高岗被收后的管教组长,目睹首长从天上到地下(周恩来语)。 书稿多次核实于高岗妻李立群及涉案高干梅行、马洪等。尽管党性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8-11 07:25:02)
高岗案的真相! 原载:《二十一世纪》(香港)
一、知情人终于说话了!
2008年7月,《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经过14年曲折,终于在香港面世(大风出版社)。第一作者乃高岗最后一任秘书赵家梁(1920~2007),高岗被收后的管教组长,目睹首长从天上到地下(周恩来语)。 书稿多次核实于高岗妻李立群及涉案高干梅行、马洪等。尽管党性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夏颖奇:倾家荡产的老海归倪光南 1978年以来,几百万留学生出国和大量的海归,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这些人对祖国母亲的回馈,对中国科技的重大贡献,可圈可点。 这里我写写我所认识的倪光南。 倪光南 1981年我正在渥太华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国内来了一位科学院计算所的访问学者叫倪光南。 乍见面,人长得清瘦,不苟言笑,言语甚至木讷。我就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夏颖奇:倾家荡产的老海归倪光南 1978年以来,几百万留学生出国和大量的海归,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这些人对祖国母亲的回馈,对中国科技的重大贡献,可圈可点。 这里我写写我所认识的倪光南。 倪光南 1981年我正在渥太华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国内来了一位科学院计算所的访问学者叫倪光南。 乍见面,人长得清瘦,不苟言笑,言语甚至木讷。我就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摘自 单少杰:毛泽东的整人与惧怕历史 ... 在此,我们不妨将国共两党高层中的人情世故作一简要比较。 当蒋介石决意惩处确有反意的国军元勋邓演达时,一批与邓演达有着数年袍泽情谊的黄埔将领纷纷站出来为他说话。如陈诚在获悉邓演达被捕后,立即致电蒋介石,予以力保;随后在获悉邓演达被害后,再次致电蒋介石,提请辞职,声言:上无以对总司令,下无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梁思成陈占祥的规划北京方案为何夭折:主席选苏联方案 缘起 1949年12月,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聂荣臻在长安街六部口北京市政府办公大楼主持召开了城市规划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各部门领导、在京的苏联专家。 中国方面的专家有梁思成、陈占祥等人。前者时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后者则是北京建设局企划处处长。 会上,苏联专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北京那些事儿:北京城没有毁于战争,没有毁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 北京城没有毁于战争,没有毁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我们有能力建无数座曼哈顿、纽约,但永远没有能力建第二个北京。当年傅作义怕毁了北京城,成为千古罪人,开城投降,使得政权顺利交接!但那些以保护古城名义占领古城的人,并不爱惜古城! 让我们记住它们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摘自无比艰难的道歉反思文革发动五十周年  作者朱大可 ...... 但伤痕期涌现的不仅是伤痕派的撒娇,而且还有人道主义的痛切反思。其中最值得我们记取的作家,是戴厚英、周扬和巴金。他们三人形成了文艺忏悔小组,犹如三面红旗,矗立于1980年代的文学现场,向中国知识界提供罕见的道德范本。他们都曾是信仰和权力的拥戴者,并充当过戕害人性的棍棒,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林立衡与九一三的关系                 蓑笠翁 (一)林豆豆的话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惕   林立衡很崇拜她的父亲,林彪也很爱她。可是和叶群就格格不入,对弟弟林立果也渐渐看不惯,说他是个小皇帝,慢慢林立果也不把她放在眼里。林彪在子女面前流露过不少反对毛泽东的言论,林立果更是目无毛皇帝,林立衡惊恐不安。她几次到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史中兴:一篇批判《苦恋》文章引发的风波 1981年4月20日,解放军报头版以通栏大标题发表评论员文章《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称这部电影讴歌的人不代表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虚构出来的,超越中国社会现实的。文章的结论是:《苦恋》的出现不是孤立现象,它反映了存在于极少数人中的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